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简论大学课堂的实现形式以课堂讨论法为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本文是一篇关于课堂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简论大学课堂的实现形式以课堂讨论法为例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大学课堂对高校实现办学理念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高校在教学中应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对高校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法的相关探究,明确课堂讨论法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课堂讨论法在我国高校运用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路径如下:基础教育层次应广泛引入课堂讨论法;大学应开设关于课堂讨论法的课程;应构建讨论逻辑体系,创新思维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课堂;课堂讨论法;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13-02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培养理念.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以及后来的书院教育都注重自由讨论的价值,各路学者、学生在相互争辩与诘难中,思想的火花迸发,知识才愈发丰富.放眼现在,即使在大学的课堂里,教师依然起主导作用,引导整个课堂的进展.本应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为何成为教育“接收器”?学术界对于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具体到实施阶段仍然充满荆棘.

一、大学课堂采用课堂讨论法的必要性

课堂讨论法的英文表达为“seminar”,根源为拉丁文的“seminarium”,原意并不是“讨论会”或“讨论法”,其拉丁文的本意为“温床”“发源地”,之后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意指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讨论,研究学术问题.美国教育学家Stephen D. Brookfield 和Stephen Preskill认为讨论法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并在此过程中保持适度的严肃与嬉闹.”自古希腊开始,讨论就长盛不衰,并随之在学校中被广泛采用.进入21 世纪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广泛采用课堂讨论法,其存在形式是教师依然为主导,但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多年的实践,课堂讨论法在大学课堂运用的益处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堂讨论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大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并能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心理学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的过程包括个体知识建构阶段与合作性联合建构阶段.在个体知识建构阶段,个体分别将他们自己的心理模型与目标材料相比较,并将个人的心理模型与其他人相比;在合作性联合建构阶段,合作者之间试图协调在前一阶段检测到的差异,讨论的结果是对其个体心理模型做调整,每个差异被局部处理.步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倾听渠道.课堂上的讨论,能够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也是自我展示的方式,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同时,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通畅的讨论,必定会私下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与研究,在分小组进行的探讨中,更是能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树立团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与知识水平

课堂讨论法看上去是学生自己的课堂,与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时,老师并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课堂的讨论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充满了各种教学技巧.在此过程中,老师的地位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这时候才更加需要教师作为中间人进行课堂讨论与课堂进程的准确把控与调节.除此之外,在开展讨论前期,如何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讨论状态,如何设置相应问题引导讨论方向以及教师何时恰当地介入同学们的讨论等,都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就考虑充分.同时,课堂讨论的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课堂秩序维持好,学生才能在紧张兼自由的环境中“论有所成”.学生进行讨论时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则容易引发课堂秩序的混乱,需要老师不断进行协调,才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所以,此时的课堂讨论更能体现高校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教学相长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原则,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更能体现.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教师的知识也必须更新换代.首先,要想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本课程领域的新发展以及重大问题系统掌握,才能提出适合讨论的问题.另外,在课堂讨论最后,老师需要对最后的讨论结果进行及时总结,适当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课堂讨论法过程中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三)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完善课堂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体系相对单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一直占据主要位置,讨论法在课堂的应用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体系,也缺少充分的实践案例.因此,必须要让真正的课堂讨论法在大学课堂流行起来,将师生从死板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将学生的思想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大爆炸的碰撞中形成新的火花,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我国课堂体系多元化提供新的借鉴与发展途径.

二、课堂讨论法在大学课堂中的困境

(一)讨论不足,存在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讨论是我国大学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中连续的一环,就不能为讨论而讨论.部分大学采用课堂讨论法并不是真的发现其对学生发展的好处,而是盲目跟风,看到别的大学采用了,就不管不顾地采用,其课堂讨论法顺利进行的保障措施并没有及时到位,学生的讨论成了闲聊,老师成了课上多余的存在.这样的课堂讨论既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又忽略了教师的辅导地位,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教师自身没有领会课堂讨论法的真谛,盲目运用课堂讨论,把采用讨论法看作是一个教学步骤,仅仅给予学生自行交流的时间,就直接进入自己的讲解,很少听取学生的个人意见.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机械地划分讨论的对象与停止讨论时间,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与传统教学本质无异,无法在大学课堂的教学中真正实现讨论法的价值.在这样的课堂上,讨论法只是个过程和形式,其优势与价值无法体现,大学的课堂依然处于“满堂灌”模式.

(二)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参与度不高

采用讨论法极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偏离讨论的轨道,甚至把讨论的时间当成了闲聊时间.讨论法在我国的大学课堂中无法充分实现其价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课堂讨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缺失.在中小学阶段,课堂讨论是“奢侈品”,为了追求所谓的成绩与升学率,大部分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没有养成课堂讨论的习惯,却在他们进入大学后,要求学生掌握课堂讨论的技巧与方法,遵守课堂秩序,这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没有根基,如何能树立知识的高楼大厦?此外,还可能形成另一种局面:主体参与度不高.真正进行问题讨论时,学生如果对讨论法缺乏正确的了解,很容易把自己当成陪衬,多数成为倾听者,而不是主动参与,反而觉得积极回答的同学是在“出风头”,如此一来,整个课堂的氛围将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不会迸发新的观点与见解.

(三)学生性格各异,增加讨论难度

大学课堂的学生人数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性格更是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性格强势,极易在进行讨论时与对方产生摩擦,更有甚者,会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学课堂讨论进行中并不少见,如果课堂讨论变为此种状态,那么课堂讨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课堂讨论的重点在于多样性的存在,而不是将某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大家.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学生性格问题,但如果从客观角度分析的话,造成这种现象还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小对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训练.正确的课堂讨论应该更能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促进多元思想在大学课堂充分涌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并通过讨论过程的阐述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四)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模糊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双方定位模糊,课堂讨论过程中就会涌现诸多问题,例如: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效率低下等.教师在讨论中应该将自己定义为课堂引导者,课堂讨论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考量确定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承担起整个话题的讨论,同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根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状况,随时做出调整,在恰当的时间介入到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找到讨论的重点,防止讨论过程中方向跑偏.如果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围绕中心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适时地退出引导,将更多自由的时间交给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副驾驶与驾驶员的关系,一堂课的进行应该由学生来推动,教师作为“副驾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提醒与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翁,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总结者与适当的调和者的角色.

三、课堂教学法在大学课堂运用的思考

(一)基础教育层次应广泛引入课堂讨论法

首先,要想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掌握讨论方法,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让学生从小接触讨论,学会讨论,吸收正确的课堂讨论理念.在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会有合作课与讨论课,讨论的内容虽然各异,但是目的却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重成绩,轻能力”的想法,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因为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自我分辨能力还不强,还不能提出好的题目来进行讨论,老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对讨论内容要仔细思索,避免滥用讨论法,造成讨论题目价值不大或无价值,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老师要选择有意义的话题,将课堂讨论从表面逐渐引领到实际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不要死板地提出问题,要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同身受地提出自己观点与意见,日积月累,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如何选择讨论的内容.要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甚至辩论.简言之,有对话,有甄别,有取舍,讨论才有收获.

(二)大学应开设关于课堂讨论法的课程

对于已经错失在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阶段掌握课堂讨论法的学生,大学应该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并鼓励学生选课.对于没有掌握讨论法如何运用的老师,学校应该强制其参加选课,与学生共同上课,或者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课堂讨论法”中的“讨论”近似于对话,并且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既然如此,掌握一些对话的技巧就是必要的.在上课期间,该门课程的老师可以在讲解课堂讨论需要注意的事项之后,安排学生在课程上进行现场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选修这门课的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上课,观察学生在实践讨论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将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讨论、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开设此门课程的益处最大化.

(三)应构建讨论逻辑体系,创新思维模式

现代教学过程中,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更受青睐,同时也是大势所趋.课堂讨论法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双向性,打破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获得能力的提升.为了充分体现课堂讨论法的价值,教师的知识水平与课堂组织能力势必需要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难点重点.其次,对于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提前有所防备,最好制定紧急预案,以防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最后,教师应利用空余时间,翻阅与课堂讨论法相关的书籍资料,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逻辑框架,并在之后的课堂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充实此框架,使自己有关讨论法在课堂运用的逻辑体系日益完善.同时要理智对待社会高速发展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吸收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创新教育教学思维模式,与时代接轨.

重知识轻能力的时代在逐渐远去,大学课堂更应成为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熔炉.学生能力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课堂讨论法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理应得到高校的重视,只有这样,中国高等教育未来才能更加光明与美好.

参考文献:

[1][美]Stephen D. 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实用讨论式教学法[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4-7.

[2]汪航.合作学习认知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2):438-440.

[3]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

[4]周丽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讨论法”面临的境遇分析[J].教学研究,2010(1):78-80.

[5]方旭.课堂讨论要有实效[J].当代教育科学,2006(6):58.

[6]樊义红.当前高校转型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课堂讨论法”为例[J].教学研究,2015(6):84-86.

(责任编辑:宋佳)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简介:吕玉环(1990-),女,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

课堂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课堂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高效课堂论文

2、父母课堂杂志

3、课堂内外杂志社

4、新课堂杂志

5、课堂内外杂志

6、父母课堂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