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道德类论文例文 跟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网络道德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陈芳媛

(贵州大学阳明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摘 要] 在虚拟社会中,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既是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复杂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义.然而,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不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认知偏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路径:积极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加强网络“微文化”的德育功能开发,建立和健全校内外网络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主旋律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 词]虚拟社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0-0144-0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高

速、便捷、超大容量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的虚拟空间成为人们活动的场域,即虚拟社会.在虚拟社会中,互联网技术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使得网络道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

的课题.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最为活跃,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修养和行为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

一、虚拟社会中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

价值

网络道德是道德的一部分,是网络行为主体在使用网络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网络空间的公德,是调节网络中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生网络道德是调节网络空间中大学生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大学生理应遵守的道德规范.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种种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新媒体时代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是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复杂性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频繁接触虚拟社会中混杂的信息,容易出现信仰迷茫、价值标准模糊、道德标准不断放低、价值取向紊乱等现象,他们的网络道德水平不足以抵御新媒体所催生的各类不良现象.主流道德观是社会秩序的基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人的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旨归,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在我国网络立法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呈现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销蚀.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大学生适应于虚拟社会的网络道德,借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复杂性、顺应社会发展

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是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内在要义

虚拟社会中,人们的现实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不断模糊,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也不断虚拟化.当今,被称为“握着鼠标长大的一代”的“90后”大学生群体,网络化已成为他们的主要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网络与外界交流,每天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虚拟社会中度过.网络与大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外在环境与主体人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与建构的关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深厚的时代背景.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理念在虚拟社会中受到了很多挑战,需要不断突破老思想、老方法,从而适应虚拟社会.从本质上说,虚拟社会改变了大学生社会化的形态,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和宗旨没有改变,需要从工作的渠道、平台的拓展、形式的创新等处着手.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就是要了解大学生心中所想,分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认知、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程度,进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治理网络生态,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义.

二、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不佳

虚拟社会中信息繁杂、价值多元、监管松散,这一现状对大学生的道德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生爱新奇,对新鲜事物接纳较快,尤其热爱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在这些接触面中,大学生的网络认知极易受到影响.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成熟、变化快、易受他人煽动,对人际关系认识不足,易相信他人,甚至怀疑世界.在虚拟社会中,无外界舆论监督、意志充分自由,大学生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越拉越

远,导致现实社交的困难,使得人际关系淡漠,道德认知日益模糊,无法实现正确的道德选择.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络的影响下,大学生道德选择困难、道德退化情况已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下降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存在认知偏差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部分高校不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忽略其特殊性,将其简单地归纳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二是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历来重视结果、重视成绩,对大学生的网络言行置之不理,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三是大学生本身对网络道德存在认识模糊、知行脱节的认知偏差,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与道德无关,与现实无关,无法将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联系起来,如:他们认为网络中使用不文明语言是不道德的,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使用不文明语言来攻击他人.综合以上三个层面,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大学生这一层面,他们自以为对网络道德有一定认识,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呈现出意志模糊、知行无法合一的状况.

(三)虚拟社会的环境状况本身令人担忧

随着网路高新技术的引入,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关虚拟社会中道德规范的制定显得尤为滞后.由于虚拟社会具有开放性、自治性,整个环境状况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网络传播内容泛滥.网络广告、垃圾成灾,非理性情绪的发泄,网络暴力语言的攻击,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侵入、渗透,使得主流道德观不断被弱化.另一方面,虚拟社会中传播行为变异.虚拟社会中,联系主体与客体的场景与现实社会场景相分离,主体传递给虚拟社会的是一种只传递意义而主体缺场的虚拟角色,从而引发了不负责任的网络语言的攻击,涌现出目不暇接的标新立异的网络语言.面对繁杂的信息、多样的传播方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断受到冲击.

三、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队伍

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一个普通网民都有发声的机会,每一个热门事件、热点问题都聚集了多种观点,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经历,教育水平不一,他们持有不同的立场.实际上,“人们关于某个事件的态度,在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仍然是潜在状态,尚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态度”.在各自形成观点的过程中,参照系是关于该事趋于一致性的态度、观点,价值评判标准.接受什么参照系决定了价值观点和舆论倾向的形成.因此,高校应该培育一支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提供网络舆论的参照系,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不断传播正能量.所谓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二)加强网络“微文化”的德育功能的开发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呈现出手机不离身、眼睛不离手,课上、课下不停刷微信、刷微博的状态.目前,“微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大学生群体,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将道德教育与新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与大学生的互动,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舆论倾向,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模式,使之成为网络育人阵地.具体而言,大学生日常网络话题中,高校相关负责部门应把握话语主动权,积极引入有权威性的主流意见.因此,充分利用“微文化”,建立学校公众微信和微博,使大学生在自己的网络阵地吸取营养,使高校德育更贴近大学生和社会现实.

(三)建立和健全校内外网络管理制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网络中逐渐被淡化,网络道德也渐渐被边缘化,正能量信息的传播表达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回归的诉求.针对网络环境十分复杂,网络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国家到高校都应不断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从社会大环境看,国家应出台有力的法律制度,对各类不良信息的网站情况进行整改,防止有害信息侵入大学生的网络世界,对其身心造成伤害;从高校层面来看,应成立专门的网络监管部门,通过专业的网络管理来建设一个绿色安全的校园网络屏障,对外来信息有效地过滤,防止不健康信息的蔓延.同时,网络干预机制也应得到不断的完善,对于与主流价值观、道德观背道而驰的信息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及时进行处理,通过多措并举,不断净化高校的网络空气,为大学生筑起网络德育长城.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51.

[2]朱冬梅.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25.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网络道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网络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1、网络营销论文

2、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3、关于道德的论文

4、道德的力量论文

5、网络营销相关论文

6、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