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颈性眩晕的中医药防治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中医药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颈性眩晕的中医药防治

高翔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伤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擅长:颈腰椎病、骨折后遗症、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脑病等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 :周三全天

目前西医采用扩张血管、镇静、理疗及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不甚理想.临床上颈性眩晕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

颈性眩晕是什么?

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电脑的普及,颈性眩晕症已成为门诊常见病症.颈性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好发于中老年,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中医药如何治疗?

临床上颈性眩晕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明显的优势.

强调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中药复方内服是中医治病的主流,也必然是治疗颈性眩晕的主要方法.颈性眩晕临床表现除颈椎病的特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外,主要表现眩晕、头痛、耳鸣、视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抑郁、紧张多虑、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 严重者甚至发生猝倒、昏厥等.

颈性眩晕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考虑到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发生,其基础在于颈部的病变,多由颈项的各类气血瘀阻等病理变化进而诱发眩晕等症,因此认为临床辨证中应首先归类于痹证范畴.同时进一步考虑到本病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均是由椎动脉供血受阻所导致,参《素问·痹论篇》中“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的观点,故而其病应在血脉,当属脉痹也.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椎动脉直接相关.由于在整个椎动脉循行途径中反复出入椎间孔,并存在较多的迂曲,因此椎动脉内血流易受其周围各种结构异常、颈部活动及颈背部软组织应力改变、血管内本身病变以及交感神经刺激等影响,而导致以眩晕及颈项板滞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因此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调整椎动脉周围的内环境,从而恢复椎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我们认为其与中医痹证理论中脉痹之血脉痹阻,气机失畅病机及益气和血的治则理论相符,治疗当予以益气和血为主的辨证施治.

辨证与辨病结合

辨证与辨病结合是现代中医学的特点,颈性眩晕在现代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既发挥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优势,又能吸收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评价治疗效果.不管病机怎样复杂多变,每个病都有其共同的变化规律和病机特点,从中医角度还没有体现出症状而疾病病机实际存在的情况时有,这时也需要有现代西学理论进行指导中医用药.

颈性眩晕的基本病因当为气血不足、气血失和,其本为虚;而其后因受痰、湿等邪,阻滞经气,久而伤津化火,或久病及瘀,进一步加重经脉闭阻,故其标为邪实.其病在肌、筋、骨、脉为重,脏合肝、脾、肾.痹症为本,而眩晕为表象.

中药内服为主配合手法以提高疗效

中医有两千多年的经验积累历史,对颈性眩晕这种临床疑难证,应尽量发挥中医治疗手段丰富的优势,多方位治疗,以提高疗效.

推拿、手法等手段对该病也有明显的效果.脊柱平衡手法是导师施杞教授在“痹证学说”和“经筋失衡学说”的理论指导下,融会石氏伤科与王氏武术伤科的特长,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而创立,具体分为理筋、正骨、通络三步,配以揉、拿、滾、提、松、扳、摩、抖、捏九法,故又称“三步九法”.它能调和气血,祛痰化淤,疏风通络,解痉止痛,摄养脏腑,缓解、纠正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是施杞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

治疗与康复相结合

导引是病人通过自身锻炼,达到治疗及巩固疗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导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后,总结了一套“施氏12 字养生功”,其中的搓颈、松颈等法对颈部的肌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该养生功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致力于现代医学机理研究

中医中药来源于临床实践,其优势亦在于它的有效和实用,在现阶段解决临床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中医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的思想,也是为了从本质上治疗颈椎病,虽理论体系不同,但大量有效的中药和方剂,无疑亦给现代研究颈性眩晕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但目前在中药治疗机理方面研究不多,其疗效观察往往仅局限于临床表现, 客观化指标较少,许多中药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机理尚待进一步阐明.另一方面, 适于验证中药疗效的颈性眩晕动物模型尚未建立, 阻碍了其研究进展.总之,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将进一步提高对颈性眩晕的疗效.

中医药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医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医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医药临床杂志

2、中医药信息杂志

3、中华中医药杂志

4、现代中医药杂志

5、世界中医药杂志社

6、中医药导报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