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研究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湖南科技大学生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大学研究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湖南科技大学生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高文华[. 收稿日期:20170901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JG2015B08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4YJA880043)

作者简介:高文华(1962–),男,湖南宁乡人,教授,主要从事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研究.].,姚京成,廖和平,刘俪喆,谭艳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对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建设的目标.通过整体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教学、严格课程管理、重视教学监督、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实践,构建了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提出了“四导三化五环联动”的课程建设模式.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生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1,2].2014年湖南科技大学获批为国家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为进一步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健全学校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实际,开展了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1 现状分析

学校目前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目前,在校各类研究生2 315人,开设研究生公共课21门,专业课287门,选修课572门.经过长期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具备了较好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基础.一是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学校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5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选49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272人.二是具有一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学校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等8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8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一批校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和较合理的运行机制.制订并实施了系列研究生课程建设制度,构建了分层管理的课程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过程检查和教学督导,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但是,和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相比,研究生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内容前沿性仍需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课程建设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还十分欠缺等[3-5].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任务.

2 建设目标

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要求,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改进课程教学,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加强课程教学监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保证所有课程“合格化”,建设一批“优质化”课程,培育“精品化”课程,逐级推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 建设措施与成效

3.1构建了“四导三化五环联动”的研究生课程建设模式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研究生课程,构建了“四导三化五环联动”的研究生课程建设模式.

1)明确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四个导向”.即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导向;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导向;以尊重研究生成才为中心的人本导向;以不断增强研究生课程内容前沿性的前沿导向.

2)确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三化目标”.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保证所有课程“合格化”,建设一批“优质化”课程,打造具有一流水准和示范效应的“精品化”课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五个环节”.充分发挥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课程管理、教学监督、师资队伍五个方面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整体联系和互相促进.

3.2 构建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学科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学校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研究生诉求、毕业生反馈和学科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于2015年5月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启动了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学科前沿、社会需求、知识结构、综合素养与能力等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整体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标准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博士、硕士学位及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和标准,分层次、分类别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博士研究生人才,课程设置注重前沿性与研究性;硕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与基础性,增加研究生方法类、学术实践类、研讨类课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注重先进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增加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内容.

2)完善培养方案.遵循“强化基础理论、突出实践与创新、着重综合素质”的原则,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的内涵和前瞻性,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研究生诉求、毕业生反馈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吸纳高年级研究生参与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已获一级学科授权的均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保留二级学科,基础理论课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照各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

3)优化整合研究生课程资源.建立开放性与竞争性的课程设置申请机制.整合跨学科、跨学院的优质课程资源,立足学科前沿,主动服务社会需求,鼓励课程体系建设的交叉与融合,分批建设面向全校的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面向不同学科类别的大类课程和多学科共选的多科性课程,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鼓励应用学科和专业学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实践课程.

4)加大研究生课程建设力度.推动培养方案“落地”,强化各类课程建设.统筹兼顾,以培养方案课程清单为依据,从课程的论证、审查、设计开发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逐门落实具体课程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切实保证课程建设效果,使研究生真正从中获益.培育特色精品课程,每学院建设1门精品课程、1门跨学科课程与1门网络公开课程,建设30门左右精品课程,资助出版20部左右研究生教材.

3.3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科发展水平、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教学效果,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重视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前沿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总结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知识生产过程的理解.加强方法论的传授,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

2)注重师生教学互动.激发研究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性,明确教研教改项目组成员中必须有研究生,激励研究生参与教学设计,明确研究生要参加教学测评.重视课程教学互动,营造师生间平等互助的学术氛围,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小而精的研究生自主学习板块,激发和提升研究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积极引入研究前沿.邀请校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应用、管理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强化前沿知识在课程教学教研中的作用,并将研究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情况纳入学分体系.积极开拓国际视野,推进原版教材双语教学,聘请国外、境外专家主讲研究生专业课程或企事业应用、管理专家讲授实践课程,实现研究生课程内容与前沿接轨.

4)持续深入推进公共课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课程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讲授方式,采取基础理论学习、专题讲座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硕士研究生英语学分调整为5学分,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减少层次和课程门数.

5)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推进专业课改革.强化“学科前沿讲座”类和“专业技术前沿讲座”类课程.授课形式由校内外专家和行(企)业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鼓励各专业与校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应用、管理专家联合开发课程.要求专业学位各领域至少开发一门以行(企)业专家为主讲教师的实践性课程.

6)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完善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体系,从教师授课技能、硬件设施、学习资源等方面加大研究生课程支持服务建设.因材施教,根据研究生志趣、能力和知识储备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和交流.建设校内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兄弟院校联动共享平台、实践基地支持培训平台等研究生教学服务平台,加强与兄弟院校、实践实训基地的交流与联系,促进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接轨.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设研究生教学数字化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为研究生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公开化和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

3.4严格课程审查,完善研究生课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审查机制.完善研究生新设课程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新设课程的申请流程与考核方式.以学科前沿性、社会需求性、可持续发展性为参照,对申请新开设课程进行全面审查,并通过教师资格审核、课前试讲、课中督导、课后反馈的方式充分考察新开设课程的含金量与实用性.

2)实行课程动态调整与淘汰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在课程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咨询、监督、指导和评估,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个人自查与学院审查、督导检查与研究生评教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确保课程符合培养需要.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审查,对不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或教师,要坚决予以调整、淘汰.2015年度硕士研究生课程共增加81门,删减71门.

3)加强研究生选课管理.一是引导研究生制订适切性的个人培养计划.鼓励导师组联合培养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研究生知识结构、能力特长和兴趣志向等,指导研究生选择合适的课程,并发挥培养指导委员会在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制订过程中的作用,定期开展研究生培养计划专项检查.二是建立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扩大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增强课程选择和修习方式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选修全校性、大类性、多科性课程和参与跨校选课.

4)完善课程考核制度.一是创新考核方式.严格课程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实施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考核,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强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基础知识的考查.充分激发学院、学位点、任课教师对研究生课程考核的创造力.从教师水平、课程教学过程、研究生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考核,综合教师评价、研究生测评和实践教师评价等因素对每门课程进行考核与评价,依据考核结果将课程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质和精品四类.推广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改良或淘汰不合格的课程.二是积极探索课程综合考核机制.结合中期检查或设立单独考核环节,对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综合考核.对于尚未达到综合考核要求的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责成导师组和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专门指导,确有必要的对其个人培养计划作出调整,不适宜继续攻读的予以分流或淘汰.

3.5强化教学监督,注重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

1)强化课程管理.完善研究生课程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开设的所有研究生课程,必须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开课前,任课教师应按照课程设置要求、针对研究生特点认真进行教学准备,制订授课安排,授课安排应在开课前向研究生公布并按规定备案,作为学校开展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2)健全课程督导机制.为了对全校研究生的培养和课程教学活动实行检查和监督,学校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成立了研究生教育督导团和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督导团负责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培养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咨询和调研,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督导团完成了听课、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督查,培养环节检查,教师座谈、研究生座谈和督导工作例会、工作总结会议等日常督导工作,实践基地建设等专项督导工作.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主要监督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执行情况;监督研究生培养过程,开展课程质量评价.

3)开展教学测评.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学生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进行课堂评价.其中课堂评价体系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本年度,共计测评公共课47门次,专业课程745门次,其中高分课程为100分,评分最低课程为83分,整体综合平均分为97.25分,参与测评研究生累计达9 739人次,教学情况总体良好.

4)加强教学检查.每学期学校都对全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秩序及运行、教学准备、教师上课、学生到课情况等进行检查.本年度共抽查了19个学院的313门次课程,其中公共课26门次,专业课287门次,平均到课率为95.96%.其中公共课平均到课率为94.64%,专业课平均到课率为96.38%.将研究生教学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学院与教师,并督促整改.通过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秩序,严肃教学纪律,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6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1)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制度,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中,特别是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加大对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项目的资助力度,对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激励.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发挥教师和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培养指导委员会等各级组织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强化政策措施引导,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认真教书育人.明确研究生课程教师资格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服务,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研究生教师队伍.通过组织试讲、听课、集体研课、教学比武、教案评审等措施,有计划地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活动.定期选送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或短期培训,缩短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周期,为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提供了高素质的教师资源.

4 结语

研究生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动态过程,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对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它需要高校各级领导、教师、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和不断投入.课程建设要符合学校的定位,围绕人才类型、层次定位,构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尽管我校在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任重而道远.总之,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是一流的课程建设内涵.

参考文献:

[1] 范洁,刘伯颖,王佩.对高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9): 126-127.

.

[2] 赵婉清. 关于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8):134-135.

[3] 刘劲松,徐明生,任学梅.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6):32-35.

[4] 郭海燕,石中英,王远,等.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措施与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27-31.

[5] 雷炜. 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103-106.

大学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大学研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大学物理杂志

2、大学论文题目

3、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4、大学心理学论文

5、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6、大学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