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研究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的中医药进展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这篇中医药研究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的中医药进展

【摘 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中风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60例中风患者实施活血化瘀药治疗,观察两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中风患者,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象好租中风患者,且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高出对照组中风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相比(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中风患者实施活血化瘀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药;中风;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风主要分为内风与外风,内风属于内伤病证,又称为脑卒中;外风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所致;现代中风一般是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主要是由于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等原因导致的[1],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与阴虚、气虚、肝火、心火、风痰、湿痰、气逆及血瘀等导致,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突发性口眼歪斜等[2],临床中一般实施药物进行治疗.为了分析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我院针对收治的中风患者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及治疗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中风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9:11例,年龄分布在40至73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5.63&plun;3.54)岁;实验组60例中风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1:9例,年龄分布在40至7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5.21&plun;3.36)岁.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对于中风的诊断标准,同意进行此次观察的患者;

对照组中风患者与实验组中风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资料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中风患者实施西医治疗,采用20毫升加香丹注射液+500毫升5%葡萄糖氯化钠及300毫克加血塞通+250毫升5%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同时给予患者三磷酸腺苷二钠、维脑路通片及复方丹参片进行口服治疗.

实验组60例中风患者实施活血化瘀药治疗,活血化瘀药主要是由20g丹参、川芎、红花、桃仁、12g水蛭、10g地龙、15g三七、12g银杏叶、8g灯盏细辛、10g葛根素、5g降香、赤芍等中药组成,将药方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以水煎制而成,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

观察对照组中风患者与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总分45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2)显效标准:患者神志清醒,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血脂下降至正常水平[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对对照组中风患者与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等指标进行处理,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对照组中风患者与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大于0.05表示对照组中风患者与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

对照组中风患者与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之间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2.2 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对照组中风患者与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之间对比的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所示.

3 讨论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中风病属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变现象,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及高血脂引起的,中风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因此,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帮助患者及时渡过危险期后尽快恢复患者各项功能.中医认为治疗应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为主,有效的活血化瘀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活血化瘀药中的丹参具有清心除烦、祛瘀止痛及通血脉的功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微循环.调节组织的修复及再生现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炎症及耐缺氧作用,主要被用于心脑系统血管疾病治疗中;川芎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属于传统化瘀中药中较为常见的有效成分之一,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改善患者脑循环障碍现象,保护患者神经元及线粒体;赤芍具有散瘀止痛及清热凉血的功效,赤芍中的赤芍总苷具有减轻脑血动物模型造成的神经损伤的功效,赤芍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现象抑制作用,促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抗炎止痛、抗氧化、稳定斑块、缓解血管收缩、抑制神经细胞营养不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效果;红花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5],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供氧、扩张患者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平衡的作用;三七具有散瘀、消肿、止血及定痛的作用,能有效帮助患者抗凝血、保护内皮细胞、降低白细胞黏附效应,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于患者的脑组织具有保护意义;水蛭具有破血消积、活血祛瘀,具有抗凝血酶活性、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等作用,水蛭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抗炎抗纤维化、降低血脂等作用,对于患者脑神经细胞的保护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改善;灯盏细辛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及保护神经元的效果,针对中风患者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血脂、减轻炎性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实施活血化瘀药治疗的实验组中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血脂改善率、显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实施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中风患者.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药治疗中风的疗效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宗振勇,耿连岐.针药并用治疗痰湿瘀阻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5):666-668.

[2]李军,周海哲.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辨治中风病的思路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220-221.

[3]王宏蕾,范峥,郭桂明等.丹红注射液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27-1528.

[4]庄朝安,叶晓倩,江一静等.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综述[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817-2820.

[5]刘万宏.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风防治中的运用[J].河北中医,2016,38(05):764-768.

中医药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医药研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医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医药临床杂志

2、中医药信息杂志

3、中华中医药杂志

4、现代中医药杂志

5、世界中医药杂志社

6、中医药导报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