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论文范文资料 跟文化认同语境下舞龙运动的传承和保护以黄龙溪火龙灯舞为例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运动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文化认同语境下舞龙运动的传承和保护以黄龙溪火龙灯舞为例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丰富表现形式与内涵,舞龙运动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一项民俗体育活动,而“火龙灯舞”是各种舞龙运动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通过对“火龙灯舞”的传承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火龙灯舞”这项民俗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员流动性较大,原有的特色性逐渐消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其传承和保护力度不断下降;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全球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火龙灯舞”传承与保护的当务之急.文章以黄龙溪“火龙灯舞”为例,站在文化认同的角度去研究舞龙运动的传承与保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了解认识舞龙运动文化这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使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从而促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蓬勃发展.

关键词:文化认同 “火龙灯舞” 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7—0107—041 龙与龙文化的起源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均以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自豪.龙,在很多的地方代表着祥瑞和神圣,舞龙更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不仅是中华民族中的幻想之物,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这种并不存在的吉祥物.在中国人的心中,龙是神圣的,崇奉龙并且舞龙.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也是数不胜数,龙艺术形象的发展是极其漫长的,中国人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观点去创造龙的艺术形象,所以创造出来的龙也是千姿百态.但基本的定性均按照“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虾或虎、项似蛇、腹似蜃、耳似牛为定型定化的标志”.[1]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也存在着与中国类似的龙文化观念”.[2] 在大多数东方人的心中认为龙是人造的,而在西方龙是由各种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的.龙的寓意也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在东方龙代表着神圣、祥瑞,具有惩恶扬善之本领,在西方相反,它代表着邪恶,常与正义人士为敌.关于龙的传说,在世界各地也存在着不同的版本,据资料显示在西方关于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4000 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当时的龙为邪恶的化身,不畏惧任何人,最后由太阳神将之处死,分解其尸体,从而形成 了天和地.而在数百年后,希伯来在《圣经》中关于龙的描述亦采用了关于恶龙的传说.

2 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舞龙文化的研究也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舞龙运动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和向往.人们运用舞龙的形式表达了对龙的崇敬与希望,渴望通过舞龙给人类带来丰收与和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凝聚的精华,其影响深远.舞龙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舞龙活动不仅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及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更是一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舞龙运动作为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一直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

“随着华人的迁移,舞龙运动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龙的种类繁多,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并由此形成灿烂的舞龙文化 ”.[3] 现阶段舞龙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更多的在于它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媒介.在中国盛大喜庆的节日中,舞龙表演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舞龙表达出人们的喜悦和祝福.而舞龙文化更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在其来源、配饰、造型、服饰及配乐中都蕴含着龙文化的底蕴.

舞龙运动气势磅礴、雄浑豪迈.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运动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以龙为媒、以龙会友甚至以龙促贸.随着经济、体育、文化进入全球化,舞龙这项体育项目引起了越来了越多的人士关注.而对舞龙运动的研究,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有学者如:陈喜富、黄振鹏(2005)[4]、段全伟(2006)[5]等对舞龙运动这项体育活动提出了一些见解.他们对中国传统舞龙运动产生的社会基础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对舞龙运动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探讨舞龙运动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舞龙运动发展的历史起源、社会基础、政治形态、宗教信仰等方面.

在中国文化领域中的龙,并不是指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而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人文动物.在中国封建社会,每一位帝王都称自己为龙.当时的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均保留着过去人们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龙王庙.虽然这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龙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时至今日,每逢喜庆节日,各式各样的舞龙活动在城市街道、乡村码头缤纷上演.

3 “火龙灯舞”的寓意及相关研究

“在川西大地上也有一支独特的舞龙队伍,这支独特的舞龙队伍便是位于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古镇的火龙灯舞表演队,‘火龙灯舞’也叫‘烧火龙’或‘舞火龙’” .[6] 火龙灯舞以舞龙为载体、以燃放烟花为主题,是一种民俗娱乐方式的总称.黄龙溪火龙的造型取其图腾龙的样式,“由蛇身、鹿角、虎眼、狮鼻、牛耳、鸡爪、马鬃、鱼鳞等构成,整条火龙由龙头、龙宝、龙身、龙尾四部分九节构成.在制作材料的选用方面,居民总结历代人们的经验采用竹子、木头、布料、布带、等巧编精扎而成,一般高为1.6 米,长为18 米”.[7] “每年从正月初二晚上开始到元宵节烧火龙送龙回东海为止,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整个民俗活动的”.[8]

何谓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亦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一般来说祖籍的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是相互依附着的”.[9] 对于黄龙溪古镇的居民来说,“火龙灯舞”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火龙灯舞文化是文化中的珍品,它的特殊价值在于由展示民族文化而生的竞技性、观赏性以及特殊的教育性.在欣赏火龙灯舞表演的同时,给人们的感受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包含其中的民族历史文化.在获得感官上享受的同时,心灵与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作为一种民俗活动,火龙灯舞不仅仅是人类智慧与天赋的凝聚,更多的展示了人类对于创新、向上、团结等优良品质的追求.火龙灯舞源于民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的直接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黄龙溪‘火龙灯舞’也于2008 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10]

随着人们保护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士也积极的参与到火龙灯舞文化的研究保护行列.在相关资料中发现关于火龙灯舞文化的研究更多的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角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研究火龙灯舞在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管理方面等多方面的问题.如:解宪生、舒云久、张晓林、何汛(2009)[11]、张晓林(2011)[12] 等.面对日益淡化的火龙灯舞文化,文章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体育舞龙运动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舞龙运动的传承与保护,并对舞龙运动的传承与保护模式进行建构,根据建构框架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运动在传承过程中的困境,并为火龙灯舞运动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实施路径和保护措施.

4 文化认同视角下“火龙灯舞”的传承与保护4.1 “火龙灯舞”的发展现状

据《仁寿县志》和《华阳县志》载,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方去”,先人们根据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独具民族民间特色的“火龙灯舞”——“烧火龙”.黄龙溪“烧火龙”源于东汉,盛于南宋.经过对火龙的扎制、装饰、舞姿、配乐、表演程式的完善,到元朝更广为流传开来,时代相传,构成了今天的“火龙灯舞”,成为古老龙灯会中的一项大型民间文化活动.

“火龙灯舞”是起源于民间,并兴盛于民间,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民间文化,它来自于民间,理应回到民间并得到老百姓的认同.然而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在对“火龙灯舞”队伍的管理体制中实行由政府监督、私人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所有的演出和对外宣传都是由承包者负责.“火龙灯舞”作为一项具有浓郁特色文化气息的民间体育项目,在给当地带来一定利益的同时,由于对火龙灯舞的宣传力度不够,表演的性质逐渐商业化,和百姓的距离在逐渐增大,使得黄龙溪火龙灯舞的文化气息日益淡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气息.而火龙灯舞能够传承至今,得益于当地艺人的传承体系,然而,时至今日,由于多方面主客观的因素,真正参与舞龙的人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而真正懂得舞龙的人少之又少,参与表演的人员参差不齐,身体素质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无法真正的投入到舞龙训练和表演中.而技术动作单一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并且大量的人员选择外出打工,导致了火龙灯舞在传承中出现了断代的现象.

4.2 文化认同视角中“火龙灯舞”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4.2.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面对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火龙灯舞这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过程中, 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这一角色是不容质疑的.政府方面需要用锐利的眼光深入挖掘火龙灯舞这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做好火龙灯舞的保护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专业的火龙灯舞表演和比赛队伍,将舞龙工作升级为职业化,以舞龙为生.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火龙灯舞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政府在火龙灯舞保护工作中必须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慎重地制定各项保护政策, 平衡各方面的要素, 尤其是黄龙溪政府近几年正在开发旅游文化产业, 更应该注意并处理好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发两方面的关系, 避免龙经济吞食龙文化的悲剧发生.

4.2.2 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融入社区活动

火龙灯舞是发源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 保护和发展火龙灯舞也理应充分结合民间特色,充分与大众生活相结合;也理应注重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 以扩大其民间影响力.将“火龙灯舞”融入黄龙溪社区全民健身的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调动广大基层百姓参与火龙运动的队伍中,激发其保护与传承火龙文化的热情,增强人们对火龙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扩大火龙发展的群众基础,营造社区火龙运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群众参与范围的扩大,火龙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扩散,有利于古镇文化的传播,带动古镇文化旅游经济效应的深层次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双丰收.在火龙灯舞表演艺术加工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间艺术的特点和当地的民间习俗, 充分结合民间艺术与舞台艺术, 让艺术服务于人民, 回归于人民.在火龙灯舞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在原有的月薪制的基础之上实行每场表演后奖励制,积极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成立多支舞龙表演队伍,各队定期进行比赛,选取最优秀的队伍作为表演的主力,在各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这样不仅保障了表演的质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这一民间传统的体育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4.2.3 推动火龙灯舞走入校园

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当代青少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将“火龙灯舞”推广进入当地学校,通过组建校园表演队的方式,参与校内外各种文化节日活动,借鉴以学校为主体,以古镇为中心,辐射四周地域为方向的重要载体, 扩大火龙文化影响力.这不仅在学校校园内起到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塑造了学生火龙锻炼积极氛围,推动了文化特色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构建,而且有助于扩大“火龙灯舞”的社会影响力,调动社会群众对火龙认知度和火龙运动积极性,为火龙文化传承孕育了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而且学校通过对学生的教学把火龙灯舞文化深入到各村各户,并将火龙灯舞传播出去,提高火龙灯舞在民众间的认同感.并且学校要大力引进关于火龙灯舞的扎制、彩绘以及制作铁水或礼花的民间艺人,通过开展传统工艺教学这一课程,使传统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保证接班人永不断代.因此在学校开展火龙灯舞的教学是传承和保护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有效措施.

4.2.4 做好关于火龙灯舞文化的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

作为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一的火龙灯舞,要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色不断加强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民间活动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不同文化的精髓,促进文化的交融与渲染同时也要扩大火龙灯舞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吸引力.面对市场经济中的文化交流,深入挖掘火龙灯舞的文化特色,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促进文化交流.民间文化的对外宣传和交流离不开社会媒体的介入,所以在积极探索火龙灯舞文化发展道路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媒体的介入,完善火龙灯舞文化对外交流和宣传工作,深入挖掘火龙灯舞的民间艺术文化特色, 并利用现代化的舞台艺术包装手段, 让民间艺术充分走上现代舞台,走进民众的生活.

运动论文范文结:

关于运动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运动营养学论文

2、运动期刊

3、关于洋务运动的论文

4、新文化运动论文

5、运动杂志

6、洋务运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