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学类有关论文范例 跟西部文学和影视中的景观资源类论文范例

这是一篇与西部文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西部文学和影视中的景观资源

摘 要:西部文学中独有的西部元素给西部影视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审美空间,西部文学对于影视的价值一部分在于景观资源的贡献,其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又反过来作用的文化的发展,对当代西部影视和旅游具有巨大意义.

关键词:景观资源;西部电影;人文景观;西部旅游;自然景观

作者简介:杨耀菡(1994.8-),女,汉,四川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144-02

一、西部文学中的人文景观

电影与文学的结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就中国来说,中国影坛从来都有影文的传统,中国的电影有着浓厚的文人气息.中国西部题材的电影肇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形成真正的自觉意识.1984年钟惦棐先生在西安率先提出了“开拓新型西部片”政策[1].极具创新意识的4、5代西部电影人,在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下,在西部文学中寻找了创作灵感和源泉.例如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牧马人》、路遥同名小说电影《人生》、莫言“红高粱系列”等涌现了大量优质西部电影.成为了当时中国在世界影坛上知名度极高的品牌.不难发现西部文学是西部电影的灵魂并且具备极大的吸引力和艺术价值.就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影由最初的街头杂耍而演变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而后“对戏剧、文学、音乐、美术等众多传统艺术的借鉴是其产生革命性变迁的重要动力,在这其中,电影对于文学营养的汲取则是最为突出的”[2].正是由于文学诸多元素的介入,使得电影表现为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等的成熟艺术,因此对于文学的借鉴无疑给了电影灵魂.对于西部电影来说对西部文学最好的借鉴则是西部文学提供的美学动力.

西部最吸引人的就是西部特有的美学风貌,地域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反应到艺术吸收上就是对于美的吸收和理解.丁帆将西部文学美学特征总结为“三画四彩”[3].即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自然色彩、神性色彩、流寓色彩和悲彩.但与其说西部文学是浓墨重彩的民俗风情画,不如说是单一的泛黄的宋代丹青图.西部文学的美学倾向在西部电影中表现为电影镜头褪色,锐化,低饱和度处理,内部的“感化力”即重历史感,冷喜剧化,强生命力.

西部文学与西部电影都爆红与八十年代,因为“西部”的边远落后,八十年代的迷茫和西部地区的苦难使得任何绚丽的色彩都黯然,因而西部作品中大量呈现出“褪色”“低饱和度”的美学特征,而山峦和河流往往是西部人民的依靠具有神性光环,在作品中常采用“锐化”的处理方式,所谓“锐化”就是使想要强调的事物突出于平面,使之形象更加高大坚强.大漠黄沙、陌上青草、碧云蓝天、绚丽民族服饰等西部色彩蒙上历史和苦难的厚重自动降低色度,使得物化后的西部美学表象呈现出在热烈中洗尽铅华的美感.所谓“感化力”即是内部的一个美学动力,历史感和生命力是西部广袤的天地原生态赋予的使命,使得西部以此独树一帜增加了西部的美学厚度.冷喜剧化是一个外部的处理方式,情节是喜庆欢悦的,色彩是浓艳纯粹的.而把这样的情节放置在褪色单一的环境下往往显得悲壮而又孤寂.在柯蓝《深谷回声》中就有对于黄土高原中结婚民俗的描写.艳红的盖头,鲜艳的新衣却在贫瘠的土地中显得尤为的违和,原本是喜剧在这里却在悲景中“冷却”,这种“冷却”只有在西部特殊的地理才能实现.张贤亮的《灵与肉》也是如此,“敕勒川,阴山下”的草原原本自带少数民族地区天然风光,一开始却只有草原的空旷寂寞,与少数民族村民的热情相互衬托着.西部电影作品对于西部文学的改编更是将西部文学中的美学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西部文学想要要中兴、崛起,就必须充分重视西部电影艺术的影响作用,用影视介入到网络再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不失为文学在新时期传播的最快方式.其次,西部文学是西部电影的灵魂和指导方向,西部文学和西部电影的结合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扩展和提高了西部文学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关心西部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促使图书出版市场和文学事业的繁荣,因而这是一个双赢互动、互惠互利的艺术创造过程.由文学改编为影视日益变成一种产业化模式,西部电影与西部文学的产业化要想在商业流通保持住民族与本土的独特性就是要在高雅与通俗、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二、西部文学中的自然景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自古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文因景生,作家在优美景观的刺激下,可以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特定景观因文学作品的传播而增加了知名度.由于我国西部的边缘化的地理位置造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又因西部少数民族繁多各族文化保存相对完整,西部成为了当下中国人乃至外国友人节假日旅游的首选地.文学作品往往会创造文化旅游热这一现象,人们对于一部作品的喜爱常常也会衍生为对作品发生地作家故乡的追捧.阿来的《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又拍摄成电视连续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去体验西部神秘生活和异域风情.贾平凹《秦腔》陕西商洛棣花古镇;路遥《平凡的世界》陕西榆林双水村;陈忠实《白鹿原》陕西西安白鹿仓景区;王蒙《在伊犁》新疆伊犁风景区,然而虽有很多旅游资源的产生,但是似乎人们在西部旅游的过程中更多的还只是停留于表面迤逦的景色,对于民俗文化的关注却很少,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而与此相反,美国西部却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知名度,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可以从美国西部文学旅游热来探求中国西部文学对旅游的价值.

在美国西部旅游开发中,美国西部文学尤其是西部小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美国中部,他们成功地打造了西部风情古城——沃思堡.走进沃思堡,到处都是西部文学中所描绘的风光旖旎的西部城镇”[4].美国西部文学在西部旅游中之所以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美国西部文学所体现出来的美国精神.美国西部文学《拓荒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大草原》、《探路者》和《杀鹿者》就是典型.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种反映出的美国拓荒精神,深入每个美国人的血液,通过文学的传播所以被热捧.以此推及到中国西部旅游市场要想把握住热潮就必须在西部的湖光山色中注入西部文学中的一种粗犷的充满着原始生命活力的西部精神和西部意志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品牌.

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之下,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模式正在形成.世界旅游组织指出: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行为的改变,世界旅游业开始迈进新的时代[5].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旅游业具有了新的特点即消费需求的情感化和绿色化结合.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类在物质需求的到极大满足之后,将会越来越关注精神需求.传统大众旅游产品以无法激起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后现代旅游者,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引起共鸣或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追求永续消费.西部文学与西部天然生态的地理风貌结合在一起既满足了文化上的需求也满足了生态的绿色需求,因而在消费时代的到来开发西部旅游资源的同时对于文化的注入显得尤为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钟惦棐.《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R]//西安电影创作座谈会.1984.3.

[2]张阿利.《“中国西部电影与中国西部文学的关系研究”课题设想》[J].

[3]丁帆、马永强.《现代西部文学的美学价值》[C]. 历史审美与人文视野下的中国现代西部文学专题讨论.2003.10.

[4]杨永.《西部文学与西部旅游开发》[J].中国作家网:文学报刊社.2005.6.

[5]黄燕.《论后现代思潮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D].

西部文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西部文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西部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文学刊物投稿

2、文学杂志投稿

3、外国文学期刊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6、文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