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研学旅行需理性回归教育本质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此文是一篇教育本质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学旅行需理性回归教育本质

冲破课堂的围墙,阅览世间无字之书,研学旅行我国古来有之.2000多年前,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杏坛设教,开启了体验式教学的新篇章,成为我国研学旅行的奠基人.

研学旅行并非教育的创新,而是教育的一种回归.研学旅行由我国古代游学、近代修学旅行逐步演变而来,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强有力抓手.如何让这种教育行为归其本真,尚需多方合力.

“旅游+"引领研学旅行回归“教育”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2013年,在旅游界的推动下,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倡导“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才正式为研学旅行正名.自此,研学旅行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并明确指出要“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支持研学旅行发展”,开展研学旅行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尤其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现场”,走进历史“现场”,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研学旅行,简单地说就是学什么、如何行.前期要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路线,去看看这些事、这些人,去领略他们的精神和品质,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表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思维可以改变世界.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开阔我们的眼界,进而使我们的思维更开阔.”

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研学旅行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刘延东曾指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方向,对于孩子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十分有益.”

“研学旅行不是旅游,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非常关注研学旅行,“开展研学旅行要纳入学校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学校和教育机构研学旅行要有组织、有计划,要像设计课程那样精心设计,充分准备,重视教育,重视安全.学校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的研学旅行计划,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在城市郊外旅行,也可以组织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高年级的孩子可以组织到较远处旅行.”

发展研学旅行,需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顶层设计,把研学旅行体系建设提高到提升国民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国家重要的对外教育、文化交流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已正式为“研学旅行”的内涵正名,即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意见》还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意味着研学旅行从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从随机开展变成有计划开展,从少数参与变成广泛参与.这意味着,将有1亿多的中小学生,今后在火热的实践路途上磨砺自己,经风雨、见世面、受磨炼,成为未来国家栋梁.

《意见》对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基地建设、组织管理、经费筹措、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部署.《意见》要求,各地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意见》还对研学旅行工作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安全保障、督查评价、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学校主导研学旅行理性再出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再次把研学旅行推到了风口浪尖,政府推出几个省市作为试点,首批试点城市,都取得了成功,使得国内研学遍地开花.学校、旅行社、各类教育机构,形形色色各路人等都摩拳擦掌,一时间研学旅行产品花样翻新.

研学旅行作为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学校、各相关部门,乃至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参与,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关键是抓好政策落实.

按照《意见》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是研学旅行的主导者.“当前的研学产品只强调研学路线和研学基地,没有结合校内课程的研学课程设计,更没有研学导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帮助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转化.”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贺润黎说,“从研学旅行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计、研学路线和基地的选择、研学导师的培训,到安全和资金的保障、研学效果的评估等,教育部门和各学校应当有明确的思路和制度保障.”

“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就需要做足功课.”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为民表示,“首先,学生必须检索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的状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行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学中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观念.三是教师的临场智慧,教师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内在的学习动机得以充分激发.”

研学实践教育推进育人模式改革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丰富教育的外延,拓展教与学的空间,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教育必须坚持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为加强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组织实施、指导评价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过程,在考察、探究、设计、动手做、反思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教育,在中小学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具体细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比较与对外交流部主任、教育部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提出,要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各种资源、师资配置等方面,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确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其开展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青少年需要参加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则表示,“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所谓体验性是说,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也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所谓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特别的欢迎.”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在更为理性的发展轨道上,研学旅行需要从研学教育理论、研学教育课程开发、研学教育实施三个维度立体构建研学教育的闭环逻辑,超越学校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引领孩子穿梭在自然中,耳中充满知识,手中的笔在研学清单上飞舞,既远离课堂,又回归课堂.

教育本质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教育本质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本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教育的本质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