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我心中永远的老红军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一我心中永远的老红军类论文如何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一我心中永远的老红军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一我心中永远的老红军

我是2006年底进入老干部工作系统的,十多年来,许多老干部崇高的精神风范时常教育和指引着我.其中,高寿芝老红军的事迹对我触动最深.

从孤儿到战士

高寿芝五岁就成了孤儿,先是靠乞讨后来靠打短工生活.1932年红军来到了巴中,高寿芝得知后参加了红军.他当时连名字都没有,入伍登记时红军首长就说,叫“高寿芝”吧.后来高寿芝历尽林弹雨,爬雪山,抗日战争深入敌后,历险呈祥,果然活到了100岁.

高寿芝刚入伍时给当时任红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当勤务兵.跟随李先念到懋功迎接红军.抗战时期,高寿芝随部队从延安来到华东,在微山湖一带和敌人作斗争.

参加红军后,高寿芝从一个受人欺辱的苦力变成了红军战士,他从此与快乐结缘,对党始终怀着感恩之情,再苦再累也心甘.红军翻越夹金山时,不少红军战士由于挨冻受饿牺牲在途中.高寿芝不畏艰险,先上山捡拾干柴,点燃篝火等待后面的同志.敌人侦查的飞机掠过山顶时,飞得很低,连驾驶员都看得很清楚,高寿芝并不畏惧,他捡起石头掷向飞机,以发泄对敌人的仇恨.

高寿芝身上有几处战伤,左臂上的凹陷是和敌人拼时扎的,最明显的是头顶偏左有一条长长的月牙形刀痕,那是他担任通讯员时留下的.一次敌人追了上来,连长叫他赶快撤,他说连长还没撤通讯员怎么能先撤呢,他坚持殿后.在与敌人的肉搏中,敌军士兵抡刀砍到他头上,幸亏是刀背,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帮群众解疾苦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城镇还有一些贫困居民吃饭、穿衣、治病和子女上学等问题难以解决.高寿芝主动带领居民办起了街道石灰厂,到河滩上捡石灰石,到邻县拉回煤炭,建窑烧石灰卖,解决了部分困难居民的基本生存问题.为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和做好街道治安工作,高寿芝不分白天黑夜地奔波在居民小巷.高寿芝七个子女的吃饭、穿衣、上学开销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还经常拿家里的钱、肉、旧衣服等接济困难群众.他唯一可以自主支配的伤残补助金更是年年都用于扶贫济困.

高寿芝在苦水里泡大,他经常教育子女要互相谦让,要善待别人,要帮助别人,对人处处要讲风格.

高寿芝的老伴说,在部队时定期发皮鞋,他常常不领,说他的皮鞋还能穿.上世纪八十年代,居委会发动群众捐款修桥,不属于居委会管辖的高寿芝主动捐出了他的伤残金.高寿芝一辈子节俭,但他帮助别人却从不吝惜.在南京时他为了支持农业生产,买了许多农业科学书籍送到当地农村.每次生病住院,他都叮嘱尽量少花钱,要为国家节约.

与病魔作斗争

2008年12月,高寿芝因病住院,我们去看望他.他见我们来了非常高兴,给我们讲过草地、打鬼子的故事.

2009年1月,高寿芝因病重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时,他就在病房高唱《国际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还走正步,弄得满楼的病友来看这位百岁老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在病床上,已是癌症晚期的他还坚持一口气大声背出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邻病床熟悉杜甫诗词的老人赞叹说:“真是一字不差!”

2009年3月27日,高寿芝去世,享年100岁.每当回想起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就扪心自问: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艰苦奋斗,他为什么对党如此忠诚,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乐观向上?是永远忠于人民的崇高信念!

高寿芝老人的精神激励着我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我心中永远的老红军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一我心中永远的老红军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一我心中永远的老红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永远跟党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