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韶华许故国:他用生命保护核试绝密数据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保护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韶华许故国:他用生命保护核试绝密数据

对于自己能抵得上五个师的评价,钱学森却很谦虚,他曾说,“假使我的价值能够得上五个师,那么有一个人的价值至少要达到了十个师.”这个得到钱学森如此之高评价的人叫郭永怀,他是我国唯一一位在、氢弹和卫星领域都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名声大振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滕家镇西滩郭家村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农家.1933年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做助教兼做研究工作.1938年夏天,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是,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1939年12月,他们争取到从上海登船赴加拿大留学的机会.上船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护照竟是日本政府签发,上书“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他们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宁可不留学,也不能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于是,他们不惜牺牲这一难得的留学机会,当即带着行李下了船.直到1940年,郭永怀才又得到加拿大学习的机会.

1941年5月,郭永怀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研究空气动力学,他出色的研究成果令美国专家刮目相看.

194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的郭永怀受聘到康奈尔大学任教.郭永怀来到康奈尔遇到最大的一个研究难题,也是人类飞行史中的一个瓶颈——“音障壁垒”.人们发现,当飞机飞行速度在接近音速时,机身就会发生剧烈震动,随着速度的提升,阻力也随之剧增,操作失灵,极易发生坠机.突破“音障壁垒”成为当时航空飞行中最大的难题.

郭永怀来到康奈尔航空工程研究所为的就是要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经过潜心研究,郭永怀发展了新的计算方法,在“音障壁垒”上钻出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第一个“孔”.钱学森将这种计算方法命名为“PLK法”,其中“K”就代表郭永怀.

从此,郭永怀名声大振,最终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二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韶华许故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远在美国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们,内心的激动之情丝毫不弱于身处祖国的人们,这种心情也带来了更多的焦灼,漂泊海外的日子变得更加难熬.

新中国成立前夕,郭永怀参加过一个在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进步组织——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协会成员讨论最多的就是中国将来的发展和命运.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隐秘的问题,那就是通过什么途径,在什么样的时机,把他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贡献给祖国.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不久,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禁令一取消,郭永怀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不劝倒罢,劝的人越多,郭永怀越来火,他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为了避免遇到美国当局节外生枝制造麻烦,他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掏出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过的书稿,一沓一沓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在场的学生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他的夫人李佩当时也感到非常可惜,便劝阻说:“何必烧掉留下回国还有用.”郭永怀说:“省得他们再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美方无法扣下.”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在国内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给郭永怀的信中,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终于熬到回国的日子,1956年9月的一天,郭永怀夫妻俩早早来到“克里弗兰总统号”邮轮上,等待着归航时刻的到来.没想到的是,美国移民局的人这时突然跃上甲板,气势汹汹地朝这边奔来,要求检查张文裕先生的船舱,一阵搜查之后,拿走了许多手稿、文件.李佩这才暗自庆幸郭永怀烧掉了书稿.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李佩等科学家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确定第一颗最佳爆炸方案

郭永怀回到北京后,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不久,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之后,郭永怀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他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埋头书案,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次向党推荐了郭永怀.对于郭永怀来说,这意味着将要接触机密,将要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去献身.在祖国召唤的时刻,郭永怀毫不犹豫地投身研制的秘密工程.

在党决定自行研制后,由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当时担任九院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

1963年,党决定加快的研制,无论国家多么困难,都要倾尽全力支持的研制.集中在北京从事核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们陆续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试验基地.

作为核武研制三大支柱之一的郭永怀心里十分清楚,的成功研制迫在眉睫,这关乎了新中国未来的生死存亡.在美苏压力下,中国政府每争取到的一分一秒,都极其珍贵,早一日出来,中国就早一日站起来.来到青海核试验基地,郭永怀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研制中.3800米海拔的青海核试验基地,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寸草不生,黄沙漫天,干燥异常,氧气稀缺,温差极大,加上营养匮乏,工作者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尚不过半百的郭永怀两鬓已是斑白,看起来一日比一日苍老.

爆轰物理实验,是研究中的关键环节.是依靠包围在外面的来起爆的,爆轰物理实验就是为了寻找到一个最好的引爆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研制团队提出了两套引爆方案.对于毫无经验的研究者们来说,这两种方案很难取舍.郭永怀作为总体部主任,果断地提出“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方法,这一举动为中国第一颗最终的成功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并且应用在了之后整个中国第一代研制过程中.

为了找到最佳方案,郭永怀甚至亲自跑到帐篷里去搅拌,这让周围的同事们一度相当紧张,他们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备感成功研制的迫切性.

1963年8月5日,美、苏、英签署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这个条约十分明显,就是妄图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为此,党下达了更为明确的命令:做好一切准备,在1964年年内爆响第一颗.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炸响了!当蘑菇云升腾之时,郭永怀和他的战友们无不欢呼雀跃!

用身体来保护资料

郭永怀身体瘦弱,常年的劳累使他不到半百,便已双鬓斑白.他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但他工作起来却精力超人.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但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导弹热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可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他倾注了4年心血的试验基地.

1968年12月4日,在研制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于是就让人抓紧时间联系飞机.然后,他匆忙从研制基地赶往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12月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偏离了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一头扎了下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前舱碎裂,紧接着,火焰冲天而起……

前来迎接郭永怀的人们从惊骇中清醒过来后,急忙向出事现场飞奔过去.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只见他常穿的那件夹克服已被烧焦了大半,而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完整无损地夹在他俩胸前……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来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在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又一朵中华民族的蘑菇云状精神之花,为我们的这位英雄冲天怒放!

保护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保护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保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环境保护的论文

2、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3、环境保护类期刊

4、环境保护杂志

5、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6、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