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找相关论文范本 跟寻找崇高精神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寻找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寻找崇高精神

蒋武安

昨天晚上,拿到青年作家王向力的中篇小说《寻找薛文彦》,躺在床上,几乎是一口气,迫不及待地读完,心里一时思绪万千,热血沸腾,夜不能寐,心里有很多话要急于对人倾诉.

小说以清新的笔触为我们描写刻画了一位底层公社干部的形象,令人感动,也又令人汗颜.笔者认为,这既是对一位修路英雄的纪念和追忆,也是对一种崇高精神一一父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传统精神的追忆和寻找,在今天精神失语的年代,也是对美好品质的一种呼唤和呐喊.

中国自古讲究知人论世,我与向力相识好多年,彼此的爱好让我们一见如故,遂成为文友.我们多次利用星期天坐车去蓝关古道、蓝桥等地采访,当在古道旁看到清代乾隆年间勒石刻碑纪念陈宏谋修蓝关古道的碑文时,我曾怦然心动.当了解到当年修蓝桥那段公路的伟大壮举时,一个名字———薛崇彦一下子点燃了作者心中的火,触发了向力写作的灵感,他决心写一写这位至今还被当地老百姓念及的好书记———薛书记.

薛崇彦,蓝关镇薛家村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任蓝桥公社革委会书记其间,从1971 年开始,带领蓝桥村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精神,用了四年时间,终于修通了蓝桥至河湾口长达二十公里的山路.记得1974 年公路修成正式通车以后,我作为这条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多次进山去拉柴,拉节节木头,用大米换豆子.每当我砍柴时,站在高山之巅,看着烟云缭绕下蜿蜒曲折的几乎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公路时,不由得对那些当年修路的山民产生由衷的钦佩和敬意.这条公路,惠及山里山外的老百姓,给大家的出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带领干部群众修路的老薛,在村民中威望口碑极好,蓝桥一带老百姓至今都念叨着这位修路的好书记薛崇彦.

我认为,王向力这个中篇小说,纪实性强,文笔生动,观察细致,立意高远.作者选材眼光独到之处,细节描写干净利落,十分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采访陈一丁时,他那患病的妻子初出场,门帘先动,人却半天没有出来一节的描写,表现了一个脑溢血患病妇女的艰难以及家庭生活的窘迫.

还有陈一丁抽旱烟时卷烟一节的细节动作描写,极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很细致的观察能力,尤为生动传神,描写陈一丁修路时点炮炸伤的过程,让当事人亲自口述,炮烟子向上蹿,他就跑,结果被树枝挂住,挣扎着挪不开,“最后眼窝一闭,轰的一声,就啥也不知道了.”突出了当时的修路工地的惊险紧张的场面.

还有一处细节,工地死人了,乡副书记告诉老薛,他当时显得毫不在乎,说,多大个事嘛,干革命工作还能不死人,慌啥呢,而自己一脚踏空,身子一趔趄,人就翻到塄坎的黄豆地里去,等他爬起来,沾了满脸土,鼻梁子还蹭了一道血印子.这一细节写出了老薛听到出事为稳定军心故作镇定,又难免心里紧张的神态.大有谢安下棋,听到淝水大战胜利的消息,从容镇定,不动声色,回家后木屐齿为之折断之妙.真使人如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作者通过侧面采访,一共采访了五个人,各有侧重,人物口吻,神情,语言,读后历历如在目前,还原了那一段历史真相.被采访的这几个人,第一个是炮手陈一丁,突出工地放炮以及他被炸伤的过程.第二个采访公社干事徐长民,突出遗留的社会问题.第三个采访当年的老支书范江海,突出了在悬崖峭壁上炸山修路的不容易,种种难肠和艰辛过程,穿插了讲述人当年打猎的惊险经历,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最后采访的是薛书记的儿子,虽然用墨较少,作为后人,竟然没能从父亲嘴里听过父亲自己的这段辉煌的历史.英雄死后的寂寞,家里的状况,留言,倒是别有一番深意.

第四个采访的是当年的供销社会计尹中亚,作者为了避免平铺直叙,故意变换手法,使行文摇曳多姿,完全以他的口述,更加详细地介绍了薛书记修路的具体经过,从勘探地形到修路动机,决心,班子意见,实施方案,住宿伙食,伤亡情况,工程进度一直到竣工,尤其是老薛为修路日夜操劳,多方奔走,吃苦耐劳,敢于负责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以上的口述,运用层层剥笋、烘云托月的方法,读者慢慢清晰地认识了这个始终没有谋面的主人公老薛:黑脸,文化程度不高,不爱讲话,没有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敢作敢为的好书记.尤其对主人公的描写刻画,非常传神.他一旦认准目标,坚决执行,果断坚毅,坚韧不拔.但是决不是莽夫.他为了修路,有计划,有勘测,有规划,有布局,有策略,一步一步,作者从不同人的口里相互补充,互相印证,把他刻画得生动感人,触手可及.你看他薛书记,既要劳动,又要跑上跑下化缘:要政策,要资金,要,自己总揽全局,抓大事,带领蓝桥公社干部群众,不顾严寒酷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住在简易的窝棚里,抱定打通河底公路的主意,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用钢钎挑,用炸,生活上,艰苦至极,一天两顿洋芋糊汤,黑粗粮,每个青壮劳力记十二分工,艰苦条件艰苦,非身临其境不可以想象.尤其是在铺柜台,老爷岭一带,悬崖峭壁,河深流急,到处是花岗石,他们跰手胝足,筚路蓝缕,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蓝田修路史上壮丽辉煌的一页,堪为惊天地、泣鬼神.

向力的小说,看似不动声色,实则饱含深情.谋篇布局上运用采访的形式,增强了作品的现场感.在不停地追问里,借四五个人之口,把这一段远去的历史还原,再现了当年的艰苦鏖战的过程.读着读着,眼前不由得出现了蓝桥人民在薛书记带领下战天斗地、壮怀激烈的场景.冷静地追忆里,有对英雄的怀念崇敬,有对现实的揭露和社会问题的反思,也有对因修路致残的村民,晚景凄凉的深深同情,充分体现了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关注社会,心忧百姓,怜悯下层草根博大的情怀.

再次,作者在语言上洗练,蓝田方言的运用为小说增色不少.读了使人感到风趣幽默,生动有味,生活气息极为浓郁.例如,薛书记说的话“要割头割我的,跟你都没关系.”老薛急红了眼珠子,说,不要前怕老虎后怕狼的,怕啥呢,我连死都不怕,你怕球呢.死了人我一命抵一命.

又如刻画薛书记这个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都生动传神.他跑资金,赖在那里不走,甚至鼻子一把眼泪一把,要工厂的旧炮弹,要来钱买,整整三年他没有消停过,遇到出头露脸的事他反而躲开了.在他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而他却累得人瘦了一圈,胡子拉碴的.

小说运用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陈一丁炸伤一事,村支书描述得活灵活现:哎呀,陈一丁在空里就像个孵鸡娃的母鸡,棉花都开了花,满身的布绺绺子飘着……炮弹炸没了,直接飞到对面坡上,叫人拾了,回来当砸蒜锤锤子用呢……昨黑一个跳蚤在身底下咕涌咕涌,把人折腾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还有村民编的顺口溜,开玩笑说猪还坐轿呢的调侃之语,写出山里无路的困境.那时候的人实诚,不像现在,都耍奸溜滑的今昔对比等等,读来十分有趣,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

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很有独特之处.读这篇小说,我忽然想起贾岛那首《寻隐者不遇》:“山中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与唐诗不同的是小说最后不是“云深不知处”,而是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写寻找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主题的过程,推动故事情节一步一步的纵深发展,很有新意,最后完成了对主人公的塑造,让被寻找者———老薛的形象丰满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这又使我想起了那部经典电影《五朵》,寻找,最后五个名字同叫的人,其实都是闪闪发光的.

向力在小说最后的一篇《读书与行走》的创作谈里,说到读书和行走的辩证关系,实在是发自肺腑的心得之谈,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觉得,生活永远是一部大书,社会永远比小说更精彩.面对浮躁喧哗的社会,还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有机会多深入生活,体察社会,关心民生,好好创作.板凳要坐十年冷,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厚实的中篇就是社会生活对作者读书和行走的最大的回报.

2016 年6 月1 日于蓝田玉蕴璞斋

寻找论文范文结:

适合寻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寻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