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少年儿童中的普与以泉州为例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少年儿童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少年儿童中的普与以泉州为例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民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和弥足珍贵的实物文物,这些古籍文物为我们带来了遥远古代的讯息,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许多文化精华都是以文物为载体,陈列在博物馆、纪念馆及各种文物点,默默地传达着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智慧.而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小抓起.少年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具有独特性,本文将就如何在少年儿童中更好地普及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谈几点见解.

关键词:文物;历史文化;少年儿童;普及;文物;历史故事

一、福建泉州市历史文化知识在少年儿童中普及情况的现状

泉州市文化历史名城,宋朝时就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的说法,直至现代,仍有许许多多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如九日山摩崖石刻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安平桥、洛阳桥、开元寺、清净寺等,并有多座较具规模的博物馆、纪念馆,如泉州市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以及各县级市的博物馆,其中有大量的文物、史料等都生动地向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泉州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那么生活在当地的少年儿童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呢?对此,本人分别对市区和郊区的两所小学做了一次抽样调查,每个学校分别选取了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这100名样本中,仅有3名学生对泉州城市名字由来有所了解,有25名学生有观看历史类动画片、历史类书籍的习惯;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市区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去过泉州市区及周边的主要博物馆、文物点等,且大多数是由家长在节假日带他们去的,学校组织的较少.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1.与郊区的学生相比,市区的学生对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了解得较多;

2.少年儿童对生动有趣的文物或者讲解会有比较深刻的记忆;

3.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教育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目前还是以书本学习为主.

二、在少年儿童中普及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意义

唐太宗就曾有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感慨.生在一片土地,长在一座城市,就应该知道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过多少先贤,有过多少故事.这些人、这些事,虽已远去,但是流传下来的文物仍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他们的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很多历史知识都可以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少年儿童开始抓文物学习,了解历史知识,不仅能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储备,促进爱国爱家情怀的培养,还能促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正向能量的学习,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少年儿童学习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的特点

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学习有别于成年人,他们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平时对于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的学习基本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校的书本学习为主,较为枯燥.少年儿童对历史文化接触最多的就是历史书本,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这种形式的学习通常不会把文物实物作为教学道具,对历史故事的描述也大多数是简单交代、语言简练,因为这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及影响等,带有很强的应试教育目的.

2.家庭教育因人而异,少年儿童从家庭获取的这方面知识个体差异较大.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市区与郊区区别较大,学生个体之间差距也比较大.家长是否有时间、有意识让孩子多学习,都会影响到少年儿童学习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知识的频率和深度.周末、节假日是参观博物馆、文物点较为集中的时间点.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去博物馆或者文物点的孩子,大多是是抱着“出去玩、看风景”、或者为了“写作文”的目的去的.孩子们在这些地方对生动有趣的载体会有较深刻的记忆,对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也是比较感兴趣的,特别是如果参观的地方与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联系在一起的话,他们对这个文物、以及这个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会有深刻的记忆.

四、如何在少年儿童中普及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教育

针对少年儿童学习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的特点,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针对少年儿童在这个领域的教育,应该秉承“走出去,记下来”的宗旨.

1.将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学习引入课堂

少年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学习,在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时候,将文物以幻灯片、课件、仿制品等形式进行展示,并对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文化与课本相结合,有机会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相关的博物馆、文物点等实地感受,积极地“走出去”,多样化的课堂会、形象立体的教学方式对加强学生们对历史背景的了解、文化精髓的掌握有重要的意义.

2.博物馆、文物等实物教育的意义

少年儿童的身心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表明,人的右脑主管音乐艺术,认识图形和空间方位,进行几何及形象思维,能综合并以直觉纵观全局,主管左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人类在发育过程中优先发展右脑,因此少年儿童更喜欢音乐,喜欢看色彩鲜艳的东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少年儿童的这个特点,多让他们有近距离接触这些文物的机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现在大多数博物馆、纪念馆、文物集中点等都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并多数免费向公众开放,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公共资源,尽量让少年儿童多走,多看,多听,寓教于乐.学习,并不只有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这种形式,还可以是走到馆舍中,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验,很多课本里精炼的句子,孩子们能在课堂之外找到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书上记载“宋朝时我国国力强大,对外贸易发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没有什么实物佐证呢?在泉州的九日山也许孩子们就会找到一些证据.山上的摩崖石刻是宋朝官员为来往船舶客商举行祈风典礼的记录,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保存着许多与古代贸易有关系的陶瓷、古船等,这些珍贵的文物都在我们身边,孩子们都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文物,去更深刻地理解那个遥远的朝代和书中的许多枯燥的内容.课堂,不止在学校,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户外.通过在博物馆、文物集中点的参观学习,历史知识不再是躺在课本那个遥不可及的年代里,而是鲜活的,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也能激发少年儿童这个群体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3.讲解内容和方法的探索

以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的学习,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实地参观还需要与现场讲解相结合,通过听取讲解,提问等互动方式,对参观对象有一个更整体更系统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寻找参观目标历史文化知识与课本知识的联系点,并加以引导、启发.以九日山的讲解为例,当参观者是小学生的时候,我通常会提问一些他们正在进行课堂学习的内容,作为讲解的预热.如四年级的学生来参观,我就会问他们是否会背诵唐代王维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诗与九日山这个文物点的命名是有关系的,并且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对这首诗烂熟于胸,他们很愿意在这个时候集体诵读,诵读完这首诗,整个气氛非常好,这时候在顺着这首诗开始讲解,事半功倍.

2.尽量使用简单、易记的语言,充分挖掘与文物相关的历史故事,用有趣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少年儿童,提高他们的接受度和记忆.每个文物代表的都是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文发展情况,每个时代也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讲活,把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进去,用少年儿童喜欢的语言风格讲解,比照本宣科效果好很多.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参与度.以本人工作的文物点九日山为例,节假日会举行仿古祈风仪式表演,少年儿童对这种表演活动很感兴趣,这种生动的表演形式对促进孩子们理解九日山文化和宋朝海洋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少年儿童是每个家庭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给下一代良好的教育是作为家长、学校、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体现,而“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少年儿童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了解文物学习历史文化.不仅能把所学与具体生活联系在一起,还能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记忆,增强少年儿童保护历史文物、爱国爱家的意识.

少年儿童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少年儿童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少年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