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梅戏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黄梅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黄梅戏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黄梅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

周洁群

(芜湖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以比较明快的抒情见长,唱腔纯朴清新,通俗易懂而韵味丰厚.它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正旦又称青衣,在黄梅戏中重唱,正旦扮演的是庄重、正派的成女,在表演时要求稳重大方.本文将对黄梅戏的演唱特点与风格进行介绍,重点阐述黄梅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

【关键词】黄梅戏;青衣;演员;综合修养

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23-02

黄梅戏原名称为黄梅调,是源自湖北省的黄梅县,而后于安徽的安庆地区发展演进.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又称怀腔,以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为兴发地,其前身是流行在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此也为当地青年男女在采茶时所唱的小调,而这类采茶调连同当地的樵歌与渔歌等被通称为黄梅调,其中又以采茶调为主[1].黄梅戏以怀宁为中心已广泛流传附近乡间,但因其表演形式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演出受到了限制,于是为了方便演出,黄梅戏采取与其它剧种合作演出,如与安徽的地方大戏徽调合组戏班,视情况在演唱一出徽戏之后,安排接唱黄梅戏.从黄梅戏中部分唱腔沿用征调,以及道白与表演形式之风格上均可见到徽调的影响.

一、黄梅戏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的伴奏乐器最初极为简单,只有一人敲打竹板指挥,后来再加上锣鼓,句尾由后场帮腔.在成为二小或三小戏时期,伴奏有“三打七唱”之说.所谓三打七唱,是指一个戏班有三人敲打乐器,七个人上台演唱,由于人数不多,因此每个人都要兼演角色.然而经过徽剧、京剧等交汇融合后,不但改采京胡伴奏替代原有的帮腔,同时也加入二胡、笛子等担任伴奏.在唱腔上,黄梅戏最大的特点是生旦等没有明显的差别,特别在花腔戏中男女腔调完全一致,一律采本腔演唱,不用假嗓拖音.至于在剧目上,黄梅戏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正本戏,一为小戏.正本戏有《天仙配》(七仙女下凡)等,唱词多为五字、七字、十字句,曲调多选自说唱音乐,包括平词、火攻、哭腔、彩腔等.小戏有《英台自叹》等,其花腔曲调丰富,几乎每一出小戏都有其各自的曲调[2].

小戏的逐步成熟与大戏的初具规模,在黄梅戏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戏曲剧种转型的意义,因为后者要在前者歌舞小戏的基础上进行艺术上的突破.比如角色行当出现“上四角,下四角”之分,即划分诸位演员,以其围拢一张化妆台的上下左右位置而定:青衣(正旦)、白须(老生)、黑须(正生)、花脸为上四角;花旦(少女等)、小生、丑角、老旦为下四角,前者位于化妆台的上方;后者位于化妆台的下方.

在音乐方面,小戏生成“花腔”“彩腔”系统;大戏则发展了黄梅戏主调,诸如平词、二行、仙腔等,而“三打七唱”(大锣、小锣、打鼓,七位演员组成演唱阵容)确有新的突破.乐队亦有扩充,丝弦的引入,烘托了音乐的良好效果[3].

由于黄梅戏在初期阶段一直以唱为重,武打很少,加之乐队以及舞台因陋就筒,因而大戏尚未形成唱、白、做、打等全面的、规范化的程序,只是形成了自有的民间歌舞与各地戏曲艺术相融合的演出风格.至于服装、化妆、道具等则是仿效已有的、吸引人们耳目的成熟的戏曲种类.

二、黄梅戏的角色行当

例如,《天仙配》除了革新戏曲电影的拍摄技术外,对于戏曲极重要的部分——音乐,《天仙配》更是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后来盛极一时的黄梅调电影,其所带动的黄梅调音乐唱段流行之影响,尤其功不可没.黄梅调原属地方戏曲,旋律本身即具有通俗易唱,歌词浅显易懂的特性,《天仙配》在香港上映时,除了会有观众跟着影片的曲调边学边唱,每逢散场后更可听到民众纷纷哼唱片中旋律,甚而连夜总会的节目也以安排歌星演唱《天仙配》的黄梅调段落为时髦象征,足以看出《天仙配》已然掀起一阵演唱黄梅调的流行热,也替之后拍摄黄梅调类型电影奠下仿效的基础[4].

正旦又称青衣,在黄梅戏中重唱,正旦扮演的是庄重、正派的成女,在表演时要求稳重大方,如:《荞麦记》中的王三女、《罗帕记》中的陈赛金、《鱼网会母》的陈氏等;正生又称挂须,而因为挂须的颜色有黑白之分,所以挂白须者称为老生,而挂黑须者则是正生,在表演中挂须者重念,正生和老生在表演时讲究吐字铿锵有力且喷口,如:《荞麦记》中的徐文进、《告经承》的张朝宗、《桐城奇案》的张柏龄等.花脸是黄梅戏中具有专工戏极少的角色,大多是恶霸、寨主之类的角色.小生是青少年男子的扮演者,在表演时需用到大嗓子并且手拿折扇.花旦又称为小旦,是活泼、多情的少女或的扮演者,在表演时,花旦的声调要求脆嫩甜美,手中常拿有手帕或扇子之类的东西.小丑的手中拿有一个烟袋,在黄梅戏中主要是调节演出的气氛,即使如此,小丑在戏中很受观众欢迎.老旦一般是黄梅戏中的配角,多是扮演的老年妇女[5].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更具声光刺激的娱乐出现,再加上更具互动性的娱乐方式,这些一再地影响到歌仔戏在娱乐界的地位,也使得这一项有着悠久传统的娱乐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面对挑战,只有寻求不断的改变精进,才能让这个文化顺应潮流存在下去[6].

三、黄梅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与代表作

正旦是黄梅戏戏剧表演中的女主角,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旦是旦这个行当里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故名正旦.正旦在别的剧种里,也被称为青衣,因其所扮演的角色经常穿青色的戏服而得名,在南方的剧种里,一般通称为正旦.正旦一般饰演的是青年或中年的贤妻良母,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端庄、严肃、雅正.正旦的表演特别注重唱功,故对正旦演员的唱功要求十分高.正旦饰演的多为大家闺秀,但因中国古代对女性的要求十分严格,妇女的行动十分不自由,所以在戏剧表演中正旦动作幅度非常小.正旦角色的情感内容丰富,如此丰厚的情感内蕴的表达就倾注在唱腔和表情上,因而正旦演员需要对故事人物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细致的揣摩,同时还要注意人物内心情感的表情外化——表情和眼神的到位.典型的正旦戏目有《白蛇传》、《祭江》、《冬去春又回》、《风花雪月》等.

《冬去春又回》是一出现代黄梅戏,叙述的是城市的一对年轻夫妻下岗后生活、事业、心态等方面的演变过程.该戏客观地表现了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和重生,矛盾冲突剧烈.《风花雪月》是动人的爱情悲剧,讲述的是风流才子醉花阴为满足自己的仕途,诱惑望门守寡的贞节佳丽,当其成功之后,却又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四、结论

黄梅戏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奠定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黄梅戏的出现,在反映浓郁的生活片段的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通俗易懂的言语,在民间普及的同时,也深受着各地人民的喜爱.本文着重对正旦(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进行了概述,期望能够对黄梅戏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红兵.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戏剧之家,2014,(18):57.

[2]赵章伟.浅谈黄梅戏演员如何塑造角色[J].大众文艺,2015,(11):149.

[3]张茜茜.汉卿的寂寞谁人知?——黄梅戏《寂寞汉卿》剧评[J].戏剧之家,2015,(17):25-26.

[4]何淑芳.谈黄梅戏丑角的音乐塑造——以《东坡》唱段《到黄州贬黄州》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04):45-48.

[5]白红.“物理分析,化学壮骨”——浅谈黄梅戏青衣的塑造[J].艺苑,2015,(04):80-81.

[6]查寅.黄梅戏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43.

黄梅戏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黄梅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黄梅戏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