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现象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潘岳文化现象中忠孝文化意蕴探析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文化现象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潘岳文化现象中忠孝文化意蕴探析

摘 要:中原文化名人西晋文学家潘岳出身儒学士家,才情过人,饱读儒家经典,积极治学入仕,以期报效国家;他身处乱世,依然积极进取,勤政恤民;他辞官奉母之事迹广为流传,被列为我国最早版本的二十四孝之一.他的诗赋哀诔等文学作品,更是从不同角度体现其忠孝情怀.自古忠孝难双全,但潘岳却完美地将二者融合为一,这也是成就他中华第一美男的主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潘岳文化中的忠孝文化意蕴在中华文化史上彰显出历久弥新的魅力与影响.

关键词:潘岳;勤政恤民;辞官奉母;忠孝文化

一个人如果对国家能够尽忠,对父母能够尽孝,就可被誉为“忠孝两全”,但二者往往不能同时实现,故人们常说“自古忠孝难双全”,但中原文化名人西晋文学家潘岳却是一位忠孝两全之人.潘岳,字安仁,因杜甫《花底》诗称其为潘安,便被后人称为潘安.其出身于儒学官宦之家,自小姿容俊美、聪慧过人,他熟读儒家经典,积极治学入仕.他身处乱世,多次陷入党争,却依然积极进取,为官则勤政恤民,造福一方;为人则注重性情,对母亲至孝至情,50岁时因母疾而去官,其辞官奉母的事迹被列为我国最早版本的二十四孝之一,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可以说,潘岳就是忠孝两全的典范.也因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忠孝文化的推崇,令潘岳荣获“中华第一美男”的美称.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中原文化名人西晋文学家潘岳及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的忠孝文化都将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一、儒学志士,坚守济世理想

(一)出身士家,荥阳郡望

潘岳出生的荥阳潘氏一族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大家族,属儒学官宦之家,荥阳郡望.据潘岳祖籍河南中牟大潘庄(晋时中牟隶属荥阳郡)及河南省潘氏宗亲会所保存的相关潘氏族谱记载,其曾祖潘乾(荥阳潘氏始祖),字元卓,东汉中期陈国长平(今河南西华县艾岗乡潘岗村)人,是楚太傅潘崇之后.熟读经典史籍,系有胆识抱负、谋略雅量的政治家.曾任上郡(荥阳密县)辅佐官吏,继任曲阿(今丹阳)县尉,汉灵帝后期为溧阳长.任职期间,清政廉明,政绩突出.潘乾去世后,溧阳州人立《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盛赞其“禀德绝操,布政优优.”

潘乾之子潘瑾,即潘岳祖父,是东汉末年至三国魏时人,曾任安平太守.潘瑾有子二人,尚书左丞潘勖与琅琊内史潘芘.潘勖之子平原太守潘满,潘满有子潘尼;潘芘有子五人:侍御史潘释、黄门侍郎潘岳、燕令潘豹、司徒潘据、据弟潘诜,潘释之子潘滔.潘岳的伯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尚书郎左丞,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献帝要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发表《册魏公九锡文》,就出自潘勖的手笔;潘勖之子潘满也极有文才,以才学品行为人称道,曾为平原内史;潘满之子潘尼,与潘岳年龄相近,以文章知名,后人把潘岳和潘尼并称“二潘”.将潘勖、潘岳和潘尼并称“三潘”.

(二)儒学家风,济世之志

自汉末到西晋,荥阳郡潘氏家族均以文学名世.潘岳很以自己的家庭为自豪,他在其《家风诗》中提出:“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颂扬自家的光荣传统.大抵潘家在玄学盛行、崇尚放达的风气中,仍注重谨守儒学,保持较为严正的家风,因此,潘氏一门大抵以文学名世.

潘岳济世之志的形成除了家学渊源之外,还有时代因素.魏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党争不断,许多文人因避世而归隐.晋武帝建国后,大力推崇儒学,渴望人才辅佐自己建立丰功伟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出身于儒学士家的潘岳必然要接受所倡导的儒学教育.在其诗赋哀诔等作品中,善于引用《左传》《诗经》《尚书》《礼仪》《易经》《春秋》等儒学经典,例如,在其《西征赋》引自《诗经》的典故有十余处,出自《左传》的多达二十余处.潘岳正因为饱读儒家诗书,使得《西征赋》善于引经据典,但却不令人感觉晦涩.许多人物与历史典故更是随手拈来,运用自如.作者每至一地,便回忆叙述在该地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从而描绘出一幅从商周到西晋近千年的历史画卷.

最早体现潘岳济世之志的是其作于20岁时的《沧海赋》.《沧海赋》先描写沧海的水势之磅礴,后写其景色之绮丽,再写其特产之丰富、禽鸟之众多.语言清丽脱俗,想象丰富奇特.描写沧海“汤汤荡荡,澜漫形沉”的奔腾之势,它“流沫千里,悬水万丈”,气势宏大.这些雄奇瑰丽的语句表现出年轻时期潘岳宏大的理想追求.建功立业是我国古代文人志士的最高人生理想与追求.

(三)学优则仕,心系民生

他自幼便接受了“学优则仕,乃从王道”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人生理想,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年轻时的潘岳对西晋王朝抱有极大的希望与信心,盼望西晋一统之后,能够以农业为立国、治国之本,从而使国家繁荣昌盛,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建功立业,为民造福,光耀门庭.

潘岳渴望自己能够醇化民风,纠正弊端;施善爱民,鸣琴而治.他心系百姓的民本思想在其任职河阳令、怀县令时表现得最为充分.在河阳令任上,他倡导多植果木,全县林木丛丛,桃李处处.唐宋文人对潘岳的政声极为赞赏.在唐代文人的作品中已经大量出现如“潘果”“潘令”等关于潘岳勤政为民的内容.直到今天,河阳故地仍然流传着他的许多佳话,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潘河阳”.一些文史界的人士说,潘岳是迄今为止河阳令中政绩彰显的第一人.在怀县令任上,他勤政爱民,积极为百姓谋福祉.以“祗奉社稷守,恪居处职司”作为自己的做事准则,提出整顿客舍的问题,防止流徙,“遂末废农”,同时防止“亡命多所依凑,败乱法度(《晋书·潘岳传》)”,后被朝廷采纳,显示出他卓越的治世才华.潘岳从河阳令到怀县令,清正廉明,善施仁政,心系黎民百姓,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他依然认为自己“政绩竟无施”,对自己的政绩很不满意,认为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难以实现,他渴望回到京都洛阳,能够有机会谋求王朝兴盛,为百姓谋求更大的福祉.

潘岳任度支郎时,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当时工程部在兴建部府时,掘出一把古尺,交付尚书郎挚虞.挚虞作《驳潘岳古今尺议》,上奏说现行的尺度比古尺长,应恢复使用古尺标准.潘岳辩驳说现行尺度习用已久,不宜再改.今天看来,潘岳的意见更为切合实际,更能为民着想.

二、诗赋哀诔,述尽忠孝情怀

(一)诗作言志,忧国忧民

流传下来较为完整的潘岳诗作有15题共19首,这些作品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更体现出诗人大济苍生的普世情怀.西晋以来,六朝文人对潘岳诗作均给予很高的评价.南朝梁钟嵘在其《诗品》中,将潘岳诗作列为上品,梁代萧子显在其《南齐书》中论及左思时引用谢灵运的话,说潘岳的诗作,古今难有人与之相比.唐代文人对潘岳的诗作也非常欣赏.宋代以后的文人也大都肯定其诗作成就,认为潘岳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人物.

潘岳《关中诗》以平定西羌之叛乱为主题,揭示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诗句“哀此黎元,无罪无辜”则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此诗虽为应制之作,却表现出与朝廷权贵不同的声音,敢于为受诬蔑的英雄鸣不平.《金谷集作诗》是首赠别诗,诗中描绘了金谷园之丽,游宴之盛.写出了金谷园流水潺潺、绿树成荫的美好景色.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西晋之前的文坛写景诗不多,潘岳的记游之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从另一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潘岳渴望建功立业,但人生道路颇多曲折,仕途更为坎坷.在其述志诗中,诗人灵魂深处的理想抱负表现得最为真切.此类诗代表作有他在河阳县、怀县施政时所作《河阳县作》二首、《在怀县作》二首等等,大多抒发诗人的政治追求及因无法得到满足的愤懑情绪,那种滞于下僚的苦闷心情,有时郁积在胸中难以排解,在述志诗中表现得最为坦率.《河阳县作》二首在言辞之间,纯言己志,描述自己的内心活动.其一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写出了他在仕途上苦苦挣扎的心理.其二则蕴含着施善爱民、鸣琴而治的思想,自然流畅.《在怀县作》二首其一抒发诗人内心的无奈,在自我嘲讽中抒发对仕途艰难的感慨.其三抒写诗人急切盼望回归故土,但不能如愿的愁思.这种愁思难以舒解,郁结在心中.潘岳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欲勤于民政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任怀县令时,提出整顿客舍的问题,后被朝廷采纳.这种积极用世的态度,显示出他卓越的治世才华.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他的悼亡诗.该类诗作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悼亡诗派.潘岳悼亡诗作情韵幽长,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此类诗作也表明诗人内心情感之丰富.

(二)赋作清新,彰显民本

赋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发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个创作.潘岳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赋家,其赋作在六朝时期就备受推崇.潘岳流传至今较为完整的赋作尚有19篇,萧统对潘岳的赋作极为认同,《文选》首列赋类,共收录六代共31位赋家的作品52篇,其中选录潘岳赋作就有8篇.潘岳赋作代表是《西征赋》,该赋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大赋,也是汉魏以来第一长篇大赋.该赋体制宏大,善于用典;借古讽今,关注民生;叙事议理,彰显了民本思想,拓展了赋的表现境界.该赋无论是从题材上、形式上,还是从思想内容上,均在汉大赋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潘岳以如椽之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从洛阳到长安,自商周至西晋近千年的历史画卷,尤其是作品中民本思想的展现,更增添了该画卷的历史厚重感.

《藉田赋》是潘岳成名作,也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西晋灭吴后,天下归于一统,潘岳对西晋王朝抱有极大的信心,希望国家昌盛,人们安居乐业,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民本思想.《秋兴赋》作于潘岳早期仕宦道路上由得意到失意的转折关头.十年栖迟,长期滞官不迁,面对清冷的秋景,想起自己报效国家的梦想破灭,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更是失落不已.《闲居赋》是潘岳辞官奉母时期所作,把自己归隐的信念、乐趣,以及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赋中潘岳悠游养拙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白居易、宋代陆游、清代钱谦益等在他们的诗文中均引用过该文.《闲居赋》造语工整,语句清新自然流畅,意境高远,在艺术技巧上也是同时代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三)哀诔凄怆,述尽哀情

潘岳流传至今的哀诔作品23篇.《晋书·潘岳传》评述:“(潘岳)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他的哀诔之文所哀悼的对象既有帝王后妃、权臣贵族,如《世祖武皇帝诔》等,还有他的亲人,如他的岳父、他的子女、他的爱妻等,如《杨荆州诔》《杨仲武诔》《夏侯常侍诔》《太宰鲁武公诔》等;也有古今名臣义士,如《马汧督诔》仅用“慨慨马生,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视”四个词语就描摹出了一位悲愤壮烈的马将军形象,并表达了对不曾谋面的陌生人马将军的命运极为愤慨、同情.其《哀永逝文》寄托了他对亡妻的无限哀思,字里行间更是蕴含着诗人的深切情意.

三、礼孝乐教,倡导儒家方略

(一)治国以礼,以孝治国

潘岳提倡的是儒家治国方略,特别强调“礼”的重要作用,认为为政者要符合礼的行为.其《西征赋》认为:“行无礼必自及,此非其效与?”儒家学说主张就是“治国以礼”,将“礼”作为治理国家、安定民众的根本.周幽王、秦始皇等昏君、暴君由于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节制,不符合“礼”的规定,从而导致国家灭亡.所以,统治者不可违背“以礼治国”的原则,要善施仁政,爱护百姓,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够爱国守礼,忠君敬君,从而使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文中以周幽王、秦始皇这样的昏暴君王为例,向当朝统治者说明要以礼治国,善施仁政,社会才能够安定和谐,国家才能够富强稳定.

儒家学说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孝”能够保护现有的权利、利益,能够避免可能会招致的祸患、失败,所以说,“孝”就是实施封建统治的政治策略.“孝”能够维护社会秩序,能够防止民众犯上作乱,具有一定的政治作用.“行孝”即是“为政”,能够有效改变民风,能够劝勉百姓尽忠.潘岳在其《藉田赋》中强调“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统治者如果能够“以孝治国”,那么就成够建立“盛德大业”.强调“孝”是“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

(二)乐教安邦,注重教化

潘岳非常重视“乐”的教化作用.其《笙赋》提出:“彼政有失得,而化以醇薄.乐所以移风于善,亦所以易俗于恶”,“非天下之和乐,不易之德音,其孰能与于此乎?”潘岳认为音乐具有移风易俗之作用,它既能美化社会风气,也能败坏社会风气.儒家思想学说强调音乐的移风易俗功用,同时倡导雅乐,反对俗乐,赞同根据教化需要将新作的歌词改编成新的乐曲.潘岳认为,乐教可以安邦,治理国家,需注重教化,只要做到“天下之和乐,不易之德音”,就能够发挥音乐治国安邦的教化之效.

(三)辞官奉亲,列二十四孝

在日常生活中,潘岳也非常注重孝道.对岳父杨肇敬重有加,对母亲极尽孝道,《晋书·潘岳传》记载:“除长安令,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公元296年 (晋惠帝元康六年),潘岳50岁时被征补为博士,却因母亲重病而辞职.他辞官之后失去俸禄,结庐躬耕,养花植柳,以侍奉老母亲.他此时的生活正如其《闲居赋》描述:“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即潘岳亲自浇灌园子,亲自种菜养羊,以售卖蔬菜和羊酪为生.

潘岳“辞官奉母”的故事被当时的史官编入《二十四孝》最早的版本,该故事说潘岳事亲至孝,恪尽孝道,并有诗赞曰:“弃官从母孝虔诚,归里牧羊兼种田.借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本,记录了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岳弃官奉母的故事.唐人对其辞官奉亲之举极为推崇,如,唐王昌龄《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幸随板舆远,负谴何忧哉”,“板舆”一词出自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后来专指官员在任迎养父母之词.潘岳“弃官奉亲”的故事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很多人争相向他学习.宋朝以前的二十四孝版本中“辞官孝母”的孝子是潘安,宋朝修改的版本则将西晋的潘岳换成了宋朝的朱寿昌.

四、忠孝潘岳,源远流长

潘岳学而优则仕、报效国家的理想抱负,积极入世、勤政爱民的忠道,敬爱岳父、辞官奉母的孝道,以及相关的生活背景、人生历程、为政为民以及许多与之相关的事物都演变为成语、俗语、专用语等文化现象被后世代代相传.其生活故地,甚至其住宅、墓祠都成为后人吟诵的对象,如,宋韩维《春霁忆洛阳》“山色远饶潘岳宅,波光轻撼窈娘堤”咏其宅;明朱绍舜《历登孟城有感》“昌黎墓古空芳草,潘岳祠高急暮蝉”咏其祠.在今日的潘岳中牟故里,“神佑潘安”“乡邑奇童”“孝悌家风”“潘杨结好”“中牟三潘”等民间传说世代相传;在晋都洛阳,“掷果盈车”“接茵连璧”“义悼马敦”“尺度之争”“板舆载母”等传说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在河阳故地,“河阳一县花”“花县令”“浇花井”“浇花息讼”“栽树立誓”等传说还在被人们交口称赞;在武陟怀县,“智取运粮船”“沙荒变良田”“坚持设逆旅”“举办教化院”“立规娶女婿”等民间传说还被人念念不忘;在江苏徐州潘岳宦游之地,“打井救灾”“弹弓护卫队”“撰写戒赌诗”“智困老财主”“改字救命”等还在为人们口口相传.一千多年来,潘岳已然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二十四孝中沈云英率兵抗敌、董永卖身葬父、汉文帝亲尝汤药、狄仁杰望云思亲等文化元素一样,潘岳勤政爱民、弃官奉亲等忠孝文化意蕴,不仅在文学创作、历史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中华文化史上历久弥新的魅力及影响.

参考文献:

[1]瞿林东.二十五史随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侯旭东.“史书”出,“史料”亡[N].中华读书报,2007-9-19.

作者简介:陈会丽(1971-),女,河南西平人,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魏晋文学.

(责任编辑 马志娟)  

文化现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文化现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