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类论文怎么写 和中华传统文化引领青年学子性道德教育迫切性与有效实践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引领青年学子性道德教育迫切性与有效实践

[摘 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受西方“性开放”思想的不良影响、各种媒体平台泛滥的毒害以及家庭、学校、社会性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婚前同居、人工流产现象普遍化,对青年学子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现状,组成团队设立课题,通过传统文化讲座、微信调查平台、纸质试卷和引领学生面对面交流、诵读经典文章、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经过两年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导正学生性道德观念,引领青年学子性道德教育走出迷途.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年;性道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1-0072-0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笔者发现近两年来学生学习心态越来越浮躁,一部分学生受视频、文章、图片等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未婚同居的情况日渐普遍,流产对他们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不正常的现象正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腐蚀他们纯洁的心灵,摧毁他们的意志.

针对目前学生的现状,笔者及传统文化团队老师一直在致力于找寻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在两年的理论与实践中,有较大收效,在此笔者谈谈中华传统文化引领青年学子性道德教育走出迷途的迫切性.

一、大学生对问题的态度

婚前性行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国性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家庭与学校羞于谈性.在错误爱情观和不良媒体的影响下,经过高中紧张备考的青年学子,进到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面对网络资讯发达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学生受性开放观念的影响,一个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调查显示了这样一个结果:13%的人坦言有过性行为,其中以男生居多.62%的学生认为和相爱的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并且85%的学生认为,已经发生性关系的男女不一定非得结婚,对此男生、女生意见一致.62%的学生认为珍视是对人性的压抑,在这一问题上,女生所占的比例大于男生的比例.80%以上的学生有看黄片和的经历.笔者曾调查过某一大专院校两个班级的共70名女学生,患上妇科病的居然在60%以上.

二、当前大学生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无理想、无信念、无目标的“三无”青年越来越多,他们迷茫,空虚,没有追求,缺乏责任心,不清楚上大学的目的,更没有使命感,精神缺失与职业迷茫似乎已经成了困扰当代大学生生存与成长的一个致命症结.

笔者在生命教育课程前调查的学生理想是什么?大约20%得过且过,靠游戏和智能手机过日子,约不到80%的学生只想将来能找份工作,挣钱养家.很少有学生提到为社会服务和国家奉献的想法.在和同学的面对面交流中他们感觉迷茫,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信心.

(一)学生的身体状况

十七八到二十二岁的年龄,正是青春勃发、生机勃勃的年龄,此时的年轻人应该有红润的脸色和明亮的眼睛,然而笔者却看到有一部分学生的脸色灰暗、眼睛无光,抵抗力下降.在笔者所调查的本院校学生和甘肃省其他院校的数千名学生中,身体健康,免疫力好的学生正在逐年减少,年级越高,身体抵抗力越差,一些学生入校时脸色很好,抵抗力也好,开始经过几年大学生活,身体每况愈下.

(二)学生的心理状况

身体状况变差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坚持力不够,意志力、控制能力和担当能力逐渐下降,缺乏主动学习力,难以静心深入书本.课后主动读书学习的学生人数日渐减少.

三、大学生性认识错误的原因及危害

(一)大学生性认识错误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缺乏性教育,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性观念,不再对性抱有敬畏与尊重,不再对爱抱有理解与宽容,及时行乐是他们的人生态度,在大学生同居的现象中,也折射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应从家庭教育开始,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家庭教育更为重要.然而大多数家庭追求的往往是好成绩和才艺,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和德行的培养,在性教育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使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家长对孩子从小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回避的态度,据调查不到3%的孩子从小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这使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对性更加好奇.

2.学校教育缺失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长善救失,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当前,提高升学率仍然是学校最主要的工作.所以对性教育也极力回避,小学阶段,认为学生还小,不懂事.等到中学阶段,因为升学压力、师资和诸多因素,性教育也没有提到正常日程,几乎是一个空白.等上了大学,学生没有接受正规的性知识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加之社会上不少所谓性专家和性教育者错误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随波逐流.开放的性行为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性安全意识淡薄,性观念过度开放,不但存在健康隐患,还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性观念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令不少有志之士深深地担忧.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指出:毋庸置疑,未婚青年人工流产数量上升,与我们当前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

3.社会环境影响

铺天盖地的各种不良资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各种各样的感情肥皂剧、惊悚片、网络游戏、电子书、音频和视频充斥于网络,甚至随时弹出手机和电脑屏幕污染着我们的青年学子,当今,性话题似乎成了很多大学生间公开的谈资,一些不良媒体导向、商家趋利皆或明或暗地往悬崖处引领青少年.所有这一切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之大是家长和学校始料不及的.

对此,笔者感触颇深,在2013年之前带班时,智能手机没有普及,笔者和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启学生的孝心和感恩心,那时候,尽管有学生上网,但去网吧需要爬墙出校园,容易发现,能及时引导学生.但是在2014年面对一个新班,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弟子规》的学习效力明显受到影响.不良环境好比是一个染缸,很容易把人拉出来,一不小心又陷进去,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从小没有接受经典教育、不具备健全人格的学生来说,这种电子黄毒的影响更为严重.

(二)大学生错误性认识造成的危害

大学生错误性认识不仅严重地影响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危害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影响整个民族命脉.

1.造成学生自我伤害,民族自尊自爱文化丧失

之毒正在严重危害青年的身体健康,使青年一代的免疫力下降,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后代.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2013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达1300万人次中,不包括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的人流数字,且重复流产很严重,50%以上未婚人流的女性来自于未婚青年学子.大学生缺失正常的性道德教育,有关性的知识只能来源于网络,更多的是来自不良的黄片,而恰恰是他们在这方面的无知,加重了“无知者无畏”的“勇敢”心理.那些并不靠谱的网络知识,使他们成为“人流”主力军.尽管人工流产的手段是成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给女性健康带来危险和伤害,可能导致盆腔感染、宫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等,会大大增加女性不孕的几率,甚至导致习惯性流产、继发性不孕、早产等,男女性病比例上升.2011年,世界避孕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女性中,有88.2%的人做过人流手术,18岁前做人工流产的女孩,患乳腺癌的几率将比其他女性增加110%.人工流产受损的不只是女性健康,也不只是女性尊严,其造成更深远影响的,是整个民族的生育文化.

2.造成青年学生心灵受到创伤,也使新生命受到伤害

在恋爱同居阶段,情至深处,一部分青年以身相许却最终没能换来婚姻的男女,往往在恋情失败后的许多年里,都会对爱情产生恐惧和迷茫,有可能逐步沦为剩男剩女.感情受挫后的悲观情绪,直接影响青年男女的正常心态,生活、学习、工作没精打采或者走神,沮丧、精神萎靡难以走出失恋或被抛弃的阴影,导致悲观厌食情绪产生,少数人甚至会衍生出轻生或犯罪的念头.

在发现自己怀孕之后,有两成以上的未婚女性会想过把孩子生下来;也有八成未婚女性会选择人流.对后者,本身就是在伤及一个还没成形的生命;而对前者,往往会在孩子生下后,又不知该如何面对父母、面对世俗,通常会将孩子送人或者采取极端行为将孩子亲手伤害,相信这些堕胎或伤害孩子的行为,将会成为一个女人一生的愧疚,行为过于极端,甚至会把自己送向犯罪的道路.

3.造成青年学生缺乏责任心和担当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年轻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培育成为“身心健康、聪明智慧、道德高尚,富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公民,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然而当今社会,低俗、媚俗、庸俗的品位和一些极不健康的文化内容已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年青一代的思想理念,青年一代在缺乏有效抵制和积极引导的情况下,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西方的糟粕文化,婚前同居已成为相当多青年人追求文化时尚和个性张扬的自我表现,同居未必走入婚姻殿堂,一旦有了新生命更多的人选择流产,人流堕胎在他们眼里也是司空见惯的,这种种现象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隐私层面,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中可以折射出青年人担当力和责任心的严重缺乏,缺少敬畏心和感恩心,带来的后果是家庭不和、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生命教育——传统文化引领的性道德教育的实践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承载着全体中国人的梦想.当代青年只有选择好人生坐标,才不会迷失自己!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应该懂得爱是高尚的、美好的、负有责任的.先有爱才有性,引导那些把性当成游戏的没有敬畏心的人学会去尊重对方和保护对方,这才是爱的真谛.因为爱情的本质揭示了对方的快乐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对方的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本课题组为加强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目前在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有效实践.

(一)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讲座

针对现状,笔者与团队从2016年初开始在本学院学生中进行了生命教育的尝试——传统文化引领的性道德教育,对在校青年学生进行了以《珍爱生命,和谐身心,圆满孝道,做有理想的青年》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将性教育融合于孝道教育、人伦教育、感恩教育和觉醒教育中,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引导青年学子真正明白安全美好的爱是洁身自好,是责任和担当,用翔实的数据和真切的事实让孩子们懂得生命的真谛.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震撼和对生命的认真思考,增强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得到了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目前该公益讲座已经走进甘肃省其他高校,到现在为止,接受生命教育课程的在校大学生已有3000余人,高中生也有数百人.在分享讲座的同时,课题团队成员还通过试卷调查、网络平台调查、座谈及听后书写心得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获得第一手资料,既为生命教育课程积淀案例,又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二)建立中华传统文化性道德教育网络平台,使更多学生受益

通过微信平台和空间及在线等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正能量文字或经典音频、视频,在关系方面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时时刻刻能接受正能量知识.

(三)引导青年学子长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定期参与公益活动

在性道德教育讲座的同时,引导学生坚持不间断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如读诵践行《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太上感应篇》《大学》《寿康宝鉴》等经典,尤其强烈建议青年学子长期坚持读诵《寿康宝鉴》,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并定期不定期地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参加禁赌禁黄和珍爱生命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公益活动,把所学经典和实际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

(四)创设师长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平台,给年轻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课题组和学生分享生命教育课程中,听讲的老师越来越多,家长的参与也越来越积极.至今参加过本课题组讲座的成人已达500余人,听完课程,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者明白今天孩子的诸多问题,其实是教育出了问题,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引领下性道德教育是目前学生和家长、老师非常需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为此,课题组目前也创设了成人性道德教育的平台,使更多的家庭受益,给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开发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课件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课题组开发出适合不同听众的教学课件,因材施教,使更多的青年学子受益.

(六)编写适合青年学子的性道德教育教材

课题组在传统文化讲座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适用于青年学子的性道德教材几乎是一个空白,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课题组积累了一些素材,设想编写一本适合青年学子的传统文化引领的性道德教育教材,从源头开始,引导青年走出迷途,这将是后续课题的任务,也是性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

课题组通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究,深切感受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当务之急,而传统文化引领的性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回归源头的教育,是唯一安全的教育,是根本的教育.相信不久的将来,传统文化引领的性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将成为防御青少年身心免受伤害的长城.

参考文献:

[1]李彦春.中外专家谈性教育 安全套安慰不了破碎的心[N].北京青年报,2004-11-29.

[2]周易,向南.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达1300万人次 大学生成主力军[N].北京青年报,2015-01-26.

[3]巴古.我国每年人工流产逾千万 近半数女性年轻未育[N].中国妇女报,2014-11-24.

[4]吕爽.“霞芳”的故事:人工流产低龄化之痛[N].瞭望东方周刊,2015-08-04.

[5]吴尚纯,邱红燕.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2010(5).

[6]刘晶晶,李斌,李培庆.网络泛滥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

[7]邱鸿钟.性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0.

传统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传统文化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传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2、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

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4、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5、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6、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