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高职专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类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高职专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

摘 要:高职专本科衔接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逐步深化学生职业能力的系统过程,探索与改进高职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衔接 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8-196-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高职教育改革要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发展高度契合,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实到产业发展中去,高职人才职业技能的提升和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职业技能发展和提升高职教育层次和质量的迫切需求,因此,高职专科教育应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相互整合,打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通道,依托各自资源、校企合作单位、行业企业,培养(产业)企业急需的与岗位零距离接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紧密结合区域和地方经济“调、转、促”发展需要,探索高职专本科衔接的体制机制,推进、贯通和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现较高水平的高职专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专本科衔接的系统性、必然性和有序性

1.高职专本科衔接的系统性.高职专本科衔接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过程,是不同职业教育层次的对接,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机制相配套、相衔接的系统过程.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类型相同而学历层次不同,从劳动力就业层次上,应进行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上应体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系统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过程上应体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性,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使用上应体现产业人才及层次对接的一致性.

2.高职专本科衔接的必然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增长方式、增长质量和优化结构的需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全要素市场对职业能力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生产一线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员工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员工的综合技能、研发能力要求更高,推动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然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也是高技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要求.可见,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要求的职业教育变革.

3.高职专本科衔接的有序性.高职专本科衔接是按人才培养目标有序分工(分流)的过程,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层次的专本衔接,为优秀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搭建了专本衔接的升学通道,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而进行研究生教育层面的专业学位的学习,最终为其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搭建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学习平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时,根据人才市场和学生个人职业能力倾向和个人条件的变化,可对高职学生进行合理分流,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使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结构相契合、相适应.

三、高职专本科衔接的影响因素

1.教育观念差异.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往相对来说是受重理论轻应用、重学术轻技能传统观念影响,主要强调学科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高职专科院校则是强调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基础、能力培养以技能应用为主的职教理念,大多轻理论重应用,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些差异必然给高职专本科衔接带来一定的影响.

2.培养目标差异.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实现专本科衔接融通,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职高专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层次的重要抓手,但在职业教育方面定位不清,培养目标上强调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高职专科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差异对专本衔接的整体性来说有所缺失,即本科教育侧重理论方面,“专升本”学生则是理论基础弱、技能应用强,呈现出较大差异和影响.

3.课程体系不同.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高职专科课程主要依据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设置,课程内容按照工作(项目)流程进行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学时一般大于或等于总学时的50%左右.应用型本科主要按照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层次性较强,实践环节课程学时一般为课程总学时的30%左右.这种不同必然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类型特征不明显.

4.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差异.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比例有较高要求,此类教师越多越好,往往占到50%以上,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高教系列职称,也有相应领域的其他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可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明确,只需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和相应学历、学位,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较好,但缺乏行业、企业经验,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相对较弱.这种师资要求差异导致专本衔接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较为困难.

四、高职专本科衔接的对策与措施

应用型高职专本科衔接涉及诸多因素,有的学校以学分制改革入手,探索建立高职与其他教育形式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为抓手,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提高对接效果和办学效益,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和定位衔接,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衔接,“3+2”学制衔接,课程建设、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等,特别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十分重要.

1.高职“3+2”教学模式学制衔接.根据学分制改革情况来看,有的学校积极进行学分制改革实践,创建具有其学校特色的学分制框架体系和具体操作模式,并应用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3+2”教学模式的学制衔接,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三年制高职专科阶段学习后,通过专业技术技能评估、职业能力测试等,对合格学生进行分流进入相应应用型本科合作院校,再接受二年本科层次的职业技能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证明,此种模式适用于目前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的教育体制,能较系统地进行学生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有利于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情况进行人才合理分流,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职业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在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应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科技发展能力,创新型国家能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职教育结构,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取得从事某种职业(专业)的能力水平或任职资格,在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从事职业技能应用或实际操作.因此,在高职专本衔接时,高职院校合作双方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上形成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结合职业(专业)领域或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岗位工作标准,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具有相应梯度和连贯性,高职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科层次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要紧紧把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依据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培养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并不断向上迁移,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向上的衔接.

3.人才培养方案衔接.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应结合合作院校双方的专业特点,编制专门的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进度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应以职业能力水平(资格)和技术应用或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能力标准分级、分阶段对学生在本学科职业(专业)领域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进行系统培养和评价,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以及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的培养潜质,进入应用型本科阶段还应注重拓展其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具体地说,就是对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制、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人才培养规格、知识与能力、素质结构、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课程大纲与教学标准、专业教师要求、教材、实验与实训要求、专业教学建议等方面都进行合理、有机的衔接,体现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和专业特色.

4.课程体系衔接.通过学校学分制的实施与改革,应深入研究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衔接.高职专本衔接应对不同的课程体系和学分的转换与衔接进行研究并组织实施,开设课程要兼顾学生的就业需求、知识体系、职业能力提升和向更高层次拓展.应用型本科开设的课程要注重专业知识拓展,提升学生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水平,应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

5.高职专升本的选拔考核.高职三年学业完成后,学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能力、职业发展倾向、兴趣爱好等进行专升本分流考核,选拔考核制度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充分调动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学习积极性,考核内容应主要包括:知识素质、专业(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五、构建高职专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关键是课程体系衔接.合作院校应根据合作专业(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能力要求,分析合作专业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并针对行业企业工作标准和岗位规范,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依照工作任务要求进行职业技能学习与训练,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强化实践能力运用为基础,进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

1.高职专科课程体系.高职专科阶段的课程体系,对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要求应遵循“必需、够用”为原则,适当考虑学生今后学习、实践与职业的可拓展性,对知识体系的构成不应强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应以提高其技术技能的应用为目标,突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程体系可考虑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能力类课程+素质教育类课程”组成,为使学生培养能更好的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应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公共基础及素质教育类课程作为专升本课程,加大对学生进行核心基础及素质课程的培养.对达到本科入学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学生,参照应用型本科要求组织与实施教学,适当增加课程的专业深度和学时,对职业能力培养提出较高要求.对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应在全省参加升学统考,统考成绩作为升入应用型本科的入学条件之一,同时提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要求.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能力类课程、素质教育类课程是高职阶段构成和形成专业技术能力及职业应用技能的课程体系,以专业基础、专业类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专本知识和职业能力衔接的主体,是培养和形成高职专业应用、职业实践能力的关键,应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增加相应的学时数及专业课程深度,将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本衔接课程,并作为升本科考核成绩.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能力类课程是学生形成专业应用技能和职业实践能力的课程,是学生掌握本专业(职业)从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职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进一步形成和完成应用型本科阶段学习应具备的技术技能准备.

2.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3+2”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型本科两年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管理技术(水平)的能力,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要求理论基础更宽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强.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面向学生未来从事的行业企业岗位,注重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全面和实践能力较为突出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应延伸到技术研发、生产运作、实操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依照学生的能力培养层次可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等层次.基本技能培养主要包括实习、学科基本技能训练、学科基础实验等;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包括专业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包括集中性综合、设计实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科和科技竞赛等.

六、结束语

高职专本科衔接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其体制机制,遵循高职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实施教学改革,许多前进中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进取、锐意改革,优化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学校办学和专业特色,准确把握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不断创新与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搭建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学分制管理问题,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大高级“双师型”教师的使用与培养力度,必将有利于高效解决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问题.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yxm0944,项目名称:探索衔接融通,搭建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阶段性成果.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jyxm0944,名称:探索衔接融通,搭建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6jyxm0949,名称:淮南联合大学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0587,名称: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袁田利.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J].经济师,2009(3)

[2] 徐清华.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4(12)

[3] 苏宝莉,王继水.“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实践[J].福建电脑,2015(3)

[4] 鄢景森,徐惠娟,李双奇.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教育教学的区别与联系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3)

[5] 郭遂成,刘荣志.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14)

[6] 苏宝莉,孙华林.“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10)

[7] 李飞虎,丛连钢.重庆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障碍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7(10)

(作者单位: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通讯作者:袁田利)

(责编:吕尚)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