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道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唱好成就报道重头戏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报道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唱好成就报道重头戏

成就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头戏.一直以来,《咸宁日报》格外重视成就报道.为什么?目的有四: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福祉.2017年9月到10月,《咸宁日报》连续推出6组县域成就报道:《看赤壁如何争当全省县域发展排头兵》、《崇阳:奋发图强争一流》、《通城:鄂南门户景象新》、《通山:脱贫攻坚勇争先》、《嘉鱼:点亮长江经济带》、《咸安:市区一体共腾飞》.

一、提炼观点,突出亮点,找准落点

做好成就报道须具备一项重要能力,那就是,从一堆材料里提炼新闻,把握三个“点”,即观点、亮点和落点.

(1)精准把握报道观点

如:采写《崇阳:奋发图强争一流》通讯时,我们看了相关材料,“唯旗是夺”“争创一流”两个词使用频率高.联系到该县上半年的发展速度居全市第二、第二季度拉练检查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居全市第一,我们就把通讯主题确定为“唯旗是夺争一流”,后来总编审稿时改成“奋发有为争一流”,更贴切地突出了“争一流”主题.

(2)全面展示工作亮点

《通城:鄂南门户景象新》稿件一开头,就列举了今年该县的几个大手笔:“8月4日,县政府携手湖北工建,投资400亿元打造全国首个手机小镇”“5月18日,县医院联姻康美药业,在全省率先组建医联体,目标直指三甲”“4月13日,瀛通通讯挂牌深交所,实现咸宁本土企业在A股上市零的突破”……次第展开的重大新闻事件,演绎出县域经济换道超越、绿色崛起的新景象,呈现出干部群众善谋实干、涉险亮剑的精气神.

(3)注重把握新闻落点

《崇阳:奋发有为争一流》,写“开放崇阳”时,以8月份的两个招商活动为新闻落点,引出大招商大开发大开放,然后分四个层次说开放,“开放带动全域开发”“开放助推产业转型”“开放倒逼基础设施升级”“开放的风气,发韧于开明的政治”,每个部分都有事例有数据,点面结合,层层递进.

《通城:鄂南门户景象新》,以“四聚”带出“四个环境”为新闻落点,《聚焦“三抓一优”,营造宜业宜创的园区环境》《聚合“四城同创”,营造共建共享的人文环境》《聚力“两城三带”,呵护山灵水秀的生态环境》《聚神“关键少数”,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四个部分,形成深度广度兼有的报道.

二、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材料提炼、通讯写作成功与否,“结构”是一个关键词.

做成就报道时,我们经常发现:材料较多,细节不多;观点较多,实例不多;空话较多,干货不多;面上较多,点上不多.如何从大量的材料中,找到为我所用的论点、论据,从而进行论证,就好像盖房子选好地基、搭好框架、备好砖瓦.

(1)材料的观点就是稿子的地基

采写《咸安:市区一体共腾飞》时,我们把所有材料收集起来,深入研读,找观点、找重点、找关注点,并进行充分消化,拧出关键词,形成稿子最后的主题.

在《嘉鱼:点亮长江经济带》报道中,我们从大量的材料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打造临港生态新城.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很多,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县领导关注的话题,也是嘉鱼县近年来的工作中心,还是嘉鱼老百姓关注的重心,因此,我们决定把这一点作为报道的中心和焦点,作为房子的地基.

在《咸安:市区一体共腾飞》报道中,我们同样从材料中捕捉到了咸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意识到了咸安领导和市民所关注的热点,那就是“市区一体”.离开了这一点,报道就会脱离轨道,房子就会倾斜.

(2)材料的逻辑就是稿子的框架

这正如建房一样,地基筑好了,下一步就是四根柱子,这是房子的框架,也是稿子的结构.

在《嘉鱼:点亮长江经济带》报道中,我们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逻辑上的解剖和层次上的厘清,分别从临港经济如何持续发力?——提质提效提档;生态环境如何全面优化?——护江、护湖、护河;新城建设如何强力推进?——新路、新景、新村;幸福指数如何不断提升?——民富、民生、民本等四个方进行深入解读.

(3)材料的线索就是稿子的砖瓦

地基建好了,框架搭建了,房子的建设就需要砖瓦了.而这些“砖瓦”对稿子而言,就是细节的充实,事实的阐释和数据的说明.

在采访中,一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采访对象并不多;二是由于稿子涉及面较广,采访的难度较大.那么,我们是如何进行采访的,又是如何找到稿子的“砖瓦”的呢?

其实,在咸安和嘉鱼报道的采访中,我们都只采访了一个人.因为,他们对这两个地方的情况十分熟悉,同时,这两个人平常也占有了大量的细节和事实.通过采访他们,我们能基本了解全县和全区情况.

当然,一定要从相关的材料中去发现能为我所用、能为稿子所用的采访线索和事实以及细节,不然,你的采访将是大海捞针,一无所获.

此外,我们觉得,要完成这样主题重大的报道,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平时的沉淀,是很难完成的.

总之,通过材料找观点,筑好稿子的“地基”;通过材料找逻辑,搭好稿子的“框架”;通过材料找线索,备好稿子的“砖瓦”,这会让我们的稿子主题更集中,结构更清晰、细节更丰富.

三、还原事实,消化材料,写活材料

提炼好报道主题、确定好篇章结构后,就要在细节和现场上下功夫了.把一堆“过去”的材料变为新闻,本质上就是要把“过去”的材料与新近发生的事实关联起来,用最新的事实激活“过去”的材料,让“过去”的材料成为新闻的一部分.材料一旦被激活,材料就有了新闻的性质.

我们通常所做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反映工作成就的报道,一般都会使用材料.使用材料也是增加报道厚度的需要.

把一堆材料变为有用新闻的能力,是党报记者必备的能力.一个作家必须具有化虚为实的能力;一个记者必须具有化旧为新的能力.

如何做到化旧为新?我们认为有三个要诀:一是还原事实,二是消化材料,三是写活材料.

(1)还原事实

所谓“还原事实”,就是把结果还原为经过,把经过还原到现场,把现场还原到细节.这个还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追问.

在采访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时,他提示我们写通山精准扶贫的“三双模式”.“三双”即双产业、双保险、双脱贫.我们找县办要材料,只有一个300字左右的抽象概括,实际上,“三双模式”才刚刚提出来.后来,虽然我们收集了大约10万字的有关通山精准扶贫的材料,但基本上都是产业扶贫方面的.若用新闻事实表现通山精准扶贫的“三双模式”,特别是其中的“双保险”、“双脱贫”,就必须从概念出发,不断追问新闻事实.

事实上,这个追问的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当我们一步步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有关“双脱贫”方面的采访就完成了.写作时,只要把问题倒过来,也就是从新闻现场写到背后的措施和面上的成效,新闻就已顺理成章.

“9月8日,当记者见到王细贵时,她和丈夫正在给自家的养殖基地搭棚.”这就是我们采访时追问的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

“大路乡一名干部介绍,王细贵的转变得力于物质精神的双脱贫.”这是由新闻现场向背景材料转换的过渡.

“近年来,通山县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加大精神扶贫力度,对缺乏自主脱贫意识的群体,通过精神鼓励、正向激励、政策助力,增强他们的发展自信……”这就是总结性的背景材料.

“双脱贫机制的推行,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克服了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这是最后一段,这正是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最开始抛给我们的一个“理念”……

(2)消化材料

所谓“消化材料”,就是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取舍.这有点像我们的胃消化食物.事实上,一个强壮的身体依赖于一个好胃;一个出色的,依赖于一个好脑,这个脑可以快速收集和处理材料,并吸收有用的成分.

在采访中,我通常是这样处理材料的——

第一步,明确写作的主题.就是明确对方(采访对象)要宣传哪个方面的工作,领导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宣传目的.说白了,稿子写出来要让谁高兴.

第二步,穷尽资料.就是要尽可能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我去县市区采写工作通讯,收集材料的字数要达到通讯成稿字数的十倍左右,而且不限文字材料.我在采访通山精准扶贫的通讯时,从扶贫办、县委办、宣传部、网络上收集到10万字以上的文字材料,还去通山电视台调出相关新闻视频观看.事实上,看电视新闻也是“化旧为新”的小窍门.

第三步,阅读、梳理、分配材料.面对成堆的材料,一定要快速通读一遍,并将有用的做出记号.然后根据写作提纲分配材料,并确定哪些材料需要补充,哪些材料需要进一步挖出事例和采访人物.采写赤壁系列通讯时,我们收集了不低于20万字的文字材料.第一天晚上,我自己和记者通读所有材料.第二天,用了整整一个上午讨论取舍材料,并拟定写作提纲、确定采访对象.正是这样,赤壁的五篇通讯没有任何一个材料是重复使用的.

在工作通讯的采写中,一旦充分消化材料,并成功还原新闻事实,写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3)写活材料

(4)所谓“写活材料”,就是把刻板僵硬的陈述性材料,用鲜活的描写性语言进行表述.这方面最考验记者的写作基本功.事实上,有的记者即便去了现场,写出来的还是硬邦邦的材料;有的记者即便没去现场,也能把稿子写得鲜活生动.

有的记者运用陈述性语言得心应手,一旦使用描写性语言,立即寸步难行.这方面,有文学素养的问题,也有转换语言技巧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揣摩.

(咸宁日报)

报道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报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报道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