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集群开题报告范文 与职业教育专业链助推区域产业集群化以广西柳州汽车产业为例类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产业集群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职业教育专业链助推区域产业集群化以广西柳州汽车产业为例

【摘 要】本文以柳州汽车产业为例,分析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构建与汽车产业集群紧密对接的专业链、培养汽车高技能人才并建立共享机制、搭建专业链与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创新平台等对策,以职业教育专业链助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链 区域产业 集群化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024-02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产业结构一方面决定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又反哺专业链的构建和发展.《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职业教育专业链的构建和发展不仅关系到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支撑度,更关系到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对于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助推作用.

一、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柳州市汽车工业经济总量占广西汽车工业比重达75%以上,拥有上汽、一汽、东风、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及专用车生产基地.柳州汽车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产值对城市GDP贡献越来越大.柳州汽车产业被列为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以中型轿车为重点优化整车产品结构,壮大整车生产规模,加快汽车零部件发展.随着广西柳州汽车城的逐步建设,集汽车制造、研发、检测、维护、贸易、金融、博览、教育、旅游、生活休闲于一体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化汽车城正在慢慢呈现.2015年以来,柳州市有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40多家,总资产120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其中,整车生产企业3家,专用车生产企业4家,低速货车生产企业2家,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3家.全市汽车工业形成年整车生产250万辆能力,主要产品有多功能乘用车MPV;交叉型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中、轻、重型载货车等,拥有五菱、宝骏、乘龙、风行菱智、风行景逸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专用车主要产品有油罐车、水泥搅拌车、自卸车、微型箱式运输车、冷藏车等产品.柳州市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取得长足发展,7款纯电动汽车列入国家公有告目录.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柳州汽车产业区域集群基本形成,为满足主机企业‘零库存’的生产需求,实现同城化就近配套,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加快实施升级改造,进驻临近主机厂附近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以主机企业为中心的区域集群和特色零部件产业园.”正如柳州市统筹规划的布局,阳和工业新区以上汽变速器、方盛公司为核心企业配套群;河西工业园区以配套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汽车集团为主;新兴工业园及柳江县主要以服务重汽运力为主.“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柳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整车企业的带动下,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聚集效应,具备了发动机、变速箱、钢圈、减振器、制冷压缩机及空调系统、车身覆盖件等重要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能力.微型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接近60%,商用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在30%左右.此外,柳州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并非停留于简单的扩容增长,而是集群发展,通过集聚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链式发展”.比如柳州新能源汽车普通零部件多数共用企业原有的本地配套体系,其中E100车型,70%的零部件都是柳州本地配套.随着广西柳州汽车城的深入建设和相关配套的逐步完善,柳州汽车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二)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程度较低.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式发展必须具备互惠共生性、协同竞争性、资源共享性、地方结网性四大特性.柳州汽车产业集群这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具备一定竞争力.但集群化程度相对较低,也是制约柳州汽车产业提升集群竞争力瓶颈.有研究指出,柳州汽车产业“零部件产业散、小、重、低的状况明显”.所谓“散”,就是集群内相关配套企业之间更多是供应商关系,协同创新不够,集聚效应不够;所谓“小”,就是大部分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生产规模较小;配套品种单一,范围小、出口量小;所谓“重”,就是有些配套零部件企业重复设点,出现同质化,未能展现自身特点.如汽车零部件冲压件、简单机加工件,形成多家多点竞争供应,互相之间打压.所谓“低”,就是相关零部件技术含量较低,高科技类及电子和机电一体化零部件当地配套率不高.此外,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且尚未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柳州的汽车行业有影响力且在全国领军科研人员少,集群内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弱;同时,也缺乏懂技术、管理和国际经营的企业家.换言之,高素质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的不足也是柳州汽车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的劣势.

二、职业教育专业链助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一)构建与汽车产业集群紧密对接的专业链.柳州以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核心产业为引领,以2 .5产业(第二、第三产业的中间产业)、智能制造业“两极”为驱动,促进食品、化工、纺织、建材“四业”提升,实施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与制药“六新”共育.根据柳州现代产业特点,职业教育专业明确重点发展面向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先进制造、汽车类专业;大力发展面向现代服务业所需的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类专业;适时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类专业.在这个大的专业布局框架下,就汽车产业链来说,需要建立面向汽车产业的“产业—专业群”及主干专业.如汽车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要新增新能源汽车、汽车车身维修技术、汽车服务与营销等专业,以补充汽车产业在物流、金融、销售及保险、交通信息、二手车交易方面的需求.初步形成以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为引领的汽车制造专业群、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引领的汽车售后服务专业群,打造从“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销售与运行服务”汽车产业链全程对接、汽车前后市场全覆盖的专业体系(详见表1).

二)培养汽车高技能人才并建立共享机制.汽车产业升级创新,汽车企业不仅要变革生产组织形式,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要随之提高,需要既掌握专业技术又懂管理技术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此,职业教育专业要及时升格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素养+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既要练就过硬技能,同时又必须突出职业素养养成以及培养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将汽车企业真实生产引入教学,练就学生过硬技能;将汽车企业管理要素融入教学,突出学生管理能力;主动融入精益化信息化元素,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走出教室,面向生产车间、研究团队.通过“产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真正具有切合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经济的技能和素质.此外,“建立集群内人才开发的战略联盟,可以实现知识流动,资源共享,使结盟双方在互惠互赢的基础上实现双赢”.

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柳州汽车产业人才流动网络,对相关人才实行统一节约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企业和社会知识积累和技能培训的投入热情,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如与区域内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合作共享,建立“大师工作室”等形式,聚智引力,助力和支撑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搭建专业链与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创新平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首先要搭建有效协同平台.为此,可以根据柳州市支柱产业发展特点,选择先进装备制造专业链座位试点和突破,整合先进装备制造专业链的校内资源,依托职业院校在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等硬件和人才优势,协同国内外高校(技术团队)及高科技企业,建立职业院校与汽车企业、研究机构协同创新产业研究院.在平台上,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应用成果转化.以先进装备制造专业链为例,可以聚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与相关企业一起,致力于机器人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的技术攻关和转化,服务柳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体包括汽车、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相关产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通过一个个技术开发项目的合作实施,不仅跟得上企业新技术发展的节拍,还能站在新技术的“制高点”,熟悉掌握高端前沿技术,促进集群内汽车相关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1]张联松.柳州政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何雄浪.产业集群演进机理与区域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余鹏翼.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广东经济发展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4]王秀杰.柳州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5]魏耀武.基于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10(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 015年度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链和区域产业链对接研究”(2015A031)【作者简介】邱福明(1982— ),男,江西赣州人,博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责编 王 一)

产业集群论文范文结:

适合产业集群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产业集群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科技和产业杂志

2、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3、中国卫生产业期刊

4、小学数学论文范文30集

5、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6、产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