关于想象力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读诗和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以《邶风静女》为例有关论文怎么写

本文关于想象力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读诗和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以《邶风静女》为例

周淑茹 罗保川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每每读起《诗经》中的爱情篇章,我们总会被古人丰富的情感所打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描写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思慕之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讲述的则是一女子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的焦急心情.“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表现的则是男子期盼与女子见面的焦急心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描写男女互赠定情物,展现了相互爱慕的小儿女情怀.“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则反映的是男子与女子闹矛盾,女子的怨怼心情.诗歌虽然都不长,但读过之后,在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其实就是审美想象.那么,通过阅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语文教师的必要任务之一.

一、朗诵诗歌,找出诗歌的意象

关于意象的解释很是复杂.我在讲授其义时,就简明扼要的告知学生: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譬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就是意象,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隐逸风范.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找出《邶风·静女》的意象为静女、我(男子)、彤管、荑.

二、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王国维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以上的解释也过于学理化,讲给学生听,学生还得很长的时间来加以消化.我干脆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他们:“意境就是你们看了整首诗后,脑袋里面浮出的画面.如果给你们纸和笔,你们会画出怎样的图画.这就需要你们的想象.”

学生们马上就回答:“我们看到了一男一女在城墙角约会,女孩送给男孩彤管和荑草.”

三、研读诗歌,充分展开诗意想象

最早提到“想象”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心灵论》中说:“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但希腊时代主要是用摹仿来解释文艺的,开始用“想象”来解释文艺的,是罗马时代的斐罗斯屈拉特.斐罗斯屈拉特说:想象“是用心来创造形象”,想象能塑造出未见过的事物,它会联系到现实去构思成它的理想.

关于《邶风·静女》的解读就有多种,“—说:这是讥刺卫宣公,偷娶子妇.—说:是淫奔期会的诗.”(《〈诗经〉译注》)这两种解释无疑损坏了诗的美感.我们暂且撇开时代的道德的因素,站在当下来看这首诗,这首诗反映的就是男女恋爱约会的场景,基调欢乐而且明快.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

“诗歌只有三小节,但我们可以想象出多个不同的故事.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男孩和女孩之间约会是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注意:诗歌的意象都必须出现在故事的内容中.”

同学们经过思考后,想象了以下几种可能:

1.男孩和女孩相约在城墙角楼,女孩躲起来了.

男孩等得焦急万分,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在等待的过程中,男孩不由想起了女孩曾送给他的彤管,那个彤管红而发亮,真是美极了.还有女孩亲自从野外采摘的荑草,也是美丽无比.“其实是我的女孩太美了.”男孩想着,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甜蜜的微笑.

2.男孩和女孩相约在城墙角楼,女孩躲起来了.男孩等得焦急万分,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女孩看见男孩的样子,扑哧地笑出了声.她一下子跳了出来,送给男孩一只彤管,男孩爱不释手.两人相约去野外游玩,女孩看见了荑草,采摘下来,娇羞地把它送给了男孩,表明心迹,男孩大喜.

3.男孩和女孩相约在城墙角楼,女孩躲起来了.男孩等得焦急万分,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在等待中,男孩掏出女孩送与他的彤管,吹起了悠扬缠绵的曲调,诉说着相思之情.女孩听了非常感动,终于从躲藏的地方走了出来.两人相约去野外游玩,女孩看见了荑草,采摘下来,娇羞地把它送给了男孩,表明心迹,男孩大喜.

通过学生的解读,我们惊喜地发现,《邶风·静女》绝不是一首道德诗,而是一篇情景化的、具有多重可能性的诗歌.

〔本论文系鄂州职业大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鄂州职业大学鄂州市技工学校;湖北鄂州市第二中学.

想象力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想象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想象力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