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教育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和大学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专业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大学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张永伟(江苏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发展中心)

[摘 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诉求,这使得大学本身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大学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课程、师资等方面未能有效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理应通过“融合教育理念,树立基于专业教育的博雅教育目的观;融合目标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观;融合课程体系,建立基于专业课程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多元化的师资团队”来实现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博雅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 10-00猿缘-0猿

一时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诉求

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总是伴随着生产方式和技术革命而变革,知识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毕业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创新意识、批判精神等心智品格以及良好的个人素养成为必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诉求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及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高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目标和模式,主动迎接社会向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给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应充分关注这一变化,改变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专业领域的做法,自觉加强学生的博雅教育,以更开放的姿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 理念问题:重专业轻博雅教育理念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

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面临着“培养什么人”的理念问题,认识论教育哲学持非功利的理想主义价值取向,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和能动性的发挥;政治论教育哲学持功利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强调以社会为本位,注重教育的实用价值和眼前利益,以适应经济社会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迫使大学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殊不知,大学专注于专业培训的目标仅仅是帮助青年人顺利就业并实现经济独立而已.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高等教育实际情况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从大学伊始甚至在高考报志愿时就已经将学生固定在了某一专业,按照专业教育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狂轰乱炸般的灌输,两课等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打着通识课程的旗号进入大学课堂,过堂般地耗费掉大学前两年时光.一般来讲,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普遍在专业学院里接受专业教育.很大一部分学生或者努力培养专业兴趣,或者为了考试和学位艰难地硬挺着挣扎在专业学习中.大学四年就这样低效率地过完了,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把职业准备当作高等教育的重心,是把学生绑架到他们没有资格的领域,这种为就业做准备的专业指导显然是失败的.正如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大学努力做不值得做的事情势必会把本该做的有价值的事情逐出教育.我们的大学生人格不健全,主要是博雅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与目前我们的大学过于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博雅教育的理念和目标难脱干系.当然,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也是高校迫于社会的压力、外部的竞争、学生的诉求而不得已地坚持政治论教育哲学而抛弃认识论教育哲学的必然结果.总的来说,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大学应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而努力.

2 目标问题: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中博雅目标的缺失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博雅教育传播的是一种专业知识之外的通识知识,旨在培养有修养、有知识的博雅人.专业教育是为毕业后就业谋职提供必要的技术本领.我国大学按照目前的专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固然有其优势和可取之处,也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但将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职业技能培养确定为专业教育的目标,直接将大学的专业学院办成了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后劲不足,凸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经过分析不难理解,随着人自身的发展及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的变化,专业教育模式日显其弊病,突出表现为本科阶段博雅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学生的专业性向模糊.本科阶段博雅教育的形式化尤其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对人和社会了解不足,对整个知识体系、社会结构的了解不够,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性向了解不准,自入学来就一头扎进专业文化的小圈子,封闭起来,听不到看不见专业外的东西,形成视野狭隘、思想僵化、创新能力不强的缺陷.

专业教育目标要求培养人的专业技能,但不要求根据人的兴趣爱好鉴别其职业取向并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博雅教育目标要求发现兴趣、培养兴趣并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和职业,但不要求培养人的某一专业技能.二者在当今高等教育目标中融合不够导致割裂人的兴趣和专业的有机融合,导致人专不适配.从而造成高等教育低效率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 课程问题:博雅课程设置庸俗化导致专业创新力不足

创新驱动战略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战略.在学者甘阳看来,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普遍做法:“不是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是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是把它看成仅仅是在主课以外扩大一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说到底只是在传统的‘专业主义’不变的前提下给学生加点‘小甜点’.片面追求不断扩大通选课的范围和数量,似乎博雅教育目标就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因此可供选择的通选课门类越全、课程数量越多,那么博雅教育就搞得越好.殊不知博雅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训练学生坚毅和耐劳的品质、养成学生负责和担当的意识为专门目标的重要途径.如果不根据博雅教育目标精心选择教材、精心设计课程,如果继续按照当前通选课的方式开展博雅教育,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将都不具备,大学生的专业创新力能力又从何谈起.我国大学发展博雅教育的努力实际也只能流产.

4 师资问题:博雅课程师资短缺成为大学全面育人的致命缺陷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博雅教育的有效开展本质上相矛盾,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专业化发展导致教师只具有狭窄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成为高等教育从内部毁灭自身的重要因素.博雅教育不是开设课程门数越多越好,也不是要求每位教师什么知识都懂,而是要求教师具有转换和生成功能的知识并且有能力在被分割的知识领域之间架设使知识和能力之间能够迁移和通融的桥梁.如果开设博雅课程的老师只会秉持着本专业的语言,按照专业课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那么开设再多的博雅课程也是枉然.现在的问题是,能够胜任博雅教育课程的教师少之又少,成为制约大学博雅教育顺利开展的致命缺陷.

三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1 融合教育理念,树立基于专业教育的博雅教育目的观

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培养什么人”的理念问题,个人本位主义教育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主义教育价值观一直争论不休,以认识论教育哲学为基础持非功利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与以政治论教育哲学为基础持功利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一直争论不休.大学很有必要以澄清教育价值观为目的,组织学校政策制定者、高等教育学科专家等开展学校层面的教育理念研讨会,就大学的使命、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其在培养人中的不同作用等问题开展深入而充分地研讨,从根本上澄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确立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专业教育是博雅教育组成部分的理念.另外,大学还要强化师生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意识,营造学校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氛围.要在全校师生当中广泛宣传研讨会的内容和观点,组织全校师生继续开展大讨论,彻底消除广大师生在教育观层面存在的误区,在全校范围内确立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专业教育是博雅教育组成部分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高校教育改革.

2 融合目标体系,建立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学生发展理论内在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充分体现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价值取向.以知识、能力、情感为三大表征的学生发展理论要求我们在制定和实施本科教育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目标的融合:知识领域的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多种思维方式的广阔的教育,形成学生宽广的知识面和均衡的知识结构.能力领域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科目知识分析其他学科问题或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批判、创新等能力,培养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等.情感领域的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某种兴趣、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与自然、社会和他人和谐相处.

3 融合课程体系,建立基于专业课程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时刻发生变化,人们依赖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来满足终身岗位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按照目前以学院制为主体的专业教育在人才需求市场面前已明显捉襟见肘了.大学毕业生的知识面太窄,创新意识、批判精神明显不足.大学因急功近利而忽视博雅课程造成的弊端开始凸显.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学建立基于博雅教育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学院为基本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单位.在这个背景下,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内在要求及知识体系分类,将博雅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数理自然科学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开设若干门课程,并提出严格的修习要求.学院要确定专业教育课程与博雅教育课程的合理比例,以及博雅教育课程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数理自然科学的合理比例.学院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要求本学院学生必须在以上三个知识领域各修习若干门课程,采用教师独立或协同承担课程、课程班额不设人数限制等灵活管理办法,但要制定详细的修习课程计划和考核标准,以克服目前我国以学院为基本教学单元模式中重专业教学轻人的发展的不足.在确定课程的范围时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课程的整合性.知识的整体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知识的分化不过是人类根据自身掌握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的差距而人为划分的,所以在确定课程的范围时要注意拓宽学生所学知识的领域,以使学生免于狭隘.课程的整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专业学院要重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交叉性学科和综合化课程;二是指专业学院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学科的视角运用迁移的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在确定博雅教育课程合理的比例时要注意数理自然科学的比例,针对我国目前设置几门人文修养课来开展博雅教育的传统做法,结合国外高校的一般做法,数理自然科学在博雅教育课程中的比例不低于40%.因为科学的功能远非只是给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事实上它在精神层面上直接培养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既是在精确的论据之上形成客观和中立判断的结果,也是培养这种态度的源泉.

4 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多元化的师资团队

高校要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机制,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首先,高校要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批能将“很多人知道得很少,很少人知道得很多的东西”变成人人都能通晓知识的博雅课程教学骨干.其次,高校要完善学院教师聘用机制.通过制度和政策倾斜,以知识的逻辑为出发点,加强博雅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协同教学的团队建设.当今知识的大发展,指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像古希腊的哲学家那样把几何课讲成人文课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不能放弃这方面的努力,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打造一支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教师梯队,相关教师围绕知识逻辑,采用协同作战,以专题形式协同开设相关课程.再次,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现实路径,就是从教育的母机———教师教育———入手,必须将未来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博雅教育落实到实处.

四通识教育模式是融合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理想模式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延续了博雅教育教人“做人”、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而且还发扬了专业教育教人“做事”、为人提供谋生手段的优长.因具有这些特点,使通识教育成为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佳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大学应该普及通识教育,分阶段对学生提供核心学习内容,初级阶段(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对学生提供完整的博雅教育.高级阶段(大学三、四年级)主要对学生提供高深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专业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2、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选题

3、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4、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5、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