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志愿服务模式下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视角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志愿服务模式下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视角

中图分类号院G641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16871/j.cnki.kjwhb.2018.01.008

摘 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笔者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视角,拟从志愿服务的定位、指导、协同、激励等方面探索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关键词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Mode of Volunteer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ZhangJun

Abstract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to practical education.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education and productive labor and soci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part of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dhering to the unificationof theoretical learn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ocial practice,and adhering to learning from the people in practice, is theonly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writer intends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from the aspects of orientation, guidance, coordination and motivationof volunteer service.

Key words volunteer service;practical education;system construction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总书记曾指出,青年是引风气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他在2013 年5 月4 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号召广大青年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2013 年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总书记指出:“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在该校团委的组织下,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努力创建“大医精诚青春志行”中医药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项目实施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育人效应.笔者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视角,拟从志愿服务的定位、指导、协同、激励等方面探索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1 志愿服务特色化定位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该校始终坚持依托和彰显中医药专业特色,将中医药的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将中医药的便廉优势转化为惠民优势,通过开展中医药爱心义诊、知识讲座、文化科普、社会调研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该校把项目的建设目标定位在重点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专业服务,培育健康咨询、健康宣教、养生保健服务、中医义诊咨询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依据志愿者的专业学科特点和服务熟练程度,成立多个层次的服务队伍,重点在中医科学知识宣传、季节养生知识宣教、按摩推拿、针灸、耳穴、拔火罐、中医养生气功演示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深入宣传安徽中医药大学多家附属医院的中医传统医疗服务特色和实力,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信息咨询,得到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成为志愿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坚实后盾.由此也成为助力学校驻地政府开展民生工程的有力助手.

2 志愿服务专业化指导

中医药志愿服务是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必须要有专业化作为指导和支撑.单凭大学生志愿者一腔热情,无法完成志愿服务的任务和目标.为此,该校在全校范围内聘请了具有丰富中医药临床经验和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一批专家学者组建志愿服务导师团,聘请了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青年医生组建志愿服务人才库,助力中医药志愿服务专业化.专业力量的介入,一方面使志愿服务本身可信赖、可保障、安全性高,使服务对象可参与、可受益;另一方面从育人效果来看,加强了师生教学互动,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青年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

校团委积极对接学校教务部门,对志愿服务队伍配备的指导老师进行认真细致的选择.重点选择在学校担任教学任务的附属医院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担任每次志愿服务的导师,使得导师在带领学生们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既能发挥良好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又能及时通过实际操作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志愿者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服务中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和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同学而言有效建立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桥梁,从而实现了导师、志愿者学生和服务对象的三方受益.

校团委组织志愿服务的导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非服务时间积极开展培训,将志愿服务通识培训与专业技能技巧培训结合起来,分阶段、分年级、分步骤进行,努力打造一只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为提高志愿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满意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志愿服务社会化协同

为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合力,该校按照“社会所需、服务所能”的原则,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打造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社会力量为志愿服务活动注入量能.“募集社会资金扶持志愿服务项目”、“承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成为该校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协同的两种重要形式.目前,该校同合肥市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高新区、新站区等地方政府签署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有效承接了省“博爱在江淮益行计划”、合肥市疾病防控中心“肺结核病防控宣传”等社会公益项目.

社会化协同在争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社区的传播,将中医的科学知识和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正确态度向最基层进行宣传,提升该校在驻地的影响力.该校志愿服务队伍在驻地的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通过协助驻地政府成立政府监督管理下的志愿者联盟组织,自觉接受政府的引导,获得了驻地区域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保障,引导驻地学校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形成联动合力,使得服务活动的提供更加方便灵活,实现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最大程度的匹配和对接,消除了传统志愿服务中容易出现供需脱节的矛盾,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整体效率,产生社会影响力较快较明显,有助于志愿精神在学校驻地的传承.

通过社会化协同增强该校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影响力,服务对象的配合度和依从度得到了提升.项目开展以来,服务活动在该校驻地基层社区形成的辐射影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团队与服务对象社区管理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形成良好互动,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4 志愿服务榜样化激励

该校在组织志愿服务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引领着校园生活的风尚追求.该校大学生华佗爱心社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大学生优秀社团、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爱心华佗进工地”“中医中药基层行”等活动被评为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该校志愿者齐亚军坚持从事中医药志愿服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代言人”“安徽省十佳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志愿者周瑞致力于儿童青少年性教育与预防艾滋病公益宣传,被授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爱心大使”,并先后荣获“全国校园公益风采大赛”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首届“艾·健康”青少年微视频大赛特别奖.

该校通过树立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的典型,凝聚了一大批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不断充实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服务活动形成了大一新生志愿者参加积极培训、大二志愿者踊跃参加实践,大三志愿者提供经验指导的良性循环,获得成熟的人力资源.依托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学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社会声誉、提高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促进校地共建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目前该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可以获得学校认可的“第二课堂”学分.由此形成对志愿者学生的服务主体意识的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从内心中认可服务活动的意义,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看成感恩祖国、回馈社会的优良精神品质体现,进一步促使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稳定,保证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能够长期坚持.

编辑张效瑞

中医药大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中医药大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医药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大学物理杂志

2、大学论文题目

3、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4、大学心理学论文

5、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6、大学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