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文范文文献 和从知识传递走向深层建构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知识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从知识传递走向深层建构

摘 要: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取需要从知识传递走向深层建构.教师应该精心而不过度地设计并驾驭常态课堂,通过点拨、评价、引导等,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本质、合伙探索研究主题、灵活选择解题策略、充分掌握思想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识传递深层建构

史宁中教授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三句话:“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从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取显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需要从知识传递走向深层建构.因此,在小学这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精心而不过度地设计并驾驭常态课堂,通过点拨、评价、引导等,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即实现“不教而教”.具体而言,要做到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本质、合伙探索研究主题、灵活选择解题策略、充分掌握思想方法.

一、深入挖掘知识本质

所谓“知识本质”,是指知识本身内在的基本特征.常言说“教的曲子不灵”,真正本质的东西是要靠自己悟出来的,否则即使记住了概念与命题,也只能是“小和尚念经”,很快会遗忘.只有真正感悟了知识的本质,并围绕知识的本质这个内核积累相关的思维和实践经验,才算真正具备学习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练习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按1∶2的比缩小后的图形.因为原来的是一般三角形,所以很多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形状都发生了改变,导致解题错误.究其原因,是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意义,即将图形所有的边(实质是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应地放大与缩小——这样才会使图形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在此题中,三角形所有的边应当包括“三角形的高”;很多学生忽略了这一隐含条件,导致解题错误.了解情况后,我迅速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几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轻松解决了这一难题——

师同学们,把一个三角形按1∶2缩小,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生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师既然大小变了,那决定三角形大小的是谁呢?

生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说得对!那么,你们认为到底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把这个缩小版的三角形画出来呢?

生我觉得应该把底和高先确定好.

(大多数学生点头称是.)

师如何准确画出底和高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几分钟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画图方法,得出结论:原图中高与底的交点把底分成了两部分,我们就把这两部分分别按1∶2缩小,然后在交点处画出对应的高,最后连接另外两条边.)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两道题:(1)画出这个三角形按3∶1放大的图形;(2)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按1∶2缩小的图形.

(学生练习、反馈,正确率相当高.)

我相信,经过这样的教学,即使过一段时间再让学生做类似的题目,他们也不会遗忘.因为学生已经真正掌握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意义,知道要抓住决定不同平面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要求来解题.

二、合伙探索研究主题

佐藤学教授说,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所以,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环节,师与生、生与生应该是完全沉浸在探索中的合伙人关系.学生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一项研究任务的合伙人,才会真正产生研究的积极性,主动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在所有人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思维活跃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乐于参与的情境,做一个智慧的指挥家,气定神闲地“指挥”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参与进来,演奏一曲完美的思维碰撞交响乐.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总复习”时,由于相应单元概念较多,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概念进行整理,并根据所整理的知识网络图互相考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中出现了很多的数学概念,现在我把它们都展示出来.(出示:倍数、因数、偶数、奇数、公倍数、公因数、质数、合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本单元内容并尝试整理这个单元的知识网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整理.其间,教师参与部分弱势小组的整理.5分钟后,教师先请一个小组上台交流,再让其他小组补充、修善,最终形成了一张知识网络图,如图1.)

图1

师根据这张网络图,你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生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

生最大公因数怎么求?最小公倍数呢?

生5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生你会把60分解质因数吗?

……

(在相互考问中,学生还补充了一些知识网络图中没有出现的概念,如“分解质因数”“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最后,在交流碰撞中,学生顺利解决了所有相关问题.)

课后,很多学生和我说:“这节课上得很痛快!”我认为,他们一定是因为体会到今天的学习是自己积极参与的,才获得酣畅淋漓的痛快之感.

三、灵活选择解题策略

数学是一门思想性、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数学,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结论更重要.简单一点来说,数学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遇到问题时会从自己掌握的各种本领中迅速找出合适的策略.学活的知识,记活的结论,会活的应用,是从表象层面对核心素养价值体现最直白的解释.掌握策略并能根据不同问题的特点选择策略,是学生学习新知并转化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学生通过例题(“王大叔围花圃”问题)的学习掌握了一一列举的策略,并且通过“练一练”第1题(“音乐钟发出铃声”问题)的解答感受到一一列举策略的解题作用后,我设置“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环节,通过“结构不良”(具有挑战性)的追问和拓展题目,让学生关于策略的思考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入——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内容,那到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呢?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题.(出示一组题,见图2)大家先独立阅读、思考,再判断是否适合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如果适合,请尝试解答.

1.汽车2小时能行驶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2.学校食堂某天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小洪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3.小芳有下面4枚邮票:8角、8角、1元、1元.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不同的邮资?

图2(学生凝神思考,按照要求完成.5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讨论.)

师思考刚才的学习环节,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在解决问题时要主动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生我觉得在解题前要想好适合的方法,所以我感觉解题策略的选择很重要.

生当遇到用列举策略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先分类再列举.

两个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何时利用列举策略、如何利用列举策略,能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可以说,此时一一列举作为策略,才真正在学生心中形成.三道不同特点的拓展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在经历判断选择、分析比较后,形成“用适合的策略解决适合的问题”这样一种灵活的解题意识,也发展了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四、充分掌握思想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举一反三地学会解决一类相似的问题,甚至触类旁通地学会解决更多相关的问题(获取相似、相关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一旦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并习惯于在生活中应用,那么他们就具有了数学的思维,以后的数学学习一定是轻松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渗透诸如“把条件写成算式”“带着符号搬家”“简易列表找对应”“从小到大有序想”“从后往前倒推”等一系列数学思想方法.

如学完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下面各数中,能与4、5、20这三个数组成比例的是()

A. 10B. 12C. 16D. 20

大多数学生都选出了正确答案C.但是当我询问他们是怎么思考的时,出现了以下三种回答:

生我就随便把20乘4,然后再除以5,正好算到16,就选了C.

生我是把答案的几个选项一个个试过去的,当试到C时,就成功了.

生我先仔细看了一下题目,发现20应该是这个比例中最大的数,4应该是这个比例中最小的数,我想到了老师以前教过我们的“大数配小数”的方法,就让它们相乘,得到80,再除以5,就算到了.

这三种回答反映出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养成的数学思维习惯以及具有的数学学习能力的真实差别.第三位学生能迅速抓住题目中隐藏的解题突破口,利用“大数配小数”这一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思维过程清晰、严谨,思维目标明确、直接,显然思维能力更胜一筹.可能在小学阶段,这三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不大,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提升,他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相当重要.

如教学“爬楼梯问题”时,我就向学生渗透了“从简单开始想起”的数学思想方法——

(出示例题:小明爬楼梯,他每次能向上跨一级或两级,如果楼梯有10级,他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学生经过商量讨论,得出结论: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帮助思考.)

师如何从简单的情况想起?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可以先列举出楼梯台阶总数分别为1、2、3、4、5时,走法总数分别是多少,再仔细观察,从中发现规律,再利用发现的规律推算后面的结果.

(教师出示小组合作“研究单”:①小组长带领成员共同参与展开研究,并记录研究过程;②整理研究思路,准备汇报.学生自主探索,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完整的列举过程,注意突出有序列举,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注意突出猜想与验证,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沈曙,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数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海门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知识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知识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知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2、知识窗投稿

3、知识经济杂志社

4、知识窗杂志

5、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6、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