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选择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从模因论出发选择中国特色词汇的归化与异化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文关于发选择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从模因论出发选择中国特色词汇的归化与异化

施怡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

摘 要:本文从模因论出发,探讨翻译最本质的任务是传递核心模因,促进模因突变.因此受此知道,翻译过程需要采用归化异化以及相互共存的翻译方法.总的来说在外来模因进入目的语环境初期,为了生存采取归化,而最后受接受后趋于异化,也有益于文化,模因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模因论;归化;异化;模因突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94-01

1. 模因的产生

模因(meme)由英国动物学家,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创造.1976年,Dawkins出版《自私的基因》,由于其想寻求一种类似于“基因”的原素因子来形容文化的进化与发展,就创造了一个类似于基因(Gene)的单词.Dawkins将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类比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遗传复制,认为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前者为非遗传性,而后者为遗传性(Dawkins, 1976).而Kate Distin认为模因进化采用的不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筛选规律,而是这个世界上自由的人有意图,有意识,负责任的行为所致,并提出人既可以复制文化,模因的核心是模仿和复制但不是无意识的模仿,而是人类有选择,有意识地指导思维活动 (Distin, 2005).

2. 模因论的引进

90年代模因论引入中国,开始有零星学者开始用模因解释社会文化领域的各种现象,但是语言学界却对模因论反响不大.直到2003年,语言文学界运用模因解决语言问题,相关论文出现(陈琳霞,2006).

3. 归化异化的选择以及模因传播

模因在翻译过程中的传播追求的也是讲原文化模因进行克隆.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模因的特色,保证其在另一个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而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就要以这种“模因遗传方式”为指导——尽量选择具有高保真性,多产性,长期记忆性的强势模因.这样不仅有利于译者进行解码,传播,还能使其有效地感染译入语读者,使其得以生存下来.而在另一方面,正如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动植物能寻求到相似的基因一样,源语言文化中的模因也能在目的语文化中找到相似模因.例如英文中的“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就能找到中文相似模因“赴汤蹈火”.这就是翻译过程中选择归化的原因.总的来说,在模因论的指导下,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是为了制造强势模因,使得原文化中的模因在目的语文化中存活和发展.

3.1模因论指导下的归化翻译

中国传统翻译观视翻译活动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因而翻译研究一直以语言分析和文本的对照为主要任务.罗新璋曾把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体系归结为四种基本思想:“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罗新璋, 1984:19).”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而这转换主要就是在选择归化还是异化之间进行拉锯战.当一个文化的新鲜事物引入到另一个文化体系中,由于宿主(译者和读者)对于外来模因的接受度不高,如果不对外来模因进行改造,即不利于模因的创新,也不利于宿主自身的发展.因此这种时刻往往选择对原模因进行创新,归化,使其更好适应环境;或者寻找相似模因.如佛经在中国的早期翻译,采取了大量的道教名词,进行“比附”和“格义”,由此,“出世”思想——佛经中的核心模因,成功地得以传播.

3.2模因论指导下的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的优势在于有助于模因接受者,即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核心模因.在原始模因刚刚传入目的语文化中时,由于当务之急是生存——即为读者接受,采取归化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采取归化,从本质上说是不能将核心模因完美复制的,到最后只会造成模因的衰败和消亡,也剥夺了目的语读者对源文化的欣赏和理解.随着目的语读者对该新模因的理解和接受,人们可以接受核心模因之后,宿主(译者)就要考虑进行异化,这样能将原语言的特色和精华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才有益于模因发展.

3.3模因论下归化和异化的结合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归化与异化策略通常是同时出现在某一句子中,以及翻译作品中.如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林语堂《浮生六记》就大胆采用异化方法处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但在必要的地方也采用归化的方法.郭建中也认为不可能有任何译作完全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或完全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郭建中, 199: 11-19)

4. 结语

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归化和异化考虑得其实就是复制忠实性和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王宏将具有跨语言,跨文化属性的典籍英译细分为“严格意义的翻译”和“宽泛意义的翻译”(王宏, 2012a: 3).其实解释的就是模因论下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翻译手法,也就是复制忠实性和目标语读者接受性.从语言上看,模因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已经不是原来的模因了,这也是二次翻译会造成原意扭曲的原因.因为模因丢失了原有的语言形态,是不忠.胡艳芬认为文化意象的失落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翻译目标的实现并不受影响 (胡艳芬, 2009: 118-120).因此,可以认为翻译中模因复制的忠实性是相对的,而模因的丢失是绝对的,从模因论视角,我们可以认为翻译的时候首先要传播的是能够实现翻译目的的模因,其次才能考虑其他模因,是有所舍弃的,这也成为我们选择归化异化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Distin, K. The selfish Mem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陈林霞.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 外语学刊, 2008(1).

[3]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 2005(6).

发选择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发选择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发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给老师发论文邮件

2、好发的期刊

3、发期刊

4、怎么发论文

5、如何发论文

6、选择的力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