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汤显租《牡丹亭》的至情观相关论文范文集

这是一篇与牡丹亭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汤显租《牡丹亭》的至情观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至情观”是其思想核心.杜丽娘是作者理想中“情”的代表人物,围绕她因情而死,死而复生,展现了她的“至情”理想.本文分析了《牡丹亭》中“至情观”的背景,以及其广泛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对文学发展的深广影响,由此“至情观”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至情观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9-0018-02

汤显祖的“四梦”中,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峰——《牡丹亭》,在明传奇中具有突出地位.作者汤显祖弃官回乡后,有感于当时“理”对“情”的压制,借鉴和引用了前代传说故事,创作了《牡丹亭》,表达了极为深刻的“至情”理想.

一、《牡丹亭》“至情观”的背景

《牡丹亭》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时代和作者个人的“至情”理想是分不开的.随着明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政治、经济发生新的变化,思想文化领域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世俗物质利益,于是封建名教的威望自然下降,世俗的封建礼教制度开始瓦解.由于“情”和食色联系紧密,所以重情的思潮开始活跃.而强调“本心”的心学逐渐崛起,提倡“适性顺情”的性情之说也随之渐盛,这就使得社会上掀起一股先进的肯定个性和人欲的思潮.在学术思想界,公开标举“私欲”大旗的王阳明心学,提倡“率性所行,纯任自然”,又主张“制欲非体仁”,它直接推动了具有近代思想因素的自然人性论思想的传播.作为封建社会正统的程朱理学演变为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也是这个时代的必然,“心外无物”“致良知”这些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重视情,人们进一步解放被束缚已久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汤显祖《牡丹亭》适时而生.

汤显祖的思想也正是通过传奇剧本得以展现.剧本中对情的寄托,已经达到了极致,这是汤显祖生活理想的一种折射.汤显祖师从泰州学派三传弟子罗汝芳,泰州学派敢于反抗传统,肯定人的正常,这对汤显祖的影响是深远的.汤显祖又受思想家李贽影响,所以主张摆脱宋明理学的礼教束缚,讲究“至情”,鄙弃理学.他内心蕴含的是意志上的“真”,“真”是“情”的根基所在,其实质则是强调发自内心深处的至性真情.剧本中,杜丽娘那种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对人的正当权益的追求和渴望,实际上融合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对封建礼教所宣扬的“理”的批判与否定.杜丽娘对人间至情的执着追求,正是汤显祖内心的真实体现.

二、《牡丹亭》“至情观”的演绎

对理想生生死死的追寻,正是汤显祖所强调的“至情观”,而这个“至情”的体现者就是杜丽娘.如吴梅所云:“盖惟有至情,可以超越生命,忘却物我,而永无消灭.”①此“至情”无需求证于性理之中,生与死更不是问题,最终会超越生死的界限而达成.

(一)因情生梦——杜丽娘青春理想的觉醒.杜丽娘是父母眼中贵族之家贤淑的典范,但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强烈的本能.杜丽娘父亲杜宝根据封建标准来教育束缚女儿,将她关在深寂的闺阁,请老儒生陈最良来教女儿儒家经典.《闺塾》一出中,一曲“关关雎鸠”引燃了杜丽娘对春天的热切盼望.她处于闺阁之中,不得自由,免不了伤情.当她“步出香闺”,游赏花园,在反抗封建礼教桎梏的道路上走出了第一步.她从这满园春色都付与断井颓垣的现实中,感受到了封建势力对自己美好年华的压制.在春光的感召下,她做了一个大胆惊人的梦,第一次在梦中体验到爱恋的美妙.杜丽娘对“天然之情”全部的向往,都寄寓在这个看似不同寻常、实则是被压抑已久而爆发的白日梦里.

(二)因梦而死——杜丽娘对理想的徒然渴望.杜丽娘在白日梦里与持柳的书生共谱恋曲,而梦醒来后却不得不回到枯燥无味以及冷酷的现实生活中,“睡起无滋味、茶饭怎生咽?”《寻梦》《写真》表明杜丽娘明白自己对爱情的渴求只能在梦中实现.她要勇敢地开始追求幸福,于是又一次走进后花园,看到人事皆非,梦中情人已经杳无可寻,只能伤心自怜,无法实现理想,终于抑郁成疾,不治而死.杜丽娘将自己对青春的珍爱,存于梦中与情人相见的梅树下,即使化为鬼魂,也要继续追求自己的爱情.杜丽娘一连串的对爱情的渴望把她引向死亡的深渊.她孤独与空虚越重,与反抗就越强,当其解放个性并以身试法时,虚伪的封建礼教轰然倒塌.杜丽娘的死似乎是一种真正的解脱,世间的那一套假道学对她完全失去了控制.

(三)死而复生——“至情”理想与现实的再度博弈.杜丽娘对爱情由生到死的追求,是对“至情”理想的肯定.她为“情”死而复生,通过死亡的炼狱走向幸福的人生.《魂游》《幽媾》描写杜丽娘即使在死后,她的一缕香魂也随风飘荡,追寻梦中情人并大胆与之幽会.她的魂魄是其精神的化身,还魂后,她重回阳间,仍然有着追求爱情的决心,勇敢抵抗封建礼教.杜丽娘“以情抗理”,“至情”超越生死.杜丽娘如此,柳梦梅亦是如此.

总之,《牡丹亭》的中心是“情”,杜丽娘执着追求的便是一种“至情”,而这种“情”与当时统治着整个社会的“理”之间的斗争,也就构成了整个戏曲的基石.

三、《牡丹亭》“至情观”的影响

《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而是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影响了当时和后来的戏曲创作,将明晚期社会中肯定自然的人欲、解放被束缚的思想推向顶峰,大大激励了人们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追求.

汤显祖的剧作通过舞台和刊刻,风靡海内,尤其是《牡丹亭》到了“家传户诵”(沈德符《顾曲杂言》)的程度.杜丽娘的“梦”被无数渴望个性解放的青年女性追寻着,甚至付出了生命,如商小玲、俞二娘等酷爱《牡丹亭》并伤情而逝.汤显祖在得悉此事后,特以诗哀之,诗云:“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尽管入清后这部作品被冠以“淫词”的罪名而遭禁止,尽管它被封建卫道者诬蔑为“点染风流”,但它唤醒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是无法阻挡的.

汤显祖《牡丹亭》展现的“至情观”,为此后作家的创作打开了视野,对当时和后来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臧懋循、冯梦龙等人的改编和续作,扩大了《牡丹亭》的传播,进一步放射出它的思想光芒,加深了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孟称舜的代表作品《娇红记》《花前一笑》等,在主旨、思想等方面与《牡丹亭》一脉相承.祁彪佳评述《花前一笑》:“此剧得气于《牡丹亭》.”②著名的《长生殿》,是在更高层次上学习《牡丹亭》,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尚,重新弘扬晚明“至情”的思想.后来的《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创作,也受到《牡丹亭》至情主旨、梦幻意识的影响.

汤显祖追求“至情”的精神是不朽的,他塑造的杜丽娘形象是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颗璀璨明珠;他创作的《牡丹亭》是明代戏剧顶峰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注释:

①吴梅.中国戏曲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8.

②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71.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程芸.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刘淑丽.《牡丹亭》接受史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军辉,男,军事交通学院学员旅,2014级在读本科生;

第二作者:张梦媛(1993-),女,河南省周口市人,海南师范大学,20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牡丹亭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牡丹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牡丹亭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关于牡丹亭的论文 牡丹亭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