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有关论文范文集 和最后的音乐会(外三章)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音乐会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最后的音乐会(外三章)

在我不知道树良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小镇的名人.当我知道树良以后,我不再这么认为,或者说顶多是“之一”而已.

请注意,我说的是“知道”,而不是“认识”,因为“我们从不曾相识”.

小镇叫城子坦,大连市下辖普兰店市属的一个古老的小镇.树良是地道的城子坦人,我是个外来户,从临近的一个乡搬迁而来.树良说他是城子坦人,我也说我是城子坦人.

我在小镇的中学读高中,树良则在县城普兰店的重点高中读书.他长我一届.我读到高二就投笔从戎了,他读完高三,考上了一所很一般的大学.树良很有性格,自作主张就放弃了那个大学的入学资格,回到小镇的普通中学复读.如果我不入伍,树良恰好就跟我同届.他爱好音乐,我爱好文学,说不定就成了好友.但是,我们就这样遗憾地失之交臂了.树良最终考上了沈阳建工学院,大学期间,树良创作了大量的原创歌曲,并一手创办了沈阳市各大高校音乐爱好者共同的音乐团体——阳光部落.毕业后,树良与同样出生在城子坦小镇的雯,相恋五年之后,在滨城大连拥有了自己的家,拥有了可爱的女儿.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做到一家房地产企业高管的树良,因为一场合同官司锒铛入狱,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监狱生涯.2014年4 月,即将出狱的树良罹患肺癌,已到晚期……

这犹如电视剧桥段一样的故事,真切地呈现在我们身旁.

这一切,都是事后雯告诉我的.雯叫张晓雯,是我在网上发现的一个作者.

雯与树良是夫妻.树良上的名字叫张树梁,而此前,树良还有两个名字:张小三,张斌.小学二年级以前,树良妈妈给他起的名字是张小三;三年级时,张小三自己将名字改为张斌,他就是喜欢有“文武双全”之意的“斌”字.而张树梁,则是树良十三四岁父母双亡之后,大舅给起的.看得出,内中藏着长辈无限的期许.

雯的博客里有不少自己创作的歌词,有两首引起了我的兴趣.一首题为《城子坦的童年》,一首是《小城故事》,都是以城子坦小镇为创作背景,颇能引起我的共鸣.随后,我在2011 年5 月号的《海燕·大连旅游》(《海燕》增刊)上,刊发了这两首歌词.由此,我与雯得以相识,并将雯介绍给女作家葵.葵也是城子坦人,大家都是同乡,相见甚欢.

之后我与雯疏于来往,倒是葵,常常给我传达一些雯的信息:雯的丈夫正在服刑,雯一个人带着女儿,靠着办托管班艰难度日……

直到2014 年4 月,葵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即将于6 月出狱的树良发现自己罹患肺癌.当月11日,树良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树良拒绝放疗化疗,回到狱中又呆了一个月.当年6 月,树良出狱了,但他在狱中写的50 万字自传体小说手稿,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能带出来,实属遗憾.

今年春节之后,树良的病情似乎愈来愈严重了,雯把心中憋了半年的一个想法告诉树良:办一场音乐会!之前,雯问过树良: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树良说,一个音乐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办一个音乐会.之后,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为树良圆梦.

雯一面照顾着树良,一面盘算着如何筹款,为树良圆一个多年的梦.雯找来葵商量解决办法,曾在报社工作多年的葵,此刻显现出新闻人的策划能力了:她想到了自己刚刚注册不久的微信公众平台,何不利用这个新媒体搞一次众筹呢?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个名叫“理想湖”的微信公众平台,于4 月1 日发出了第一个众筹的倡议.那天恰好是愚人节,当大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条微信时,许多人将信将疑.然而此后数日,微信朋友圈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树良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纷纷站了出来;这些同学的朋友圈也跟着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树良的各种信息,充斥着微信朋友圈.同学们、朋友们纷纷伸出援手,少则五十、一百,多则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树良的里不断有钱款打进来……

到此,事件的发酵远远没有停止.大连的一家报纸找上门来,要求独家报道;电台来了,把雯请进了直播间;大连著名音乐人、作曲家郑军辗转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帮助找场地、请演员、制作曲目……这可谓柳暗花明.

那些日子,大连太多的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都流传着树良的音乐.尤其是树良写给妻子雯的那首《爱上你当你容颜老去》,听起来令人唏嘘不已:

爱上你当你红颜老去

爱上你直到红尘繁华落尽

陪着你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走过一生再苦我愿意

……

不曾想,正当一切都进行得顺风顺水的时候,树良的病情却急转直下.2015 年4 月26 日,树良音乐会在大连铁路工人文化宫成功举办,卧床不起的树良,只能通过现场视频看到那些动人的场景.5 月1 日,树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个令他恋恋不舍的世界.在这一场感天动地的爱心传递中,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捐了1000 元钱,二是每天积极转发“理想湖”平台推送的微信,三是匆匆写了一首诗.

在这首题为《我们从不曾相识——悼树良》的诗歌开头,我写了段《题记》:大连知名网络音乐人树良2015 年5 月1 日辞世,其生前罹患癌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渴望搞一场自己的音乐会.这个想法在微信朋友圈得以传播,在大连掀起一场捐助的热潮,亲朋好友共计捐助30 万元之多.2015 年4 月26 日,“以爱之名唱响人生·树良音乐会”在大连铁路文化宫隆重举行.本人因赴四川遂宁参加首届“国际华语诗歌(螺湖)论坛”,未能参加音乐会.想不到5 天之后,树良离世,作为同乡,实为遗憾.5 月4 日上班时,方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心下痛悔,遂匆匆写下诗歌一首,权作纪念.

全诗如下:

是的,我们从不曾相识

于我而言.你只是

一个故事,一个传奇

或许,我们有太多的机缘相识

譬如同学,譬如同乡,譬如

一首诗,一段歌词的牵系

当你走进我的视野的时候

你是否已经变了模样?不断地被乡人

提及的张小山还是你吗?

我们是隔膜的

隔着一部手机,隔着一条微信

隔着你的同学,我的同学

即便如此,为什么我也一样

能够感知你心跳的声音,那汩汩的

是否是音乐中最为纯粹的部分?

如果我们早就相识,我的文字

是否能够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

为你取暖,为你疗伤

可我们从不曾相识,陌生的

依然陌生,我们还不曾相聚

就已匆匆别过,分道扬镳

我是答应了你的妻子去看你的呀

可你并不等我,是因为我的陌生

还是音乐会开过之后,你已心满意足

我要向哪里挥手,才能向你作别

我要写出怎样放达的文字,才可以

与你生命里滚烫的音符相匹配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陌生?

这个世界留给你的时间为什么

如此短暂,如此吝啬

我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疏离

是不是跟冷漠有关,跟狭隘有关

跟世俗里那些虚伪的哲学有关

如果我们能够相识

哪怕在最后一天,最后一刻

我们相视一笑,我们轻轻握手

你带走了这个世界最美的音乐

留下了喧嚣,留下了繁芜

我的错愕和忏悔,都与一个陌生人有关

而我之于我,也不再熟悉、亲近

我对来自远方的援手充满敬畏、感恩

最悲悯的那一只,不是我

树良,我们多么庆幸

城子坦遍地桃花的春天里

有你,有我,有他,也有她

而你已谢落,留下我们在凡间苟且偷生

你惊艳至极,我们却一个个灰头土脸

别了树良,我们从未相识

太湖三章

隐居

幼时读古诗,常读到某某诗人在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隐居,为他担着心,但看其写出的好诗文,又觉得隐居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至于他到底为何隐居,他有着怎样的心境,他胸怀着怎样的文韬武略?由于自己少时读书浅尝辄止,终究是不得要领的.

长大了,在滚滚红尘中浪迹,人届中年,不敢说疲惫至极,却也心力交瘁.总想逃离城市生活,逃离拥挤的人群,逃离紧绷的神经,回到舒缓的乡间,回到慵懒的土炕……但是,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丝毫不敢却步,上有老,下有小,一时一刻都难以逃离.前年一次难得的笔会机会,让我在太湖边上“隐居”了三天.

苏州没有自己的机场,我只能在上海浦东机场落地.下午四时落地,抵达苏州已是晚上.视野里很黑,不是光怪陆离繁华的苏州,而是一个安静的苏州.大客车把我们十个作家、诗人拉到了“荒郊野外”,好在这些人都是见过一些世面的,没怎么慌张.

下得车来,我们被引进一个院落.院门不大,仅仅能容两人并肩通过,门边立着一个一米高精致的小灯箱,上有“花山隐居”的字样.抬头看去,昏暗的灯光下,门楣上有一匾额,上书“空山可留”.院子里很静,灯光也不是很夸张.院子不大,中间有一个小池塘,内有假山,水中有鱼,池边有玲珑宝塔,还有一株含苞待放的海棠树,其它花草植物,也别有意蕴.有意思的是,不多的客房并没有用数字排号,我们所在的三楼,依次叫做冰心居,涤心居,赏心居,畅心居,沉心居,鉴心居,洗心居,清心居,惠心居,静心居,沁心居,随心居.接待方把我安排在沁心居,我很是嫉妒吉林作家任林举,他的房间竟然是冰心居,多好哇!不过想想,哪一个房间的名字,都很是令人心驰神往的.

房间的物件,简约而不简单.书桌上有台灯,台灯下有一摞书,基本都是佛家经典书籍.这样的书,读与不读,心都会跟着静下来.最妙的是,墙上根本没有安装电视,这在一般的酒店里是难以想象的,但花山隐居就是这么任性.想一想也不难理解,电视里每天在播放的都是一些无聊的肥皂剧,打开任何一个频道,都无法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你积攒了的好久的假期,你使劲拿出的积蓄,难道在美妙的旅途,再次让这个“俗物”占有你难得的假期?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花山隐居的当家人当然更深谙此道,果断地把墙留给了窗,留给了字画.

没有电视可看,喝茶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楼的回廊边上,就是一间茶室,茶具一应俱全,有穿着素朴长袍的服务员给你泡茶,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带茶叶,自助品茗.我们到来的时节,恰好在清明之前,货真价实的明前茶,给夜晚增添无限意蕴.到了吴中之地,方才知道产于西洞庭山的茶叶,清明之前的方才叫做碧螺春,而清明之后的只能叫做“炒青”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窗外没有车水马龙和灯红酒绿,我们不再失眠,这个安静的夜晚给深睡眠提供了无限可能.清晨,叫醒我们的,不是汽车的马达声,而是清脆的鸟鸣.这被露水洗过的鸟鸣,那么清澈,那么纯净,带着不同于北方的吴侬软语,在窗前一次次划过……

难得一次睡到自然醒,我也是醉了.

花山有别

太湖畔的天池花山,原本与西岳华山同名,许是为了好区分,才屈尊为“花山”.也有人说,古人造字,原本只有“华”字,而无“花”字.后来人们根据需要,才又造了个“花”字.这正好成就了花山,虽然它不及华山的气势恢弘,险峻巍峨,但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幽雅的环境、秀美的风景,当仁不让地坐着“吴中第一名山”的头把交椅.

此为一别.

一山两名,一半为花山,一半为天池山,合起来就称作天池花山.想来给此山命名的人,也是颇费了一番脑筋.山阴与山阳,风光各有不同,山阳半山腰的一汪圣水,像极了长白山的天池,索性再次拿来主义.在烟雨蒙蒙的江南,这山间的所在,有别样的神奇.

此为又一别.

以小巧玲珑取胜的江南,似乎不需要高山大岭,有一座海拔不足二百米的小山就够了.

花山无花处处花.除了茂林、奇石、古泉,摩崖石刻是一道令人沉醉的风景,东晋支遁,明代赵宧光、朱白民,清代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等,都在此留下了不少的诗文与足迹,令人叹为观止.

据介绍,这些或者掩映在翠林丛中,或者镌刻在山岩之上的摩崖石刻,有隔凡、吞石、坠宿、渴龟、花山鸟道、夜叉石、百步潺湲、地雷泉、且坐坐、水石佳处、云屏等三百多处,蔚为壮观.经过时间的洗礼,摩崖石刻佚之又佚,有的只留下淡淡的笔画刻痕,依稀莫辨,山石的风化,早已与自然己融为了一体.在“且坐坐”石刻处,我们这些文人墨客顺应自然的召唤,纷纷在石头上小坐,留下纪念照,心中颇为欢喜.

在夜叉石斜北向有洗心泉,据说在此可得清静之气,见者可免俗恶之惑,善恶可自鉴.有明代读彻和尚《洗心泉》诗一首为证,曰:“池浅不盈尺,毛发尽可鉴.寄语入山人,洗心莫洗面.”

山上多处康熙、乾隆两位清朝皇帝的题诗,大家一边拾级而上,一边议论着两者书法的高下.意见似乎较为趋同:康熙的字,更为厚重、大气一些,乾隆则灵秀为主,不失风雅.尽管我们这十来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书法家,只是凭借经验找出两代皇帝隐藏在字里行间细微的差别而已.对错不论,一笑了之,也对应了闲适的心境.

花山峰顶,倒真的是花了:数块巨大的岩石错落有致地堆积在一起,酷似一朵朵绽放的莲花.登山至此,微微汗意,清风徐来,颇有酣畅淋漓之感.尤其是眼望莲花峰,有从善如流、心生宁静的欢喜,一时间你会觉得旅游的化境就在于此.

春到花山,一路鸟道徐行,一脉桃花涧水,真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你如果还想继续体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禅意,那就沿着天池山的栈道,向着半山腰的寂鉴寺走去.

寂鉴寺名源于佛学中“寂灭鉴戒”,意劝人为善.寺址原为六朝刘宋时会稽太守张裕私第,元至正十七年(1357 年),道在和尚在此创建寂鉴禅庵,后几经重修,并改为寺.寺前“宛如桃源”为清代郭诵梅所题,隶书石刻“天池山寂鉴寺”为民国李根源题.包含寒枯泉、埊雷泉、钵盂泉等在内天池古泉群就在这里.

我们走进寂静的寺院,早有工作人员沏好了应季的碧螺春,茶香袅袅.好茶必须有好水,用天池的水泡茶,没喝过的人,怎么也想象不到其中难以形容的妙处.

随便拣一处石凳坐了,望着山间的竹子、古紫薇树和桃花涧的桃花,随便聊些什么,便是云淡风轻了,别是一番滋味.

启园寻幽

乘坐画舫,泛舟太湖,是太湖之旅最令人沉醉的享受.而到苏州,不走几个园林,就等同于白来了一趟.

记得那一年,当时身为某报记者的我,跟随大连旅游促销大篷车到江浙促销.行程之外,我一个人打的士,去了虎丘山,去了寒山寺,也去了一个叫做留园的私家园林.当时心境微妙,郁郁不记得留园的怡人之处.回来后,匆匆写过一个大概题为《留园不留》的随笔,发在报纸上,忘了做剪报,就湮没在泛黄的新闻纸和油墨中间了,重寻不得.

太湖边上的启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许是正赶上初春的好时节,心境大好,花儿竞相开放,让原本就精巧雅致的园林更加楚楚动人.

启园俗称席家花园,位于苏州吴中区东山镇.据说是民国22 年(1933 年),旅沪富商席启荪为纪念祖上席启寓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建.启园的得名,大概是取席启荪的“启”字.“启”字有“打开”、“开导”、“开始”乃至“陈述”的意思,“启蒙”、“启明”、“启运”等等,都是一些美好词汇.以“启”字为一个园林命名,可谓雅称.

启园藏山纳湖,步移景易,既有苏州园林精巧雅致、曲折幽深的特点,又具“脉接七十又二峰,波连三万六千顷”的豪迈气魄,散落其间的厅堂轩榭、廊舫斋馆、花径曲桥,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形成旖旎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1996 年10 月,新加坡原总理来到这里,留下了一段英文题词,翻译如下: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永远使人心旷神怡.署名为和柯玉珠,后者为的夫人.

我们一行作家诗人抵达的时机,恰好是江南的花季.园里的樱花、梅花、米兰、丁香、海棠等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在小桥流水间,在假山绿树间,令人眼花缭乱.拱门上有一匾额,上书“探幽索隐”四字,想来真个绝妙.那荷塘里的睡莲还没开放,一片接着一片团圆的叶子漂浮在水面,静极了,不动声色.有联为证:草色全经细雨后,花枝欲动春风寒.园内有古柳毅井、古杨梅树、康熙皇帝御码头,被誉为“启园三宝”,另有融春堂、如意小院、翠微榭、撷银轩、晓澹亭、挹波桥、涵影池、坐金亭、环翠桥、震泽楼、镜湖厅等著名景点.

对于古柳毅井,我颇有些疑问.此前,我在洞庭湖的君山也见过一口这样的井.传说都来自柳毅传书,只是地点不同罢了.到底哪一个是正宗,我不好下结论,太湖和洞庭各有各的理论支撑.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每一个人,每一座城,都有这样的权利,只要他们的愿望是好的,是与铜臭无关的.传说本身就是人们向善的寄托,把善念传播得更远,才是后人的唯一要务.

在启园流连,我开始羡慕甚至嫉妒江南的文人,天赋异禀.他们先天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婉约与细腻是与生俱来的.回看古今诗词,多有缱绻的江南,离愁别恨有滋有味.而大漠孤烟、铁马冰河终究是点缀,有筋骨,有力道.但禁不住一江春水的抚慰,红豆必然生在南国.

春风乃为诗人所觉.在启园里打开自己,将身心融在粉墙黛瓦中,让步履慢下来,看一个打着油纸伞、结着丁香、着粉色旗袍的女子从拱桥上袅娜娉婷地走过,蓦然回首,春色阑珊.

这样的雅集,不思量,自难忘.

音乐会论文范文结:

适合音乐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音乐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