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类论文范文例文 和《过去的年》阅读训练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阅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过去的年》阅读训练

湖南 向明康

过去的年

莫言

退回去几十年,在我们乡下,是不把阳历年当年的.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这一是与物质生活的贫困有关——因为多一个节日就多一次奢侈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

春节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节日,春节一过,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而春天的来临,也就是新的一轮农业生产的开始.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大人的事,对小孩子来说,春节就是一个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玩几天的节日,当然还有许多的热闹和神秘.

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他们的态度令当时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了.我想我的长辈们之所以对过年感慨良多,一是因为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而拮据的生活预算里往往没有这笔开支,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小孩子可以兴奋地说:过了年,我又长大了一岁;而老人们则叹息:嗨,又老了一岁.过年意味着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而对于大人,则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他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后来我在作品中,数次描写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场面,但写出来的远不如想象中的辉煌.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祭完了灶,就把那张从灶马上裁下来的灶马头儿贴到炕头上,所谓灶马头,其实就是一张农历的年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版印刷,印在最廉价的白纸上.最上边印着一个小方脸、生着三绺胡须的人,他的两边是两个圆脸的女人,一猜就知道是他的两个太太.当年我就感到灶王爷这个神祇的很多矛盾之处,其一就是他整年累月地趴在锅灶里受着烟熏火燎,肯定是个黑脸的汉子——乡下人说某人脸黑:看你像个灶王爷似的——但灶马头上的灶王爷脸很白.灶马头上都印着来年几龙治水的字样.一龙治水的年头主涝,多龙治水的年头主旱,“人多乱,龙多旱”这句俗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其原因与“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样的.

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但在孩子的感觉里,这段时间还是很漫长.终于熬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带着女孩子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带着男孩子去给祖先上坟.而这上坟,其实就是去邀请祖先回家过年.上坟回来,家里的堂屋墙上,已经挂起了家堂轴子,轴子上画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古人,还有几个像我们在忆苦戏里见到过的那些财主家的戴着瓜皮小帽的小崽子模样的孩子,正在那里放鞭炮.轴子上还用墨线起好了许多的格子,里边填写着祖宗的名讳.轴子前摆着香炉和蜡烛,还有几样供品.无非是几颗糖果,几页饼干.讲究的人家还做几个碗,碗底是白菜,白菜上面摆着几片油炸的焦黄的豆腐之类.不可缺少的是要供上一把斧头,取其谐音“福”字.这时候如果有人来借斧头,那是要遭极大的反感的.院子里已经撒满了干草,大门口放一根棍子,据说是拦门棍,拦住祖宗的骡马不要跑出去.

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后还是先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战战兢兢地打着战.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这是真正的开始过年了.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我母亲说,年夜里烧花柴,出刀才,烧豆秸,出秀才.秀才嘛,是知识分子,有学问的人,但刀才是什么,母亲也解说不清.大概也是个很好的职业,譬如武将什么的,反正不会是屠户或者是刽子手.因为草好,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个院子都照亮了.锅里的蒸汽从门里汹涌地扑出来.饺子下到锅里去了.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每逢此时我就油然地想起那个并不贴切的谜语: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下了河.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竿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回到屋子里,母亲、祖母们已经欢声笑语了.神秘的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活人们的庆典了.在吃饺子之前,晚辈们要给长辈磕头,而长辈们早已坐在炕上等待着了.我们在家堂轴子前一边磕头一边大声地报告着被磕者:给爷爷磕头,给奶奶磕头,给爹磕头,给娘磕头……长辈们在炕上响亮地说着:不用磕了,上炕吃饺子吧!晚辈们磕了头,长辈们照例要给一点磕头钱,一毛或是两毛,这已经让我们兴奋得想雀跃了.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我家原来一直包清朝时的铜钱,但包了铜钱的饺子有一股浓烈的铜锈气,无法下咽,等于浪费了一个珍贵的饺子,后来就改用硬币了.现在想起来,那硬币也脏得厉害,但当时我们根本想不到这样奢侈的问题.我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硬币,这是归自己所有的财产啊,至于吃到带钱饺子的吉利,孩子们并不在意.有一些孝顺儿媳白天包饺子时就在饺子皮上做了记号,夜里盛饺子时,就给公公婆婆的碗里盛上了带钱的,借以博得老人的欢喜.有一年我为了吃到带钱的饺子,一口气吃了三碗,钱没吃到,结果把胃撑坏了,差点要了小命.

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往往是你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出那半碗饺子.那时候我很想扮一次财神,但家长不同意.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多舛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上.

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滑了过去.

【赏析】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诺奖评委会给其获奖的理由是 “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叙写了自己童年时所过的“年”的具体情形.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过去的年,回忆了过年期间的几个重要日子,提到了大人和孩子对待过年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文章中,有事情的叙述,有场面的描绘;有人们的行动,有人们的观念;有细节描写,也有气氛概述,各个方面都写得细致入微,能把读者带回到过去的年的氛围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本文不仅仅能让读者了解并熟悉过去的年的种种风俗习惯,同时也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反思.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 “年”而言,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是除夕、正月初一这样的日子,依据时间往后类推,正月初二,正月初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似乎都属于“年”的范畴.

B、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待风俗、节令与节日都不像国家与社会制度那样具有外在的强制力,它们是建立在自然、生活、劳动与血缘的基础上的.

C、儒、道、佛以及其他民间宗教都可以居于“年”中,它们都参与到文化传承与生活方式的构建中.

D、年与春节是一种风俗习惯,其内容非常丰富,地方特色十分鲜明,具有开放性却不具包容性.

【参】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答题宜用排除法.阅读本文时,既要注意斟酌重要概念的涵义,又要注意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紧扣题干与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揣摩,则可以确定ABC三项的理解正确无误,应排除.不正确的一项则是D.因为“不具包容性”错,应是“具包容性”.

2、文章写出了“过去的年”的哪些特点?

【参】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大的能力.应该在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答题.文章对过去的年特点的把握超越了各地过年方式的差别,抓住了它们的本质.其特点在于“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文章也是从“美食的诱惑”“神秘的气氛”“纯洁的童心”这三方面去写过去的年的.

3、本文中,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除夕夜的哪些仪式和禁忌?

【参】

本题考查筛选和处理重要信息的能力.须在阅读中对相关内容做圈点勾画,才能准确作答.写除夕夜的过程是:穿新衣,点蜡烛(不能高声说话,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拉风箱),烧花柴,下饺子,祭祀天地神灵(点鞭炮,庆典,给长辈磕头),吃饺子,最好能吃到带铜钱的饺子.

4、文中的孩子与大人对过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参】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要整体把握全文思想内容,然后画出相关语句,再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其答案应为:孩子是盼望过年,因为那意味着又长了一岁,又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但大人们不喜欢过年,因为在困难时期“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而且“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他们正向着“衰朽的残年滑落”.

5、作者说:“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你认为施粥是一场盛典吗?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说法?

【参】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顾及“我”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特定时代,然后综合考虑拟定答案:幼年时的作者,还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没有意识到解放前庙里或慈善大户的施粥行为是为了解决穷人们的温饱问题,只想到用巨大无比的锅去熬腊八粥,众人饿着肚子,冒着寒风,排队焦急等待是一种盛况,所以幻想自己也能加入盛典中,可以暂时忘却饥饿和寒冷,但内心却是欢乐的.

张洁

变幻的云朵,悠悠的从我的头上飘过.我重又看见,在童年的幻觉中出现过的神话:骏马拖着的彩车,飘飘欲仙的美女,富丽堂皇的宫殿……我在心突然变得甜蜜,在那云朵里,我好像看见了童年时代的自己,那曾是可爱的小姑娘,光着脚丫,吧嗒、吧嗒的像我跑来,带着用毛笔勾画的眼镜,还有毛笔勾画的皱纹和胡须,张开没有门牙的嘴巴,嘎嘎地笑着,并且对我说:“你这傻老太婆,为什么要找我呢?我并没有离开你,我一直住在你心里.不然,你何以有一颗儿童的心呢?”

阅读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阅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

2、英语杂志在线阅读

3、杂志阅读

4、杂志在线阅读

5、期刊阅读

6、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