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家兔流涎症状疾病的控制技术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疾病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疾病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家兔流涎症状疾病的控制技术

在养兔生产中,养殖户经常会遇到家兔出现流涎症状.导致家兔流涎的原因很复杂,养殖户有时滥用药、勤换药,最终导致家兔出现耐药性,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更容易诱发其他疾病而造成混合感染,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病毒性因素-兔传染性水泡性口炎

该病是由兔水泡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症状主要是口腔黏膜发生水泡性炎症,并伴随大量流涎.发病初期口腔黏膜潮红、充血,随后在唇、舌、硬腭及口腔黏膜等处出现粟粒大至扁豆大结节的水泡,水泡内含有清透的液体,不久水泡破溃后形成烂斑和溃疡.预防该病要经常检查饲料的质量,禁用粗糙、带芒刺的饲草饲喂幼兔.发现有流口水的兔要及时隔离和治疗,并对用具经常清洗和消毒.治疗可用青霉素粉剂涂于口腔中;用1%的盐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口腔,然后涂擦碘甘油,每天2次;口服磺胺二甲氧嘧啶0.2~0.5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5日.

2 细菌性因素-大肠杆菌病和坏死杆菌病

(1)大肠杆菌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爆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以下痢、流涎为主.最急性者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亚急性者表现体温正常或偏低,四肢发冷寒战、蜷缩、腹胀.病初排出胶冻样黏液和附着有该黏液的干粪,有时带黏液粪球与正常粪球交替排出,随后排出水样便或白色泡沫样便,呈腥臭味.预防该病要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仔兔断奶前后不能突然改变饲料,注意保持舍温恒定.20~25日龄的仔兔皮下接种大肠杆菌苗.治疗可用硫酸新霉素10~20mg/kg体重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氟苯尼考20~30mg/kg体重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促菌生2mL/兔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对脱水严重的兔只,可腹腔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内服生理盐水以防脱水.

(2)坏死杆菌病.该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以皮肤和口腔黏膜坏死为特征的散发性慢性传染病.患兔不食,流涎,体重减轻,体温升高,唇、口腔黏膜、齿龈、脚底部、四肢关节、颈部、头面部、胸前及背部的组织均可发生坏死性炎症,形成囊肿和溃疡.该病的特异症状为口腔、面部、胸前、背部和关节等多处皮肤坏死、恶臭.预防该病要清除饲草中和笼内的锐利物,以防损伤兔体表面皮肤和黏膜.局部治疗要清除坏死组织,口腔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擦碘甘油,每天2~3次.其他部位用3%双氧水或5%来苏儿冲洗,然后涂擦鱼石脂软膏.如果患部出现溃疡时,清创后涂青霉素软膏.全身治疗可选用磺胺二甲氧嘧啶0.15~0.2g/kg体重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

3 环境条件因素-中暑

兔舍潮湿、通风不良、过于拥挤、闷热或露天兔场兔子受到强烈日光照射而引发该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为皮温升高,流涎,触摸有烫手感,可视黏膜潮红、发绀,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呼出气灼热.该病的特异症状为昏迷、流涎、全身发烫.预防该病需在炎热的夏季喷水降温,降低饲养密度.保证清凉饮水,也可在水中投放0.1%~0.3%的小苏打或1%的延胡索酸缓解热应激.治疗措施是立即将病兔置于阴凉处,冷敷头部,同时灌服生理盐水;取十滴水2~3滴加水灌服.

4 神经性因素-癫痫

兔颅腔受到损伤、传染性和寄生虫疾病侵害、某些营养缺乏病、中毒、惊吓、超强刺激等都是癫痫发作的诱因.该病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倒地、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流涎、大小便失禁,持续一分钟左右症状缓解而自行恢复.特异症状为无因倒地抽搐.治疗该病用30~50mg/kg体重口服,每天3次,连用2~3天;安定每次2.5~10mg口服,每天2~3次,连用2~3天.

5 寄生虫性因素-球虫病

该病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引起兔的一种危害性极其严重的体内寄生虫病.该病的急性型突然惨叫倒下痉挛死亡,亚急性型为流涎、腹泻、消瘦、贫血,后期可见痉挛或麻痹,头后仰抽搐,终因衰竭而死亡.特异症状为腹泻、消瘦、贫血,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虫卵.预防该病要实行笼养,大小兔分群饲养,定期消毒,保证兔舍通风干燥;每隔2.5~3个月对兔进行药物预防.可用氟苯胍按0.015%或莫能菌素0.003%混饲,连用7~10天.治疗可选用上述药物按说明使用.

6 中毒性因素-霉饲料中毒

该病是由于家兔采食了发霉的饲料而中毒,常呈集体急性发作.该病的症状为流涎、腹泻、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孕兔引起流产或死胎.特异症状为群兔食后普遍腹泻.禁止饲喂霉变饲料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停喂发霉饲料,用2%的硫酸氢钠溶液50~100mL灌服洗胃,然后灌服稀糖水50mL+维生素C2mL.

疾病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疾病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疾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2、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3、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4、中华神经外科疾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