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中学生手机依赖主要心理机制探究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学生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中学生手机依赖主要心理机制探究

[摘 要]从中学生手机使用和依赖的现状以及对中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手机依赖的主要心理机制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家庭教育环境对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影响,以期为解决手机依赖找到对症下药的干预措施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心理机制;心理动机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62-03

一、问题的提出

1.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6.20亿,占比提升至90.1%……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比例还会继续升高.

2.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对其影响巨大.手机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尤其是中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手机依赖.手机依赖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不能自控,造成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心理依赖行为.部分学生却因过度使用手机不能自控,违反规定带手机进入学校,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出现视力下降、头痛、失眠、焦虑等现象,甚至有时因为上课不能玩手机而产生幻觉,也因此与同学、亲人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导致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受损,影响了正常生活.

3.研究手机依赖的文献时我们发现,现阶段研究者主要都停留在现象研究、数字统计和调查层面上,研究对象多数都是大学生.一些学者对中学生依赖手机的成因有所研究,但都肤浅、粗疏,实用价值不大,而对依赖手机心理机制和干预的研究很少,虽有少数研究者有所涉猎,但都停留在局部,比较抽象,实用价值不高.心理机制是指个体从事某种事情的心理构成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的总和.本文研究的心理机制是指中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心理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指心理动机.

因此,从手机依赖所产生的后果来看,系统深入地探究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为中学生手机依赖找到对症下药的干预措施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1.本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冷水江市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014份,回收率84.5% ;其中有效问卷1009份,有效率为99.5%.对调查获得的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其中男生534人(52.9%),女生475人(47.1%).本次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显示,在收集的1009份有效问卷中,拥有手机的人数有891人,所占比例高达88.3%.

2.调查问卷由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课题研究组设计.问卷含四个部分:(1)背景资料.包括教育程度、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离异、是否留守子女、是否隔代教育、是否拥有过手机7个人口统计学变量.(2)手机依赖心理干预对策背景资料.共9个单项选择题,其中第1题为家庭教育环境,有溺爱型家庭、放任型家庭、专制型家庭和型家庭4个选项.(3)心理依赖量表.共设计25题,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从“很符合自己的情况”到“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共5个层次的选项.从“过度使用不能自控”“心理功能受损”“生理功能受损”“社会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生活”五个维度进行计分.症状总得分80分以上者可判定为手机依赖.通过统计,总体来看,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不太严重.在拥有手机的891人中,判定为手机依赖者的有86人(症状总得分80分以上),所占比例只有9.7%,手机严重依赖者19人(症状总得分100分以上),所占比例2.1%.(4)心理依赖动机量表.共设计20题,计分方法与第3部分相同.从自我情绪调节、逃避冷漠亲子关系、获得同伴亲密关系、逃避繁重学业、宣泄性欲五个维度进行计分.该表的信效度良好,心理依赖量表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1,其内部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0.760,心理依赖动机量表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8,其内部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04-0.735.

本文主要通过第3个部分即心理依赖动机量表的五个维度来探究中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心理机制.

三、研究结果

(一)中学生手机依赖与中学生手机使用心理动机五个维度显著相关

1.中学生手机依赖与自我情绪调节的相关性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自我情绪调节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sig.等于0.000),相关系数0.421.自我调解情绪包括4题:大多数时候,我更喜欢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倾吐内心,宣泄情绪(35题).玩手机能帮助我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40题).相比其他方式,我觉得玩手机更能让我放松(45题).大多数时候,玩手机是我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50题).

2.中学生手机依赖与逃避冷漠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逃避冷漠亲子关系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sig.等于0.000),相关系数0.496.逃避冷漠亲子关系包括4题:当有苦恼不便沟通时,我也很少通过手机短信或聊天软件向父母倾诉(36题).有烦恼时,与其向家人倾诉,我更愿意用手机上网发表看法或写微博(41题).很多时候,我选择玩手机来避免与亲人相处时的尴尬(46题).我觉得使用手机是我父母不教育的一种方式(51题).

3.中学生手机依赖与获得同伴亲密关系的相关性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获得同伴亲密关系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sig.等于0.000),相关系数0.518.获得同伴亲密关系包括4题:用手机与我有好感的他(她)联系、交流让我感觉彼此更亲密(37题).通过手机交流,我更容易从同学、朋友处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42题).生活圈里的小伙伴都有手机,没有手机似乎让我显得不合群(47题).使用手机能让我与同学交流时有更多共同话题(52题).

4.中学生手机依赖与逃避繁重学业的相关性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逃避繁重学业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sig.等于0.000),相关系数0.629.逃避繁重学业包括4题:处理学习问题我时常觉得困难,玩手机却游刃有余(38题).相比学习帮手,手机更多时候是我学习倦怠的一种寄托(43题).相比学业,在手机游戏里,我更能体会到成就感(48题).学业成绩太差,玩手机是我逃避学业现实的一种方式(53题).

5.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宣泄性欲的相关性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宣泄性欲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sig.等于0.000),相关系数0.437.宣泄性欲包括4题:我通过手机查阅资料,解开自己对性知识的疑惑(39题).当我有性冲动时,玩手机能帮助我转移注意力(44题).很多时候,玩手机是我排解性、性冲动的一种方式(49题).我所了解的性知识主要来自于某些媒体节目或网站(54题).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及家庭教育环境对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差异

1.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性别差异.在自我情绪调节(sig.等于0.000)、逃避冷漠亲子关系(sig.等于0.001)、获得同伴亲密关系(sig.等于0.000)、逃避繁重学业(sig.等于0.000)、宣泄性欲(sig.等于0.000)手机使用心理动机五个维度上,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秩均值均高于女生.

2.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教育程度差异.逃避冷漠亲子关系(sig.等于0.010)、获得同伴亲密关系(sig.等于0.008)、逃避繁重学业(sig.等于0.000)、宣泄性欲(sig.等于0.000)手机使用心理动机四个维度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自我情绪调节(sig.等于0.765)这一维度上差异不显著.高中生的秩均值均高于初中生.

3.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独生子女差异.在自我情绪调节(sig.等于0.120)、逃避冷漠亲子关系(sig.等于0.520)、获得同伴亲密关系(sig.等于0.431)、逃避繁重学业(sig.等于0.773)、宣泄性欲(sig.等于0.449)手机使用心理动机五个维度的独生子女在0.0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独生子女除宣泄性欲这一维度秩均值低于非独生子女外,其他维度都高于非独生子女.

4.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父母离异差异.在逃避冷漠亲子关系(sig.等于0.018)这一维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在自我情绪调节(sig.等于0.163)、获得同伴亲密关系(sig.等于0.057)、逃避繁重学业(sig.等于0.462)、宣泄性欲(sig.等于0.992)四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父母离异子女的秩均值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子女.

5.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留守子女差异.在获得同伴亲密关系(sig.等于0.655)、逃避繁重学业(sig.等于0.991)、宣泄性欲(sig.等于0.465)三个维度上,留守子女的秩均值高于非留守子女,而在自我情绪调节(sig.等于0.299)、逃避冷漠亲子关系(sig.等于0.491)两个维度上,留守子女的秩均值略低于非留守子女.但手机使用心理动机五个维度的留守子女在0.0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

6.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隔代教育子女差异.在自我情绪调节(sig.等于0.985)、逃避冷漠亲子关系(sig.等于0.798)、获得同伴亲密关系(sig.等于0.100)、逃避繁重学业(sig.等于0.027)、宣泄性欲(sig.等于0.013)五个维度上,隔代教育子女的秩均值高于非隔代教育子女,其中逃避繁重学业、宣泄性欲两个维度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7.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家庭教育环境差异检验.在自我情绪调节(sig.等于0.008)、逃避冷漠亲子关系(sig.等于0.000)、获得同伴亲密关系(sig.等于0.006)、逃避繁重学业(sig.等于0.015)四个维度上,专制型家庭的秩均值高于放任型家庭,放任型家庭秩均值高于溺爱型家庭,型家庭秩均值最低,而在宣泄性欲(sig.等于0.010)维度上,溺爱型家庭秩均值高于放任型家庭,放任型家庭秩均值高于专制型家庭,型家庭秩均值最低.五个维度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中学生使用手机心理动机的特点

通过上述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我们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心理动机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使用手机心理动机表现为:逃避繁重学业的心理动机最强(相关系数0.629),然后依次为获得同伴亲密关系(相关系数0.518),逃避冷漠亲子关系(相关系数0.496),宣泄性欲(相关系数0.437)和自我情绪调节(相关系数0.421).同时,在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教育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心理动机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家庭教育环境从高至低为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型,而在是否独生子女和留守子女上差异并不显著.隔代教育子女在逃避繁重学业、宣泄性欲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且隔代教育子女要高于非隔代教育子女.

四、综合讨论

1.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中学生使用手机有五种显著的心理动机,即自我情绪调节、逃避冷漠亲子关系、获得同伴亲密关系、逃避繁重学业、宣泄性欲.其中逃避繁重学业的心理动机最强,高中生又显著高于初中生,这可能与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大于初中生有关.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困惑,尤其是青春期性方面的困惑.然而,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使他对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处理存在压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及其他途径来减压放松.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为中学生现有条件下最简便的娱乐、交际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但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多比较叛逆,所以笔者认为一味地禁止他们使用手机也并不能解决手机依赖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正确引导.因此,要解决中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另辟蹊径,正确地引导学生释放学习压力.

例如,开展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开展球类比赛、跑操以及举办运动会等各种体育活动,进行走出校门担任社区义工、交通协管员、从事环保宣传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释放压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又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和缓解手机依赖的现象.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应试教育下呆板的教学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多与学生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家校联系、保持班级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2.本次调查研究还发现,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动机与家庭环境差异有显著关系.因此,要解决手机依赖问题,还应注重家庭教育尤其要注重独生子女、留守子女和隔代教育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家校联系,如进行家访,电话联系,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群,等等.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地研究如何引导和解决中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并通过后续的实验来论证这些措施的效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6(1).

(责任编辑 黄 晓)

中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学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中学生英语期刊

2、适合中学生的杂志

3、中学生杂志

4、中学生订阅的期刊杂志

5、中学生论文

6、中学生数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