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面论文范文 与黄永熙《声声慢》演唱分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本论文可用于分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黄永熙《声声慢》演唱分析

摘 要:黄永熙,现代作曲家,创作了包括《声声慢》、《怀念曲》等一系列艺术歌曲,是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其创作技法深受国外作曲技法的影响,但其在创作《声声慢》时,采用中国古诗词作为歌词,依据中国本民族的特点,使这首曲目成为集古、今、中、外的一首经典作品.本文是从黄永熙《声声慢》这首作品诗词解读、歌曲解读、演唱分析三个方面提出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黄永熙 《声声慢》 诗词解读 歌曲解读 演唱分析

一、《声声慢》诗词解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而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一生跌宕起伏,纵观其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而此词成于第二阶段,即北宋灭亡—南渡后.北宋灭亡,也是她人生从幸福转向凄惨的开始,首先是国破,而后家亡丈夫赵明诚的去世,给予她当头棒喝,不仅失去了情感寄托也失去了精神寄托.至此孤苦一人以至于流荡以终.年岁渐长,对无做为皇帝的不满与失望,以及知音已逝再难觅寻的情况下,而得《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开篇一串叠字,未有曲调先有情,奠定了整首词的情绪基调——悲哀凄凉.一早醒来,习惯性地寻觅依靠寄托之人,可是丈夫却已逝,满腹诗书无人品鉴,无人传承,不觉悲从中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寒冷的天气,使得悲哀中更增添一份凄凉,无人一起把酒言欢.曾经的琼浆玉露似索然无味,只得一人独饮几杯淡酒,却终抵不过瑟瑟的秋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早期李清照与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聚少离多,常靠大雁来书信往来.且南宋建立后,随帝移居临安,却将他乡做故乡.而大雁却还是一如既往,东南夏北,暗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惨境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而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在词中常把自己比喻成黄花即菊花,暗示自己已经像憔悴的黄花一样.以前家里是门庭若市,现在是门可罗雀.满腹诗书无人欣赏,只能自己一个人倚着窗户,而时间却过得那么慢,度日如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虽写景色却是源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秋叶梧桐雨”中写唐明皇痛失爱妃,失却江山难以入眠的独特感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可以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欲说还休那一汪春水的愁.

二、《声声慢》歌曲解读

黄永熙,中国香港人,早年出国留学期间,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而学习作曲.所以说,他的创作技法直接来源于国外作曲技法.《声声慢》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作曲家基于中国古诗词风格的基础上,加入国外创作手法而成.而最为巧妙的是,作曲家中西合璧的创作反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为幽远.

全曲共分为三段ABA’.A乐段d小调,共34小节,从第35小节开始转入D大调进入B乐段,至60小节.A’乐段从61小节开始,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回归至d小调.

A乐段,开始前奏短小,只有两个小节,速度54,力度p,两个小节后加入人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这一连串叠词,作曲家非常巧妙地采用同字同音的方式进行创作,mp纯五度开始到cresc纯四度协和音程,奠定了歌曲的情感基调.再到f小七度不协和音程的使用,增添了歌曲的戏剧性.在最高音小字二组g处,钢琴也相对的用右手柱式和弦,左手分解和弦八度上行来推动旋律的发展,而后采用伴奏部分采用三连音,增加了旋律的动力性.推动旋律更加流动,至此速度加快,“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最难将息”.由mf开始,旋律的轻重缓急,紧跟诗词朗读的规律,突出“暖”“寒”“候”“息”.“最难将息”歌词反复一遍表示强调.反复时力度p,并rit渐慢处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piu mosso更快一些,三句都是以三连音弱起开始,“怎敌他晓来风急”Allegromoderato比快板略慢.

B乐段转D大调,molto passionate 十分激动的,进入全曲第一个,力度ff,“雁过也,正伤心”伴奏为柱式和弦加三连音分解和弦.而后力度突然变弱p“却是旧时相识”伴奏为八度加三连音分解和弦下行.Andante行板“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piu sentimentale更多愁善感的“有谁堪摘?”转入b和声小调poco a poco string一点点加速的“守着窗儿” 回到D大调“独自怎生得黑”,B乐段结束在主音上.

A’乐段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回到d小调,力度p,Andantesost 稍慢的行板.“梧桐更兼细雨”作曲家在伴奏上采用左手三连音同音反复,描绘出一幅连绵不断的毛毛细雨的画面,使得整个意境更为凄凉、萧索.“到黄昏,到黄昏”伴奏从三连音音程反复到和弦反复,再到单音反复,暗示雨由小到大再到“点点滴滴”的场景.TempoⅠ回归原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曲在后rit渐慢渐弱结束.突出“愁”“得”,给人一种一江春水的愁却欲说还休的感觉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三、《声声慢》演唱分析

《声声慢》这首作品集古、今、中、外于一体.“古”指以古诗词为歌词,以词的平仄规律,朗诵规则来进行创作.“今”指在演唱方法上,采用现代的美声唱法进行演唱,不能像《枫桥夜泊》那样多模仿古琴的音色进行演唱,应基于现代唱腔的基础上,带上一点古曲的演唱风格来进行演唱.“中”指作曲家在创作中加入“中国民族风格”,整首作品有民族调式的感觉,可以说是由D羽到D宫再到D羽进行.“外”指作曲家在创作技法上多采用西洋作曲技法,如三连音等的使用,使得歌曲在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又带有浓郁的西洋创作风格特点.

1.音乐与音准剖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描述的是作为一个孀妇处境的真实写照.作为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把自己设身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主人公.演唱者的音色不能太过明亮,应柔和且稍暗淡,突出悲哀与哀怨的情感基调.演唱时应注意不要模仿古琴揉弦的声音,而只是稍带点古曲的感觉,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到黄昏,点点滴滴”“了得”,声音古朴、清晰.

此作品音程跨度大,又有转调,在演唱时要把握好音准,多在钢琴上进行弹唱,难点处多练习,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音准的把握.

2.咬字与吐字剖析

汉语的咬字吐字讲究声、韵、调三个要素,要求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汉语辅音较多,在不破坏行腔的基础上,要注意“字头”“字腹”“字尾”的唱法.如“冷冷清清”(leng lengqing qing )“正伤心”(zheng shang xin )等字前后鼻音的发音,“字头”轻巧灵活,“字腹”多为元音,在延长时注意元音的保持,加强歌曲的连贯,“字尾”即归韵,归韵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在旋律音的最后轻轻归韵.

辅音时值的长短也要注意不同处理.在演唱“惨、切、难、息、酒、谁、摘、窗、桐、兼、雨、黄昏、点点滴滴、愁、得”这些词时,辅音应相对较长,以加强语气.

3.呼吸方法剖析

歌曲开始叠词部分气息的运用:连中带断,断中带连,起音软起,采用从容、放松、自然的呼吸,结束时不要拖,收音干脆,描绘出悲伤凄凉的情感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最难将息”吸气充足,气息非常连贯,感觉气息是串着声音的细线,轻柔而绵长.“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怎敌他晓来风急”气息稍加强一些,推动音乐的发展.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进入大调,声音较明亮有力度,要求较强的气息支持.

“梧桐更兼细雨”是稍慢的行板,一口气唱完,需要在主要音符上保持控制住气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曲后迅速结束,采用胸腹式呼吸,强有力的呼吸从“这”开始越来越强,达到最“愁”后换气“了得”p弱收,注意高音弱音的气息支持.

四、结语

《声声慢》整首作品词曲相得益彰,人声声部与钢琴声部既相互支撑又互相独立,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精品.是中国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经典曲目.本文通过对《声声慢》的演唱分析,希望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使这些经典得以传播、传承.而对作品的把握与深入理解,又能提高演唱者的声乐技巧与声音修养.

参考文献:

[1]李煜,李清照著,周仕慧,徐建委点评.李煜,李清照词品读[M].新世界出版社,2011.

[2]王绪霞.孀妇身份的心理折射——李清照《声声慢》作时及情感内涵论略[J].河南社会科学(文学研究),2009(02).

[3]邱雅羚.论艺术歌曲《声声慢》的演唱特征[J].怀化学院学报(文学与艺术),2012(12).

作者简介:

陈威,女,1989年出生,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工作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音乐与舞蹈系,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分析论文范文结:

适合分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分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分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