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区域化协同救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这篇综合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区域化协同救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8例,根据是否采用“区域化协同救治”分为区域化协同救治组75例和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53 例,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流程,区域化协同救治组结合临床路径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区域协同救治组患者平均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平均溶栓时间明显较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缩短(P<0.05).区域化协同救治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LEVF、LVED心功能指标均优于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P<0.05),且术后3个月心脏功能分级也优于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P<0.05).术后3个月,区域化协同救治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2例,无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对照组发生心绞痛11例,心律失常6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死亡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区域化协同救助模式整合到院前急救、医院间转诊过程可有效缩短冠脉综合征患者全程救治时间,最大程度将其救护时间控制在120 min以内.

【关键词】临床路径;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24.023

救治延迟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1].美国心脏协会(AHA)调查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从症状发作到获得医院救治平均延迟时间约为6 h[2].国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治延迟问题更严峻,北京朝阳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约为119 min,未达到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指出90 min内完成再灌注的要求[3].为改善这一现象,本研究通过建立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开展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以期达到缩短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改善预后的总目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 1月至2018 年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8例.根据是否采用区域化协同救治分为区域化协同救治组75例和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53 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4-5];120接诊、转诊.排除标准:自行入院就诊,合并肝、肾、脑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区域化协同救治组中男5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2&plun;9.9)岁;吸烟43例,糖尿病29例,单支病变28例.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中男42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7&plun;9.8)岁;吸烟28例,糖尿病19例,单支病变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处理流程比较(表1)

1.3评价指标

1.3.1就诊时间记录救治患者院前救治时间(即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溶栓时间(即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急诊PCI时间),D-to-B时间,转诊时间(从首诊医院转至本院导管室时间).

1.3.2救治效果采用心脏超声监测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心脏功能分级.

1.3.3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统一由2名工作人员审核、录入SPSS 20.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非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c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两组就诊时间比较(表1)

2.2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区域化协同救治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LEVF、LVED心功能指标均优于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且术后3个月心脏功能分级也优于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P<0.05),见表2,表3.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3个月,区域化协同救治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2例,无1例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对照组发生心绞痛11例,心律失常6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死亡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依托于本区域急救网络平台实时传输信息,本院胸痛中心与周边二级、一级医疗单位共同建立区域化协同救助网,对本区域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实时反馈、跟踪监护,远程协助,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入救护车即将心电图、病例相关信息通过远程实时传输(扁鹊飞救系统4.0)实时传入胸痛中心,发病后立即转入我院,途中即刻通知介入中心做好术前准备,与患者及家属车上沟通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工作,统筹完成术前准备护理工作,救护车绕行急诊室,直接将患者送入介入中心,避免延误救治时间,从而尽量缩短了患者总的救治时间[6-8].

本院胸痛中心实施规范的临床路径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收治的75例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平均D-to-B时间、平均溶栓时间明显较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缩短.分析原因在于溶栓时间大幅缩短得益于患者院前救护时间、转诊时间的缩短.此外,救助模式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间放在运送途中,缩短到达本中心后再行告知及签署同意书的时间.表3,表4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随访,区域化协同救治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且术后心源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表明规范的临床路径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是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效手段,其优点在于以下四点:第一,基于互联网18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本院胸痛中心可帮助基层医师、护士早期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缩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非专科医院治疗时间.第二,规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治的路径,并对院前急救、接诊、转诊、介入整个救治护理路径进行规范管理,达到区域协同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质量的同质化.救护车绕过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直接送入介入中心,节约患者在急诊室采集病史、抽血查体、检查心电图及呼叫医师等环节的时间,大幅减少时间延误.第三,救护车在转运患者同时,通知介入中心护理人员做好预见性术前准备工作,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第四,途中实时监测病情,接诊医师、介入中心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全面掌握,缩短交接时间;与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进行早期沟通,充分利用转运过程的时间,统筹完成知情告知、签字工作、术前准备护理工作,缩短告知签字和术前准备时间.因此,将临床路径区域化协同救助模式整合到院前急救、医院间转诊过程可有效缩短冠脉综合征患者全程救治时间,才能最大程度将其救护时间控制在120 min以内[9-10].

目前,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护体制完全依托于原有急救体制,即就近原则送往各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数就诊于基层医疗机构,而大部分基层医院医疗技术较薄弱,医疗设备不完善,很难尽早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灌注治疗.因此,建立规范临床路径的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是我国未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治的必经之路.

综合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综合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2、综合实践小论文

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4、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