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论文范文例文 和我的秦腔记忆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为您写秦腔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我的秦腔记忆

文/陈忠实

在我最久远的童年记忆里顶快活的事,当数跟着父亲到原上原下的村庄去看戏.

在瓦沟里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楼前接受音乐的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声, 板胡是秦腔音乐独有的个性化乐器,二胡永远都是作为板胡的柔软性配乐,恰如夫妻.我起初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索类的乐器的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看热闹.记不得是哪一年哪一岁,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潮起了……我后来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还有一次难泯的记忆.那是“”倒台不久的事.西安城里那些专业秦腔剧团大约还在观望揣摸文艺政策能放宽到何种程度的时候,关中那些县管的也属专业的秦腔剧团破门一拥而出了,几乎是一种潮涌之势.他们先在本县演出,又到西安城里城外的工厂演出,几乎全是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西安郊返的农民赶到周边县城或工厂去看戏,骑自行车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我陪着妻子赶过20里外的戏场子.我的父亲和村里那几个老戏友又搭帮结伙去看戏了.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这才是戏!”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 “ 秦腔到底又姓秦了!”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群体的心怀.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的经济状况初得改善, 便买了电视机,不料竟收不到任何节目,行家说我居住的原坡根下的位置,正好是电视信号传递的阴影区域.我不甘心把电视机当收音机用,又破费买了放像机,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像带,不仅把包括已经谢世的老艺术家的拿手好戏看了个够,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常常要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才能满足越拥越多的乡党.我后来又买了录音机和秦腔名角经典唱段的磁带,这不仅更方便,重要的是那些经典唱段百听不厌.大约在我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得累了需要歇缓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从头到脚、从外到内都是一种无以言说的舒悦……在诸多评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腔弦音.如果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感受,却是我听秦腔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得到的潜效能.

我看过、听过不少秦腔名家的演出剧目和唱段,却算不得铁杆戏迷.不说那些追着秦腔名角倾心倾情胜过待爹娘老子的戏迷, 即使像父亲入迷的那种程度,我也自觉不及.我比父亲活得好多了, 有机会看那些名家的演出,那些蜚声省内外的老名家和跃上秦腔舞台的耀眼新星,我都有机缘欣赏过他们的独禀的风采.然而,在我久居的日渐繁荣的城市里,有时在梦境,有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眼前会幻化出旧时储存的一幅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的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的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的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的被太阳晒得亮闪闪的麦茬子,融进田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的太阳的霞光里.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的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的“彩腔”,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

秦人创造了自己的腔儿.这腔儿无疑最适合秦人的襟怀展示.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秦腔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秦腔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秦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秦腔的参考文献 贾平凹秦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