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故宫珍宝大总管:一家五代宫中人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此文是一篇故宫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故宫珍宝大总管:一家五代宫中人

故宫珍宝大总管:一家五代“宫中人”

文/黄滢

出东华门右拐,到长安街左拐,50分钟后回到位于东三环外的家里.没人知道,那个和他们擦肩而过的老人,满身故事.

6月22日下午2点,故宫东华门一处僻静小院中,一位白色衬衣、黑色西裤的老人持伞而出.闷热了一周,大雨正袭击北京城.雨滴敲打灰瓦,又顺屋檐砸落,一个个小水坑像一把把小雨伞.

这是故宫文物管理处,统管紫禁城珍宝文物.最北边那间独立的屋子就是这位梁金生先生的.一桌、一柜、一沙发,加上69岁身材魁梧的梁金生,小屋几无空地.

梁金生“入宫”整整38个年头了.1979年他进入故宫工程队,5年后调入保管部(文物管理处前身),2008年退休后,又被返聘.

宫里有个捐献馆

身为曾经的故宫文物大总管,若在平时,他才不管外面是风是雨,什么事都没他手里的文物资料重要.但今天,他要去参加一位农民的追思会——这是故宫历史上首次为一个农民举办追思会.梁金生必须去.

撑着伞沿太和殿东侧北上,经箭亭,过景运门,梁金生的去向正与人群相反,突来的大雨让很多游客不知所措,一涌向南面的广场.很快,梁金生走到景仁宫——这个康熙帝的出生地,现在是捐献馆.梁金生太熟悉这里了.从1939年到2005年2月,共有682人向故宫捐献了33400多件文物.这些数字是他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1985年11月,河南农民何刚在自家院子里挖出一缸银器,找到梁金生,全部捐给了故宫.经鉴定,这缸银器共19件,均为元代酒具,正好弥补故宫馆藏元代银器的空白.故宫给他颁发了“捐献证书”,还有8000元奖金及1000元路费.2017年6月22日,梁金生正在赶过去参加的追思会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农民,他不久前意外故去.

1984年进入保管部工作之后,故宫接受的每一件捐赠之物都要经过梁金生的手.2005年,故宫把景仁宫辟为了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取“景仰仁德”之意设立“景仁榜”,刻有各色捐助人士,商贾名人,政客学者的名字,还有农民何刚.

13491箱又64包

景仁宫东边紧挨着延禧宫,《甄嬛传》中住过此宫的小主结果凄惨,事实上这里确实劫难不断.道光二十五年,一场大火把延禧宫烧了个精光.宣统元年重修,结果修到一半,大清就亡了.1931年,故宫博物院在这里建了一座文物库房,是当时“条件最好的库房”,专门存放不易保存的书画、瓷器与金银制品.

不料库房还没怎么用上,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搬迁就开始了.这段辗转直接关联梁金生的爷爷与父亲.

1933年2月5日夜,北平戒严,神武门外一箱箱的珍稀文物被搬上板车.几十辆板车秘密拉向火车站.夜很深,没人敢大声说话,微光下,一个身材细长的中年人一遍遍地核对箱子上的编号.

他就是梁金生的爷爷梁廷炜.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告急.故宫决定转移文物.数十万件文物,装了13491箱又64包,打包就用了一年多.

每次核对到书画文物,梁廷炜尤其细心,他甚至发现自己的父亲与爷爷的作品就在其中.梁家祖上为宫廷画师,供职于如意馆,到梁廷炜已是第三代.1924年年底,溥仪被逐出宫,临时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对清宫旧藏文物进行系统点查.熟悉清宫书画收藏的梁廷炜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黎明时分,梁廷炜随文物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故宫文物离开北京后,先存上海,后转南京,抗战全面爆发后,又分三批西迁入蜀,直至1947年6月全部东归南京.十余年,文物走到哪儿,梁廷炜及一家人就跟到哪儿.

就在大家期盼着能早日回到北京时,梁廷炜接到密令,挑选精品文物分三批运往台湾.1949年1月6日,招商局的海沪轮载着梁廷炜和第二批1680箱文物离开了大陆.他走时还带走了梁金生的奶奶与两个叔叔,以及哥哥梁峨生.当时,梁家人都觉得这次去台湾只不过是又一次迁徙.哪料自此一别,不但国宝分散两岸,梁家三代也骨肉分离、阴阳两隔.

1972年,梁廷炜在台北去世.15年后,大陆的梁家人才得知消息.1993年,梁金生去台湾见到了家人和爷爷的同事.老人们告诉他,文物抵台后,大家买的全是最便宜的竹制家具,很多文物箱子甚至都没有打开过.直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大家才意识到,怕是回不了家了.对故宫文物尤其重视,1954年底亲自视察,还在文物库房门口与梁廷炜等人合影.

在国宝西迁的过程中,梁廷炜17岁的大儿子、梁金生的父亲梁匡忠也“入宫”了,成了梁家第四代故宫人.与父亲分别后,1953年,他从南京调回北京故宫,继续负责文物的清点、定名,至2002年彻底退休.

因为家里有这层“海外关系”,梁匡忠很少提及往事.他用特殊的方式纪念国宝西迁:长子是在国宝押运到四川峨眉时生的,取名峨生;长女在国宝押运到乐山(古名嘉定)出生的,取名嘉生;接着是金生、宁生、燕生.

梁匡忠每天都坐5点最早的一趟公交车上班,神武门外没有站点,但司机每次都主动为他停车.小学时,每每假期,梁金生都提着饭盒进宫给父亲送饭,顺便在宫里逛一逛、玩一玩,“就跟自己家一样”.

1978年梁金生从内蒙古插队归来,一心要进故宫.因为超龄1岁,31岁的梁金生进了故宫工程队,成为一名瓦工.每个春天,他都要爬上宫院屋顶,用红色的瓦刀灰把琉璃瓦的缝隙重新压一遍,这个技术百年未变.他远眺藏书阁及北京城,时常想起爷爷.脚下彩色琉璃瓦被日头晒得很烫,军绿胶鞋踩上去滋啦啦的响.

“天字一号文物”

雨越下越大,打断了梁金生的回忆,他加快脚步继续北行.约莫10分钟,来到神武门边的一排灰色平房,这是“东长房”.1984年,梁金生离开工程队,被调到保管部时,就在这里办公.

正是在东长房内,梁金生第一次见到了爷爷参与编辑的三本文物目录——《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故宫已佚古物目录二种》和《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此后,梁金生开始了与祖父、父亲相同的工作——点查文物,追寻遗失珍宝.

翻开《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一册第一页,“天字一号”文物赫然纸上,竟然是一个二层卧榻凳,也就是皇上的垫脚凳.

“天字第一号文物就是这么个玩意儿!?”梁金生很纳闷,他跑到库房去找,发现了好多个大同小异的“二层卧榻凳”,根本分不清.

后来梁金生明白了,当年清室善后委员会以《千字文》顺序给故宫文物编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乾清宫对应天字,坤宁宫就是地字.而进到殿里第一眼看到啥就记录啥,于是有了那个“天字第一号文物”.

若干年后,梁金生参观台北故宫,发现文物编号竟然还是这套“老号”,仿佛乡音未改.漂洋过海的国宝,“都是故宫的”.

记号可以对抗漂泊.三份故宫文物目录就是这样的记号.

从1924年11月到1930年3月,清室善后委员会花了5年多的时间,点查清宫物品117万余件,编纂出版了6编28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这可以说是故宫最早的账目了.其间1925年7月,在点查养心殿时,发现了一束《赏溥杰单》和一束溥杰手书的《收到单》,加上此前发现的《诸位大人借去书籍字画玩物等糙帐》,据此出版《故宫已佚古物目录二种》和《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公开发行,希望众人知晓,促使遗失文物早日回宫.

故宫文物遗失过几波.尤其溥仪退位前,紫禁城偷盗成风,而最大的监守自盗者竟然是溥仪本人.当时,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溥仪就挑出最好的,赏给溥杰.溥杰每天上完课,一定会从宫中带走一个大包袱,连续5个月,天天如此.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就开始追回散佚文物.先是接收了溥仪在天津旧宅和东北留存的东西,又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的形式进行征集和收购.1945年,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从长春伪皇宫中流出,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卖掉13亩的宅院,凑足240两黄金买下.1956年,张伯驹将收藏品中的8件珍品无偿捐献给故宫,其中就有《游春图》和同为清宫旧藏的《平复帖》.

上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的过问下,从香港重金购回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以及唐韩滉《五牛图》等国宝级文物,交给故宫珍藏.

自从在东长房第一眼看到两册已佚目录,几十年来,它们从未离开过梁金生的书桌,翻动,魂牵梦绕.

每次,见到书画大家徐邦达、启功等老先生,梁金生都要问一问: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线索?还有哪些地方可能存着咱的宝贝?

每次,有清宫旧藏回宫,梁金生都会如前辈一样在“目录”上画一个圈,代表这个东西回来了.梁金生看着圈,也看着空白,一个个数,再一个个数.

“古物目录上有1870件文物,已佚书籍书画上有1000余件文物.但我们在上面画的圆圈还不到100个.”

“把画留给故宫吧!”

1995年,梁金生“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上多了一个重要的圈圈.

这年秋季,一天,北京瀚海公司拍卖会正在举行.京广中心可容纳800人的大宴会厅被撑得满满的,走廊过道都是人.

梁金生和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也出现在拍卖席上.平时穿着休闲的梁特意穿了套西装.买家与媒体知道他们是故宫的,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大家都想知道故宫要买啥?

拍卖会过半,梁金生和杨新不时低头耳语,却一直没出手.

“《十咏图》,660万元起拍,有没有人加价?”拍卖师喝了口水,开始311号拍品的拍卖.

梁金生马上举手示意.

“故宫出手了!”现场顿时热闹起来.

随即,另外两位买家也举牌加价,梁马上追加.别人加价时,举的是手里的牌号,梁金生举的却是一支随身携带的钢笔.三方一直抢夺.

“1800万.”梁金生又一次加价.

“别争了,把画留给故宫吧!”竞拍席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故宫!”“故宫!”……现场突然响起热烈的口号.杨新站起来向人群微笑示意,梁金生则紧盯着其他两位买家.

“1800万,第一次!”“1800万,第二次!”“1800万,成交!”拍卖师砸下了小锤子,梁金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十咏图》是北宋张先的画作,据说张先一生只画过这一幅图,原本一直收藏在紫禁城,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其盗出宫后,偷运到长春.伪满洲国政权覆灭时,《十咏图》被窃,此后50年不知下落.得知此次拍卖会上有《十咏图》后,故宫下定决心,花多大的代价,也要让它“回家”.

这是故宫首次参加拍卖会,也是梁金生第一次代表故宫参与竞拍.回到办公室,梁金生拿出《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翻到记录《十咏图》的那一页,小心翼翼地在上面画了一个圈.

故宫换不换文物?

雨还没停,在东长房前,梁金生转弯往西,过了神武门,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漱芳斋.漱芳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乾隆帝没事就在此听戏.屋内装修完好,多宝阁上的摆件全是真文物.故宫有重大外事接待,一般都在此举行.

1996年,一位拄着拐杖、带着翡翠戒指,个子高高的美国人踏进了漱芳斋的大门,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三册珍贵的宋拓本《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始刻于北宋,里面收录了历代书家102人共计420帖,被誉为中国“丛刊帖始祖”.据传,《淳化阁帖》总共10卷,历经劫难,存世极少.得知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手里有《淳化阁帖》时,启功先生曾脱口而出:“我不见真本,死不瞑目!”

9月10日,安思远收藏碑帖珍品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当月底,安思远就要带着《淳化阁帖》离开中国.有没有办法让安思远把阁帖留下来?梁金生日思夜想.

9月27日,在首都机场航站楼,时任国家文物局外事处主任王立梅为安思远送行.她问安思远:“是否有意出售《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绝不出售,若用故宫的朝珠等珠宝来换是可以的.”安思远如此回答,“在未收到文物局的信函前,我绝对不处理《淳化阁帖》.”

换不换,拿什么换?

故宫专门开会讨论.有人说拿重复的藏品换,有人主张用九龙壁的瓷器换,还有人希望做工作,让安思远捐赠.也有人不同意换:“我们不能太‘贪’.一般的东西交换,他不干,好东西换走了,咱们也没有了,那怎么行?”

梁金生也反对交换.他留意到安思远手上的那枚翠戒成色极好,是“宫里也没几件儿”的好东西.用一般之物交换,安思远怕是看不上.况且,“他那儿是藏品,咱们这儿也是藏品,他那儿(藏品)重要,咱们这儿就不重要了吗?”

为此,梁金生把故宫库藏的珍宝类文物1120件,各类朝珠247件挨个儿整理了一遍.他把结果上报给国家文物局,提出“博物院是以文物为其生存的根本……我们提倡爱护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因此,以文物换文物,“不可取”.

梁金生主张买.故宫每年都有文物征集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笔钱的数额是1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宫里的老人描述过当年盛况:每天清晨,文物商拉着成车的文物等在神武门外,排着队等着故宫挑.那个时候,总能淘到宝贝.故宫曾经以200元的买入4件书画,4件都是一级品.

经济条件好了,故宫的文物征集费也在跟着涨,从1万变成10万、100万、1000万.但文物的涨得更快.若要收购特别重要的文物,故宫会要求国家文物局财政支持——故宫负担该文物购买的20%,文物局出资80%,从故宫上交的门票收入中直接扣除.若文物局也经费紧张,故宫就得自己想办法.1996年,梁金生代表故宫购入一副清宫旧藏的元代法书,500万的,分了三次才付清.

这件事,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拟定了多个方案,一直没谈成.2003年,有感于中国方面的诚意,垂暮之年的安思远以450万元的将手中的三册《淳化阁帖》卖给了上海博物馆.

阁帖虽未进故宫,但总算回归.

台上台下一片哭声

6月22日下午,沿着红墙继续往西走,从故宫东南角东华门边的办公室出发后20分钟,梁金生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位于故宫西北角的建福宫花园.这里曾是清代帝后休憩之所,藏有大量皇家珍宝.1923年11月,一场大火烧毁了这座皇家花园,无数珍宝也化为灰烬.

历代皇室,包括故宫建院后相当长时间,文物都存于地上,冬春风沙、夏季高温,条件很差.1990年,故宫地库启用,内设大小库房百余座,单是防盗门就价值不菲.文物大批量转移到地下,清理登记是个难题.

辛苦征集回来的文物,不允许有一点闪失.2004年,故宫迎来第五次大清理.对就要退休的梁金生来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我跟院长都急了,必须得把文物清理工作当成中心工作.”

从2004年到2010年,故宫有近200人,天天穿着“紫禁城”牌儿的蓝大褂,穿梭在不同的库房殿堂之间,一座座库房、一件件藏品、一张张卡片、一页页账目地核对.仿佛当年梁金生的爷爷做过的工作.

过去,故宫记账靠手写,年代久远,翻看账目时“5”和“8”经常分不清.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他法,只能重新数一遍.总账和各库房的分账有时会不一致,到底是谁出了错?又要把数十年来进库和出库的东西全都核一遍.好几次,梁金生派人去其他博物馆查:当年故宫拨交给你们到底多少件?还有时,账对上了,东西找不到了……

故宫前副院长李季曾说,梁金生把文物的编号看得比命还重,若想让他销一个号或者加一个号,比登天还难,简直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架势.

2010年12月,当梁金生走出清史馆的瓷器库房,完成最后一项验收报告的审核,故宫有了建院以来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1807558件(套).

几代故宫人萦绕心头的大事终于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成了.在故宫召开的总结大会上,没有欢歌笑语,台上台下一片哭声.

外人难以想象,弄清故宫所有文物的艰难程度.

“我觉得我特难过,好不容易这么整一次.”梁金生还是不满足.

2008年,60岁的梁金生退休了,但他寻找文物的工作还在继续.2013年,购入隋人书《出师颂》10年之后,一位藏家将一副元代的《出师颂》题跋捐献给了故宫,实现了两件珍宝的合璧.

至今,梁金生每天8点准时到办公室上班.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翻一翻手里的两本已佚目录.梁金生总觉得文物是“活”的,那些好不容易“回家”的文物,得小心伺候着.在他的主持下,地库里专门设计了一个缓冲间,一件书画要从恒温恒湿的地库里拿出来,得在缓冲间放个一两天,再进行包装、运输.

那些还没“回家”的东西,他总惦记着,也许哪天就会突然冒出来,他得时刻准备着.

6月22日下午5点,结束了农民何刚的追思会,梁金生回到办公的小院.锁上门,骑上“工龄”14年的自行车.出东华门右拐,到长安街左拐,50分钟后回到位于东三环外的家里.没人知道,那个和他们擦肩而过的老人,满身故事.

(钱峰荐自《看天下》)

故宫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故宫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故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