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疾病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核磁诊断价值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疾病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核磁诊断价值

【摘 要】目的:探析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与确诊率.方法:选取我院拟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确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率为90%(18/20),对照组患者应用B超检查确诊率60%(12/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确诊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可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准确确诊,同时对患者的病变结构、肿瘤范围均可清楚显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核磁共振;确诊率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一组疾病,包括侵袭性葡萄胎、葡萄胎、绒毛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在临床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滋养类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其凭借易操作且无损伤在初步诊断中较为常用,但是对于微小病变易出现漏诊或误诊.随着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普及应用,对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2].因此,我院选取40例拟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住院拟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为41岁,平均年龄为(34.29&plun;4.29)岁;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42岁,平均年龄为(32.29&plun;3.1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B超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严格按照B超检查标准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嘱咐其适量憋尿后行核磁共振检查,具体检查方法:采用1.5T Siemens anto核磁共振机与腹部线圈,大部分患者采取仰卧位头进行的方式进行扫描,少数患者(轻度幽闭患者)采取仰卧位足先进的方式扫描,扫描范围覆盖盆腔,上缘至从脐部,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平面.常规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2WI及T2WI抑脂序列,冠状位T2WI抑脂序列,矢状位小视野 T2WI与T2WI抑脂序列;扫描参数选择为激励2~4次,矩阵256×256,层厚6mm、层间距1mm,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可增加扫描序列[3];增强扫描均选择对比剂0.1mmol/L钆喷酸葡胺,注射速度为3mL/s,经肘静脉留置套管针后静脉快速注射,常规增强扫描序列为T1WI矢状位扫描,然后作T1WI轴位、T1WI冠状面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正确率进行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描述,行t检验,以SPSS20.0软件对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则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8例患者为侵袭性葡萄胎、6例患者为葡萄胎、6例患者绒毛癌、0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观察组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为:6例患者为侵袭性葡萄胎、8患者为例葡萄胎、5例患者为绒毛癌、2例患者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对照组患者应用B超检查确诊例数为12例,确诊率为60%.观察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10例侵袭性葡萄胎、3例葡萄胎、7例绒毛癌;观察组患者经病例检查确诊结果为:9例侵袭性葡萄胎、4例葡萄胎、7例绒毛癌,观察组患者应用B超检查确诊例数为18例,确诊率为9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确诊率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表现:良性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扩大、宫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大部分病变呈葡萄状或者蜂窝状改变,少数病变范围较小,则呈现点状异常信号,肿物内可见分隔影,分隔可大小不等,大部分较均匀,而囊性改变则出现长T1与长T2信号,滋养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呈现不同大小的水泡存在密切关系[4];肿块包膜完整,存在连续的子宫内膜信号,肌层出现受压变薄改变,这与病变未侵袭子宫肌层存在密切关系;子宫腔、肌层均为出现迂曲、增粗血管,此现象形成与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有关[5].DWI图像中呈现蜂窝状或者葡萄状改变使扩散不受限,与病变恶性程度较低有关.囊性成分增强扫描表现囊壁及多为分隔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大部分相同,而实性成分则强化不明显,其不强化的原因可能与水泡状结构扩张后血供缺乏有关.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为:病灶内存在杂乱T1、T2长信号,分隔不一,多见小囊内,与病理上多发囊变化坏死存在直接关系;包膜不完整的软组织肿块,呈现团块状,可见T2上呈高信号表现;子宫内膜信号呈不连续信号,肿块与子宫肌层的界限并不清晰,并已侵袭子宫肌层,部分患者肌层内可出现不规则行混杂信号影,显示病变已侵及子宫肌层深部;肿块周围存在明显迂曲、增粗的血管留空信号;增强扫描肿物囊壁及分隔可以明显强化,但仍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且肌层内病变可见蜂窝状强化.如图1所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确诊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B超检查的确诊率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应用核磁共振可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行有效诊断.

综上,应用核磁共振可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准确确诊,同时对患者的病变结构、肿瘤范围均可清楚显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玮,韩蓁,田雪叶等.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6):819-823.

[2]安瑞芳,方静.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与“二胎”妊娠[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04):469-473.

[3]翁丹,尹国武,张志培等.血管生成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01):49-53.

[4]南钰,刘宗谕,杨瑞琦等.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3):2683-2685.

[5] 李艳华,许敏,包满珍等.5-氟尿嘧啶治疗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毒副反应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5(08):1617-1618.

作者简介

宋佳(1983-),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事医学影像工作,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疾病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疾病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疾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2、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3、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4、中华神经外科疾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