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伴我晨昏以耕心田王镛寸耕堂铭砚展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博物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伴我晨昏以耕心田王镛寸耕堂铭砚展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9月23日,王镛“寸耕堂铭砚展”即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一般人眼中的书法家,与砚为“石友”的王镛这次带着自己两年来的所藏历代古砚一百零一方与各位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古砚收藏展,而是特别加上了“铭砚”与“提拔”.王镛每收藏一方古砚,都亲手刻制砚铭,拓出后再作题跋.

其实在三年之前,王镛对砚台并无兴趣,觉得只是个实用工具而已.直到一次在名古屋见了邹涛,陪他去一家文房店之时被店内的砚台所吸引,购得一方蝉形砚.之后,又在邹涛的带领下买了《沈氏砚林》和《古名砚》两套书.王镛说自己之前就非常喜欢金冬心先生的砚铭,由此准备自己写铭文刻砚.首次尝试中,王镛用篆刻刀法刻制,但没想到砚石太硬,刻到一半,手指已皮肉分离,起了两个大泡.

正愁闷时,第二天在洗手间闲翻陈巨来的《安持精舍人物琐忆》,忽然眼前跳出几行字:

“陶寿伯……一日见余为程子大(颂万,十鬟老人)刻砚铭.袁伯夔之长篇七古,约六七百字,陈仁先小楷书之者也.可怜,余只会刻石章,砚石非所擅也.一天只能刻二三字耳.遂以示寿伯,请教刻法.寿伯大笑云:‘这须用锤凿刀者也,我代你刻了罢.’持去只四五天即携来,毫发不爽也.”在后记中,王镛提到自己的这段灵光闪现.

于是,受到启发的王镛立即去日杂店买了一把小铁锤,尝试凿碑的方式,很快运用自如,省时省力,也不受皮肉之苦了.“我的刻法肯定与陶寿伯不同,陶是摹刻毛笔书法,我是以刀凿,可称单刀冲凿之法.”

王镛根据砚台造型,随圆就方,搭配长短不一的铭文,或篆或隶,或行或草,一气呵成.在王镛看来,能收到这些古砚本就是一件“机缘”,因而此次展示实物的同时,增加了“墨拓题跋”,王镛对每一方砚台的工艺品质、式样、来源、相互对比等作出阐述,使得每一方砚台的相关信息全面饱满.

“《寸耕砚》背面用篆书刻上“寸耕砚”砚题,接着是用行书刻出四言六句铭文,伴我晨昏,以耕心田,正描绘了与砚为‘石友’的岁月.我还被王先生刻砚的刀法所打动,手腕大有凌驾于工匠专家之上,富有质感.王先生用刀如运笔,渗透笔意之技,可用‘大胆奏刀,细心留意’来形容.运刀自如到毫无迟疑感,章法成就美事.通过此刀技,可以想象王先生与砚相处,被‘以耕心田’激励的每一天.”原日本二玄社总编、书法文化研究家西岛慎一对王镛收藏的古砚与提拨都仔细的品读了一番.

对于不同砚台的材质,王镛所采用的刀法和书体也有所不同.例如端砚偏软,所以大刀阔斧,用顺畅的篆书表现快意.对待更柔软的砖砚,则线条更加纵深自由,冲刀强劲.春涡砚、玄芝砚等澄泥砚材质硬脆,刻时要小心谨慎,表现出全神贯注.

“如今藏家不少,其中关注砚台的藏家并不多;砚台藏家中,通晓砚史且善作砚铭者,少之又少.这是王镛先生所以有别于藏砚家之高明处,故而此次砚展也为当代砚藏开启了新模式,树立了新标杆.”邹涛先生说.

而对于王镛来说,这次的展览不仅是自己收藏与创作的集合,也包含一份对于文房四宝的当下处境的忧思.

“通过铭砚,学习古砚鉴赏,尝试铭文写作,研究单刀凿刻之法.可谓寸耕不已,收获良多.更何况与书画家最亲近之文房四宝中,纸墨笔处境堪忧,而砚也离我等日远.今借此展此书或可唤起人们更多之关注,则我心聊可一慰.”

博物馆论文范文结:

关于博物馆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博物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