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生与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一生和刘三姐结缘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一生与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生和刘三姐结缘

上世纪60 年代, 电影《 刘三姐》问世,这部集合了广西自然风光和山歌文化、充满真善美的作品,立即在国内引发轰动效应,甚至漂洋过海受到东南亚、欧美地区华人的喜爱, 成为广西乃至我国的文化符号, 架起了中外沟通的桥梁.几十年来,《刘三姐》的影响经久不衰,近年来根据“刘三姐”故事改编的文艺作品更是不断推陈出新, 催生出独特的“刘三姐”文化现象.

电影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当时尽管初出茅庐, 但其清新脱俗的形象、活灵活现的表演一下子击中了人们的心灵, 二者契合度如此之高, 以至于人们认为,“刘三姐”就是黄婉秋, 黄婉秋即是“刘三姐”.如今,“刘三姐”黄婉秋已年逾古稀,但提起和“刘三姐”结缘的往事, 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

担纲扮演“刘三姐”

“刘三姐”的故事早在宋人笔记里就出现了, 她是广西民间传说中的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 因擅长编唱山歌而被奉为“歌仙”.她的许多动人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山歌, 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不仅在广西,“刘三姐”的故事还流传到广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先后被编成山歌、彩调戏、桂剧等.

1960 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赴广西拍摄电影《刘三姐》, 这部电影由苏里导演、乔羽编剧、雷振邦作曲.剧组在广西遴选演员时,17 岁的黄婉秋被选中.黄婉秋出生在桂林,13 岁开始学桂剧,最初剧组安排她饰演剧中“小舟妹”一角.由于“刘三姐”一角至为关键, 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几经调整仍未确定,剧组只好把目标重新锁定黄婉秋.后经上级部门和剧组讨论, 最终决定由黄婉秋扮演“刘三姐”.角色的更换给黄婉秋带来不小的挑战.她是学戏曲出身, 电影表演对她来说比较陌生.刚开始拍摄的时候, 她的表演总带有戏曲的痕迹, 一伸手就翘兰花指, 导演就说:“你这是在拿瓜子啊!”电影中表演笑容时她不敢露牙齿, 走路也很拘谨,这显然不是“刘三姐”的性格,并且表演场地又小, 出镜快慢都有讲究, 很难把握好尺度.黄婉秋刚开始很不习惯, 比如和阿牛哥对唱环节, 因为没有阿牛哥的戏, 她只能一个人对着空气唱.开始总表演不好, 后来黄婉秋想, 既然没人看到, 也不会有人干扰, 干脆就放开了去表演.放下了思想包袱,黄婉秋的表演效果越来越好了.

苦乐往事知多少

电影开拍的1960 年, 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 物资短缺,条件艰苦.黄婉秋一直记得这样一件事:电影中有地主“莫老爷”啃鸡肉的桥段, 剧组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农民, 买了一只鸡杀了做道具.扮演莫老爷的演员夏宗学试拍时,拿着鸡肉放在嘴边装作吃得很香的样子.导演说, 吃啊,干吗不吃? 夏宗学说, 只有这一只鸡, 吃没了还怎么拍? 导演说, 那也不能假惺惺地做嘛, 你放开了吃! 夏宗学只好大胆放开了去吃, 没想到表演很到位, 一次就通过了, 但这只鸡也快被吃光了.黄婉秋说,“当时,我们在旁边看得口水直流.”

《 刘三姐》的不少外景是在漓江边拍摄的.南方夏天蚊虫多, 人们被叮得满身是包, 那些来自北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说:“哎呀, 广西这里太不适应了, 上面晒下面咬, 真是领教了!”一到中午, 好多人就跳到漓江里去游泳.尽管吃了不少苦头, 但大家群情高昂, 充满了历史使命感.导演苏里后来说,“假设今后再翻拍《刘三姐》,也很难超越既有水平, 别的不说, 未受污染的原生态自然风光, 周围也没有电线杆, 这些元素非常难得.”黄婉秋记得, 电影拍完回长春时, 不少工作人员买了些大瓶子, 装满漓江水带回去给亲戚朋友观赏.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电影《刘三姐》1961 年上映后引发轰动效应.影片以独特的歌舞艺术与民间传说相结合,再加上彩色胶片带来的惊艳效果, 赢得观众和评论界的高度赞誉, 并获得了1962 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美术奖,黄婉秋也获得了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提名奖.香港报纸有这样的赞语: 苏里慧眼识婉秋, 才得今日刘三姐.《刘三姐》在香港及东南亚一带引起了观看旋风,在香港甚至引发万人空巷的观看风潮,马来西亚将其评为“世界十佳影片”之一.

上世纪80 年代, 黄婉秋开始到东南亚、欧洲等地演出, 主要表演“刘三姐”经典唱段,当地人最喜欢听这些地道的民歌和山歌.有一次, 黄婉秋到新加坡参加表演活动, 演出场面异常火爆.演出结束后,黄婉秋走出剧场, 黑压压一大群人站在门口, 看到她出来了, 就冲上来要签名,第二天又有很多人等着要签名.还有一位百岁老人, 为了与黄婉秋合影,在机场苦等了五六个小时.

一家三代“刘三姐”

为了让“刘三姐”文化薪火相传, 黄婉秋1999 年主动辞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职务, 参与投资建设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 用于展示“刘三姐”文化及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只要在桂林, 黄婉秋几乎每天都到景观园表演, 有时还携全家上阵, 共同为观众献歌.近年来, 她更是倾注大量心血培养“刘三姐”接班人.她们家现在是祖孙三代“刘三姐”, 女儿、外孙女都参与演出.黄婉秋说,“文化要传承,得有人, 我以前培养了几十名舞台演员, 也挖掘了好几个‘刘三姐’接班人的苗子, 但结果不是很理想, 有的演员不用心, 学了一点之后就走了, 有的吃不了苦.后来我认定, 还是自己人牢靠点, 起码不会轻易撂挑子.2001 年的时候, 我做通了女儿的思想工作, 让她辞掉电视台工作,做‘刘三姐’接班人.现在, 我的两个外孙女也加入进来,‘刘三姐’终于后继有人了!”

“ 刘三姐”永葆青春

近年来,“刘三姐”相关文艺作品不断问世,从电影《刘三姐》, 到张艺谋等人创作推出的《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以及最近由专业演艺公司在桂林打造的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等作品, 让“刘三姐”热长盛不衰.在黄婉秋心里, 参演电影《刘三姐》是她一辈子的财富.“学戏的时候, 老师们常常讲,要清清白白做人, 认认真真演戏.拍电影时,我每天耳濡目染演艺大家的敬业精神, 他们的形象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帮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黄婉秋经常下乡慰问演出, 有时候背着设备徒步走10 多里路, 表演的时候累得腿都发抖.多年来, 她和同事们几乎跑遍了广西所有偏远山区.农村地区条件差, 人们就打着火把为剧团照明.“为人民歌唱, 这是‘刘三姐’文化的精髓, 也是我一生坚持的艺术追求.” 黄婉秋说.

一生与论文范文结:

关于一生与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一生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