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类论文范文 和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作曲系艺术实践管理机制的改革和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该文是关于艺术实践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作曲系艺术实践管理机制的改革和

【摘

要】重视对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作曲系艺术实践管理的研究,强化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针对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艺术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作曲系;艺术实践管理;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音乐学院院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47-02

一、作曲系艺术实践的概念和形式

作曲系的艺术实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是指围绕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进行的活动,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实践形式,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实践课程,如作曲技法、视唱练耳等技法课,专业考试和教学汇报等;广义是指除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参与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讲座、大师班、工作坊、作品音乐会、比赛、采风、观摩等,是作曲专业特有的实践形式.课堂实践是基础,课外实践是补充,也是对课堂实践教学的检验.本文主要探讨课外艺术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二、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艺术实践管理模式发展概述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创建于1958年,在近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集中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形式为主.学院成立之初,提出“建立一所社会主义体制健全的,并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乐学院”的办学方针.作曲系学生被分配到工厂、街道、文化宫等参加义务劳动,如参加海河建闸、昌黎果香公社劳动、普及音乐教育等.1962年学院党委对教学、劳动和艺术实践的时间比例要求是“每年教学8个月,劳动1个月,艺术实践1个月,放假2个月”.师生们曾合作创作出《青年钢琴协奏曲》《人民公社大合唱》《海河之歌》,创编《成年人钢琴教程》等.“学院探索出一条地方院校面向实际、面向基层、既富有地方特色又着重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学路子.”

1980年学院恢复办学,要求各年级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为期三周集中艺术实践活动(除新生与毕业班之外).系领导组织学生赴云南、山西、四川、贵州等地采风,沿着民歌、戏曲的发源地考察,赴蓟县、兴隆县小学普及音乐知识,活动结束后每人提交作品和报告.为突出天津地方音乐特色,1985年5月在“第三届华北音乐节”上,由作曲系、民乐系、管弦系师生共同创作、演出的民族器乐作品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10年“艺术实践月”取消,学院每两年举办一届“五月音乐节”.2011年学院引进美籍华裔作曲家陈怡、周龙教授(两位专家获批天津市“千人计划”人才项目),每年集中为作曲系学生开展讲座、专业小组课、专业技能课等.通过专家的引荐,每届音乐节都有众多国内外作曲家来系举办讲座、工作坊、作品音乐会等,加强了学科建设和国际交流.近5年,作曲系平均每年举办学术讲座30余场、工作坊6场、专家小组课30余次、新作品演出7场、作曲比赛2场.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实践活动,师生受益匪浅,开启了作曲专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三、目前作曲系艺术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作曲系艺术实践活动分为3个类型(见表1).

近年来,系内第一类实践活动数量较多,随之递减,第三类数量最少.这一方面体现出系内对精品化讲座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社会化活动的缺失.由于大量的活动占用上课时间,已影响了日常教学,使艺术实践与教学不能协调发展.需要平衡好艺术实践和教学两者间的关系,发挥艺术实践的积极作用.建议针对每一类艺术实践活动,前期规划应有针对性、连续性,中期监督建立制度进行制约,后期评价采用标准化体系.

2. 缺乏专业间交叉合作机制

学生作品需要演出的平台,但目前作曲系与表演系缺少互动,学生作品多为“纸上谈兵”.新作品不能被演出,一方面是作品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院制度的问题.学院在各专业间实践教学方面缺乏宏观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狭隘的艺术观和单一的技能.

3. 缺少社会艺术实践形式

由于原生态音乐逐渐消亡,学院经费有限,并考虑外出安全等因素,目前“采风”这项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已取消.作曲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种创作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想,更不是“闭门造车”,需要深入生活、加深情感体验才能创作出代表先进文化的音乐作品.尽管在教学计划中有“传统音乐”课程,并在日常教学中也邀请专家讲学,但通过书本或音像资料学习民间音乐远比不上深入民间学习更直接、全面,导致学生作品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四、对作曲系艺术实践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完善艺术实践管理流程,加强管理水平,提高活动质量,使艺术实践更规范化、科学化是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 构建“1+2”艺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2”艺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指“1个模式+2个体系”,即建立“作曲系艺术实践学分管理模式”和“作曲系艺术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作曲系学生激励评价体系”.目的一方面是实现艺术实践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则是调动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建立专业间的联系,推动学院出新人、新作.

(1)作曲系艺术实践学分管理模式.“艺术实践学分”指在校生根据专业从事艺术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成果,或参加艺术竞赛、展演、评奖等活动取得优秀成绩,经系及教学科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作曲系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作曲系艺术实践学分管理实施办法》,在即将试行的教学计划中,将“讲座、大师班、工作坊”等实践活动归类为“讲座类课程”,纳入必选课(1-4学年共8学分);对比赛、演出、音乐会、采风等实践活动制定详细的学分规定;艺术实践学分不得由其他学分代替,但可替代专业选修课学分(最高不超过12学分);艺术实践学分不足者不能获得学士学位.

(2)建立艺术实践教学监控体系.①组织管理.成立“系实践教学指导小组”,主任、书记担任组长、副组长、负责实践规划;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担任组员,负责实践评价、考勤、学分统计、建立档案等.②制度管理.制定《作曲系艺术实践活动考勤管理制度》《艺术实践合作协议》,规范考勤管理、促进专业融合,加强在新作品演出、比赛、实践课等方面的合作.③运行管理.前期策划: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实践活动,达到以实践促教学的和谐发展;中期监控:严格按照《考勤管理制定》进行管理;后期评价:根据《实践学分管理办法》和《奖励制度》,统计学生实践信息,实施评价.

(3)建立学生评价激励体系.制定《作曲系艺术实践学分奖励制度》,对学生参加的国家级、省市级、院级比赛以及音乐会、作品发表划分等级,给予学分奖励,并作为奖学金评定的参考.以“分散采集、资源共享”的形式,系内构建“音乐创作人才数据库”,既完善了学生个人档案,充实了学院艺术实践人才队伍,也可通过此平台发现学生潜力.

2. 建立艺术实践合作制度

笔者在采访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陈怡教授时了解到:该院要求所有学生每学期必须演奏或创作至少一首新作品,每学期2学分.学生毕业时要举办音乐会,尤其要求表演专业学生必须选在世作曲家近两年的作品,所以表演专业学生会主动找作曲专业学生约稿、指导排练.通过各专业间的合作交流,作曲系的学生了解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法,并规范了记谱法;表演专业学生也提高了表演多种风格的适应力和视奏水平,了解了现代记谱法和多声部语言.

建议学院将“新作品”的演出纳入专业考试大纲中,通过考试制度促进学科间互补,调动学生参与新作品创作、演出的积极性.

3. 增加社会艺术实践形式

近年来,教育部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作曲系学生也曾申报了“作曲创新人才艺术实践——个人作品音乐会”“音乐剧艺术实践——歌剧版岳飞”“古代乐器艺术研讨音乐会”等市级大创项目.建议系内以此为契机,举办“大创项目”申报讲座,拓展学生思路,通过多方激励、科学管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曲系应根据天津曲艺特色,就地采风开展社会艺术实践,学院应有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带领学生推动天津音乐文化建设.

随着作曲系的发展,系内对艺术实践的管理逐渐步入科学化和系统化.此外,院系也在探索艺术实践与学分制的结合,提高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音乐创作型人才提供新的探索.相信今后作曲系将逐步完善艺术实践规章制度,优化艺术实践的资源配置,加强各系部间的协作,共同提高作曲专业艺术实践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砚臣,张俊,王士达.天津音乐学院发展与现状简述[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8,(3):7-17.

(编辑:秦俊嫄)

艺术实践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艺术实践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艺术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经贸实践杂志

2、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3、艺术导论论文

4、领导艺术论文

5、艺术教育杂志

6、艺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