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相关论文怎么写 和李仁续和温州模式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温州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温州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李仁续和温州模式

温州农村改革试验,温州模式问世和发展,李仁续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到1994年,李仁续先后担任温州市(温州地区)农委科员、经营管理科科长、市农委副主任、市乡镇局局长和温州市试验区领导小组成员,以及温州市农经学会会长、温州市社科联常务理事、省乡镇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和全国乡镇企业协会理事,为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撰写了众多的理论研讨文章.在1987年建立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区之前,农委是市委农村改革的主要参谋,温州农村改革的大量工作是农委在做,农委又主要是经营管理科在做;在温州试验区建立之后,农委、乡镇企业局都参与了温州改革试验的众多工作.李仁续在八十高龄回忆当年难忘的改革经历时说:“从1979年到1994年,我很荣幸作为农委和农口的一份子,能够参与到温州的农村改革试验,这是一段难忘动人的经历,也是一段见证温州农村发展历史奇迹的经历.”

这期间十五年的工作经历充分证明,李仁续是当年温州农村改革有为官员的出色代表,也是当年温州本土温州模式研究的杰出人物.我与李仁续结识30多年,在温州农村改革和温州模式问题上志同道合,深知他的作用和贡献.

积极探索,新华社发长篇通稿点赞

李仁续是一个与温州模式孕育和问世有缘的人,也是一个与温州模式研讨和发展有缘的人,他积极参与和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研讨温州模式的论文,伴随了温州模式的问世和发展,也直面了温州模式的争论和非议,回答了各种各样的责难和误解.

1986年9月23日,新华社曾发了一篇令人瞩目的报道,称赞浙江省温州市3000名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干部,敢于突破传统理论观念的束缚,坚持在改革实践中开展理论研究,为“温州模式”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新华社在这篇报道中,把时任温州市农委副主任李仁续,作为这3000人的一位出色代表特意地加以介绍点赞.

李仁续的农村改革理论探索,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开始的.

李仁续最早探索的是包产到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温州农民突破“一大二公”的传统体制,要求“包产到户”的呼声日渐高涨.时任市农委主任周方权审时度势,于1980年春天,委派李仁续到瑞安县高楼公社石隆大队蹲点调查,研究番薯园山地“包产到户”问题.李仁续与瑞安县农委李士辉一起到石隆大队蹲了多天,然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基本观点是“山地可以放开,允许包产到户”.1980年9月,浙江省农委召开地区农办主任会议,周方权和黄月沪、李仁续三人参加,周方权就带去的石隆大队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作了一个发言,鲜明地讲山区可以“包产到户”,当即在会上引起激烈争论.反对温州发言最激烈的是一个温州临边地区农办主任,他在会上大声说道:“我那里讨饭也不搞包产到户,要搞包产到户请到温州去!”值得欣慰的是,省农办领导并没有否定温州代表的发言,使得周方权和李仁续他们对推行包产到户坚定了信心.在省农办会议后不久,温州70万亩番薯园山地,都普遍实行了包产到户.而山区的“包产到户”这把“山火”,也很快烧到平原大地,冲破了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核算单位的人民公社体制.

此后不久,李仁续和市农委的同事,就投入到对温州各地包产到户的调查和总结,先后撰写了平阳县(现为苍南县)钱库公社包产到户的调查报告和温州郊区南白象公社完善包产到户的调查报告.为了后一篇调查报告,李仁续和周方权一起,在南白象公社居然蹲点了整整3个月.调查报告长达三四千字,被省农委收于所编撰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查材料选编》,下发全省各地,上报国家农业部.

作为长期在温州农口工作的干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李仁续追随着“温州模式”的发展足迹,在、省级和本地、外地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并连续被聘为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特邀研究员,还担任了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成品.

李仁续不只是自己探索研究撰写论文,还曾长期担任温州农经学会负责人,主持《温州农村经济》杂志的编辑出版.这本杂志,可以说是最早研究探讨温州模式的一本杂志,也是集中研究探讨温州模式的一本杂志,为温州模式的孕育、问世和发展,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坚持唯实,把被扭曲了的理论扭回来

当年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流通成了一个关键的环节.许多农民看准时机,纷纷让包或转包土地,到县城以至全国各地经商.不少人认为这是“弃农经商”,瓦解了土地公有制.甚至有人疾首痛呼农民都去做生意了,谁来种田?

农民经商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给它唱赞歌还是泼冷水?李仁续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对过去“弃农经商”的批判记忆犹新.可是党在新时期的新路线,给了他一个对过去工作进行反思的有力武器.他深感农民离土经商,是农村摆脱自然经济的可贵一步.因此,1979年4月,他(时任经营管理科副科长)就和另外两个同志一道,对所谓“劳力外流”问题进行调查探讨,向省地领导提出了“放宽对剩余劳力管理的政策和措施”的建议.过了一年,又写了一篇题为《合理安排富余劳动力出路问题》的论文,发表在《浙南日报》上.

尽管这些论文都明确提出,要允许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可毕竟还只是间接涉及到农民经商问题.1983年,李仁续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经商的几种方式,以及其内在的经济关系,写出了《剖析农民商业的兴起》一文,较早地从理论上肯定了它的作用.他在这篇论文中明确地提出,农民商业“将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同存在”.这篇论文,在浙江省第二次农经学术讨论会上交流时,犹如给讨论会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广泛好评.

这一炮打响了,李仁续深受鼓舞.他又对农民经商中争论最大的问题——农民供销员的功与过的问题,作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和探讨,撰写了《离农经商是历史一大进步》一文.他发前人和他人之未发,观点之新颖,论据之独特,都是从来没有过的.《浙江农业经济》杂志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农业经济丛刊》也转载这篇文章.中国展望出版社还把这篇文章收进了《乡镇经济手册》一书中.李仁续的这篇论文,闪耀着出色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光荣地被省农业经济学会评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温州模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迸发勇气,敢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框框”

随着温州农村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的发展,雇工经营在温州农村普遍出现了.有人指责:雇工就是“剥削”,农民企业家就是“新生资本家”.如果看待评价雇工问题,成了社会的一大热门议题.

李仁续整年累月在农村跑,家庭工厂雇工现象刚出现,他就敏感地注意到了.从发展农村工业的实际出发,他觉得应允许家庭企业雇工.可是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理论上还从没人研究过,牵涉到的政策性规定又是全国性的,不是自己几句话所能说清楚的.而到了1982年以后,当社会上对雇工议论纷纷的时候,李仁续深感再也无法“只做不说”了.李仁续思虑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破门去说.办法是:请实践帮忙,请导师指路.

他走遍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达的区乡,调查了几十个不同类型的经营大户,深入剖析雇主与雇工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借以从中引出新的理论结论.

他翻开一篇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重读革命导师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论述,认真比较在不同社会制度下雇工的不同性质,用以奠定自己论文的基础.

他还找热心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人士交谈,听取大家对雇工问题的见解,从中吸取“营养”.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一篇长达7500字论文完成了,题为:《关于农村雇工经营问题初探》.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温州农村雇工经营的四种形式,论述了雇工与剥削、雇土与雇工制度、当前的雇工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联系与区别,明确提出:当前农村出现的雇工经营,对国民经济利多弊少.对其利其弊,他又作了令人信服的论证.

他鲜明地提出:以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为背景的雇工经营,不可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相反,有利于促进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社会主义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经济过渡发展.

他还独到地发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越是雇工大户,走向联合经济的有利因素越多.只要引导得当,就应放手支持.因而对雇工人数,不应人为限制.

他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提交给市委领导参考.接着,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送交杂志发表.1983年6月,由杜润生主持,一个全国性的以“雇工经营是否合理?是姓‘社’还是姓‘资’?”为主题的学者讨论会在西安召开,李仁续作为温州代表,应邀出席了讨论会,并在会议上作了一个关于温州雇工问题的讲话,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雇工经营作了一个大胆的肯定,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反响.时任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他在雇工问题上表达了不少支持温州探索的观点,后来还将温州的种种经验融入到了所主持起草的几个1号文件中.

不能说李仁续的一篇论文对温州农村商品生产发展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也不能说李仁续的理论观点都那么准确,他其后也在生动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然而有一点同样可以肯定:这一篇关于雇工问题的论文在理论界是开了先声的.

李仁续在理论上有所突破的,不只是雇工一个问题.他比较早地提出了“长途贩运不是投机倒把”的观点,又比较早地提出了“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条条”和“本本”,对温州农村以至全国的改革都有某些作用.新华社在一篇报道中明确指出:《关于农村雇工经营问题初探》等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对支持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些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在随后的两年之内,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曾三次邀请李仁续,参加该室召开的讨论雇工等问题的专门会议,并安排他在会上作长时间发言.

精心探索,准确科学地把握事物的脉搏

李仁续在温州模式理论的探索中,非常注重论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986年在全国理论界,出现了一股温州模式研究热.可是在研究中,却都碰到了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一一温州模式的成份问题.

有人采取的办法是回避,可是那样无法在理论研究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也难以回答别人的责问.

有人根据表象轻易下结论:温州模式就是个体经济,个体经济就是私人经济.

有人讲的似乎就有点离谱了:香港是一国两制,温州也可以是一国两制.言下之意,就是资本主义.

即使在温州,也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应堂堂正正讲私有经济性质,一种意见认为对新时期的家庭经济要有新的认识.

李仁续深感问题的严重和担子的沉重.他下决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一个新的回答.

早在1984年,他曾提出过“统分结合”的观念,为学术界所接受,被不少报刊所报道.如今他又带着问题,到农村中去沉了几个月.他一边调查研究,一边分析经济关系,终于得出了一个新结论:温州模式是以新式合作经济占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结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

李仁续根据大量材料,通过深入研究和精心探索,写出了一篇论述温州模式的新论文——“温州模式的要意与实践”,把温州模式表述为:温州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家庭工业为主要形式,以小商品为主要开发目标,以社会购销为轴心,专业市场和小城镇为枢纽,依托地域性或者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充分运用在计划经济控制下的资金、技术、劳务、产品的市场化手段,来搞活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机制模式.

李仁续的这个概括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得到了不少权威人士的认同.当年国家农业部长何康接到李仁续此文送阅稿,于1986年1月18日批示:“你的‘温州模式的要意与实践’一文,不错,有新的见解,拟批请政研室登有关刊物或印发有关领导参考.”(不久该文就全文刊登在农业部政研室刊物上,并获当年温州社科成果一等奖.)

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为:一是“温州模式的要意和特征”,包括经济形式家庭化,经营方式专业化,专业生产系列化和生产要素市场化,服务环节协作化;二是“温州模式”的经济作用和政治意义;三是“温州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四是完善“温州模式”需要研讨的问题.这是温州一篇最早着手论述温州模式的文章.该文于1984年开始写作,1985年上半年写成,1986年1月起在浙江和多家刊物上发表.

1986年夏季,在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之前,李仁续不惜遭受非难,大胆宣传自己的观点.当有人讲温州为什么不能像香港那样一国两制时,他马上提出了,严正声明温州不需要走资本主义,而是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作制.1987年1月,在《经济日报》和《世界经济导报》联合发起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讨论会,他用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数据,作了“温州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新型合作经济”的发言,并向《世界经济导报》记者发表谈话.他满含感情地提出:“对于以家庭承包为表现形式的农业经济,我们早已确定了它是集体和个体的双重经营的性质,那么,是否能将这一观念延伸到工业生产和流通等领域,认可温州的家庭企业也同样具备集体和个体的双重性质呢?”这个大胆又公开的反问,其实也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肯定,一个面向全国干百万人的公开肯定.

李仁续科学概括、直面非议,精心呵护温州模式的事情,还有不少:

当有人说家庭工业“力单势薄,风吹雨打一场空”时,他和郑达炯合作,撰写了一篇题为《家庭工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章,刊登于国家农业部刊物( 1984年);

当有人议论“农民经商是不务正业”时,他和黄加劲合作,撰写了《农民离农经商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一文,刊登于国家级刊物《农业经济丛刊》(1984年);

当有人非议“挂户经营”是“挂羊头卖狗肉”时,他写文章肯定“挂户经营”是“非农业双层合作制”,文章收录于《中国文库》一书;

当有人质疑农村商品市场超越经营权限时,李仁续写文章提出“生产要素市场化”的新观点,认定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需有一个由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组成的完整的市场体系(1985年);

当有人怀疑股份合作企业是“单个资本集合体”未能改变其私有性质时,李仁续写文章肯定其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乡镇企业,是乡镇企业的一种经济制度创新.

不久,李仁续关于股份合作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双层经营和合作制的创新一一非农双层制的思考》,又在全国性刊物和各地刊物上发表,更为全面深刻地论述了股份合作制的巨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李仁续还曾为柳市大声呼喊.1982年,柳市遭受到严重打击,争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陷入了到底是“进”还是“退”的危急时刻.1984年4月,李仁续和中国社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黄西谊等人,对柳市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撰写了《柳市以家庭工场为基础的乡镇工业的调查与思考》一文,大声疾呼:退,无论对柳市人民还是中国农村来说都预示着严重后果;进,才是出路所在.柳市可以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组合,在今后新的城乡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批示我赞成这些意见.中国社科院农经所编印的《农业经济情况》,作为当年第十一期的带头稿全文刊发.

李仁续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研讨,让他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1986年6月14日,书记处创立联产承包制“两权分离”的理论家林子力一行到温州考察,李仁续陪同他深入温州农村各地调查研究.仅仅过了半个月,林子力就邀请李仁续到北京,到他工作的研究室向大家介绍温州农村改革的情况,并当场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疑问.1986年10月,时任国家农业部长何康一行到温州考察,市委安排李仁续向他汇报温州农村改革有关情况,何康对李仁续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两年,农业部所召开的两次全国乡镇企业大会,都邀请李仁续与会介绍温州农村改革情况.李仁续抓住机会,每一次都尽情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受到到会各地代表的欢迎,为温州模式走向全国立了一功.

温州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温州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温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