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之源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藏文之源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藏文之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藏文之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藏文之源

我时常去印度和尼泊尔,发现他们街边的广告牌以及报纸用印地语文字书写,模样跟藏文差不多.一次拿照片给藏族朋友觉阿看,询问意思,他说:“这是尼泊尔语,我不认识.”当我问起为何如此相似时,他说:“藏文是松赞干布的大臣吞弥·桑布扎去印度学习回来后创造的,虽然形似,但读音和意思各不相同.你去帕邦喀看看,他从印度回来后就在那里发明了藏族文字.”

帕邦喀——藏文诞生地

在拉萨北郊一座名为“乌都日”(藏语意为“宝伞”)的山上,山腰上有座寺庙,称作“帕邦喀”,目前是色拉寺的分寺.这个小寺庙最为出名的是两个石洞,一个是当年吞弥·桑布扎国师创立藏族文字的地方,另一个是松赞干布向桑布扎学习藏文的地方.

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在赞普松赞干布的治理下,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日益雄厚.但吐蕃当时没有文字,难以发布政令和书写法律,与邻国联系也困难重重,这严重阻碍了吐蕃的发展.为此,松赞干布挑选了16名青年才俊前往天竺(现印度和尼泊尔)

帕邦喀——藏文诞生地

去学习包括文字、佛学在内的先进文明,后来创立藏族文字的吞弥·桑布扎就在其行.

松赞干布生于617年,12岁即629年成为赞普,在平定叛乱后于633年从现在山南迁都拉萨,650年去世.而吞弥·桑布扎出生于618年,是松赞干布派遣去天竺的16人“取经团”(学习印度的佛教和文明等知识)之一.这至少是在松赞干布迁都拉萨的633年以后,但这16名远赴天竺学习的青年才俊,唯一回来的就是吞弥·桑布扎.其实桑布扎是梵语,意为西藏贤者,他本名叫吞弥·阿努,而“桑布扎”这个名字是他的印度老师赠予的.据记载,吞弥·桑布扎在印度呆了7年,学成归来是641年,跟文成公主同年到达拉萨.

回到吐蕃后,吞弥·桑布扎受到松赞干布的隆重欢迎,并为他专门修建了一座宫堡—帕邦喀,让他在里边集中精力创造藏族文字.吞弥·桑布扎住进去以后,闭门不出,夜以继日地研究.他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发音的特点,整理出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匹配当时藏人的常用发音,这就是藏语的字母,随后他创造了藏文字母大楷、小楷、大草、小草等字体.为能正确地使用藏文的拼音方法、规则等,他又根据古印度的梵文典籍,结合所创藏文的特点编出了《三十颂文法原文》《文字变化法则》《文法性别用法》等8部语言文法著作.在这“闭关修行”的过程中,他还翻译了《二十一部显密经典》《宝星陀罗尼经》《十善经》《般若十万颂》《宝云经》《宝箧经》等20多部佛经,其中大部被收入《大藏经·甘珠尔》中.

松赞干布十分感激吞弥·桑布扎结束

了吐蕃没有文字的历史,一时间他把国事委托给几位大臣处理,亲自住进帕邦喀中跟吞弥·桑布扎学习藏文.现在巨石下的一个山洞,据说便是松赞干布当年学习藏文和修行佛法的地方.这一学就是整整4年,期间,松赞干布不但精通了藏文,还在吞弥·桑布扎的帮助下制定了《十善法》,这部用吐蕃文字书写和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条文,也是所有藏族人民都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吞弥·桑布扎在帕邦喀山洞里用了4年创造文字和语法,松赞干布就向他学了4年,这就到了649年,但遗憾的是次年,两人先后去世.此后,藏文很快传遍整个吐蕃,极大地促进了雪域高原的政治、经济、司法、宗教、内外交流等领域的发展.不言而喻,吞弥·桑布扎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因此被松赞干布册封为“七贤臣”之一,后来藏族人民更把吞弥·桑布扎称为“藏文之父”.

看到文字就能读出发音

从现在来看,藏文是一种表音文字,即使用一套字母,每个字母都有一定读音,将不同字母组合成各式各样的字,就像现代英文中的单词一样,人们看到这些藏族文字就能读出音来.虽然藏文字母数量有限,却能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形成词汇,用来记录丰富的语言,便于人们学习、使用.

藏文在公元7世纪创立后,在1300多年里又经历了三次改革,分别是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叶、公元9世纪中叶、公元11世纪初叶.这三次改革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现在的藏文已具有完备的文法理论、发达的造词功能、丰富的修辞手法,成为记录藏地文明发展演变的载体.值得称道的是藏语吸收外来语的功能也很强,这就是丰富造词功能的体现,比如拖拉机、洗衣机进入西藏时,翻译工作者将这些机器的原意翻成藏文;而像“玻璃杯”“咖啡”等舶来词,藏文中则按照英语音译为“嘎拉斯”“郭批”等.

同源梵文却走向不同分支

印度的梵文起源于梵语,相传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智慧之神梵天所创,古印度史诗和宗教仪式上口耳相传的语言,没有书面形式.直到公元前700年左右,古印度商人从两河流域的闪米特人那里将22个字母带回本土,花了400年时间发展成48个字母,用于记载宗教典籍和王室档案.梵语的书面化就是梵文,字面意思就是“整理好的语言”.虽然梵语目前仍然是印度22种语言之一,但熟练掌握这种语言的也就几千人.

吞弥·桑布扎从古印度带回去的梵文字母,结合当时的藏族语言发展出藏族文字.可到现在,没学过尼泊尔语和印度语的藏族人看不懂他们的语言;而未受相应训练的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对藏语也是一头雾水.因为当年的梵文又经过了千余年的演变,随着印度陆续被不同国家统治,语言文字上的融合交流加快,在吸收波斯语、突厥语、阿拉伯语及英语等外来语后,才形成现在的印地语;而藏语则随着与中原内地的交融的加强,受汉语表意文字的影响增多,导致藏语和印地语“同源异脉”的奇特现象,即共同起源于梵文,但现在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而藏族则属于汉藏语系,虽然形似,但意思和读音都大相径庭.

群体的智慧结晶

不过,现在学术界对吞弥·桑布扎以一己之力短短几年就创制藏文也存在争议.因为世界上5000~8000种语言中,还没有确切证据能证明某种语言是由某一个人之力创造而成.当然,这几千种语言中,有一部分没有形成书面化的文字,但看《圣经》在1997年的外语译本就有2197种之多,这说明已形成书面文字的语言至少有2197种.但在这里面没有哪一种语言是由某一个人发明的,即便有记载,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传说.

正如汉字的发展演变中,最经典的传说就是“仓颉造字”.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根据观察走兽的足迹创造了汉字.《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东汉《说文解字》提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但清末章太炎在《造字缘起说》里说:“仓颉以前已有造书者,人具四肢,官骸常动,持莛画地,便已纵横成象,用为符号,百姓与能,自不待仓颉也.一二三诸文,横之纵之,本无定也;马牛鱼鸟诸形,势则卧起飞伏,皆可作象也,体则鳞鱼毛鬣,皆可增减也;字各异形,则不足以合契.仓颉者,盖始整齐划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著形之符号,始约定俗成之书契.”从这段描述看,章太炎认为仓颉是第一个整理汉字的人,而且指出汉字是由无数个“仓颉”共同创造的结晶.

以此类推,吞弥·桑布扎也可以看作是第一个“整理”藏族文字的人.他将梵文字母带到藏地,就像带22个闪米特字母到印度的商人一样,将梵文字母与藏族已有的语言进行“匹配”.不过,吞弥·桑布扎英年早逝,年仅32岁.随后成千上万个“桑布扎”,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共同推动了藏族文字的发展,只不过他们的姓名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但吞弥·桑布扎确实具有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藏文之源论文范文结:

关于藏文之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藏文之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政论文范文

2、统计源期刊

3、毛概论文格式

4、高被引论文

5、政论文

6、统计源期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