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改革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问题成因:学前教育改革和质量的提升2019中国学前教育会学术年会系列报告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教育改革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教育改革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问题成因:学前教育改革和质量的提升2019中国学前教育会学术年会系列报告

报告1:

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幼教的使命与责任

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教授认为,质量是幼儿教育的生命线,如果我们的幼儿教育是低质、劣质的,那么对儿童的发展不仅没有正面的效果,还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关注三大问题:幼儿教育的价值引导、幼儿教育的思维气质、幼儿教育的未来意识.

李季湄认为,没有价值引导的教育不是教育,这一点绝对不能含糊.

大家要重视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它提出了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她通过生动形象的国内外案例,指出:想要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就要在儿童生活、游戏、活动中深入了解、接纳儿童的困惑、问题,注意把抽象的价值观具体化,提高与儿童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对话的能力,并且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儿童去践行.

李季湄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需要头脑思考的时代,无论是从时展趋势还是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讲,都要重视幼儿教育的思维气质.卢梭曾说,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养成儿童思想的习惯,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儿童思维品质包括思维兴趣、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应当是一日生活、游戏和其他活动,既要警惕儿童在游戏中无聊的状态,也要警惕将游戏、活动陷入“兴奋式”状态.

李季湄还提到,未来意识是现代幼儿教育必须具备的属性,幼儿教育要关注趋势,面向未来.而未来的趋势究竟是什么呢?她提出要重视三大核心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教育要支持儿童问题化学习,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解决真实环境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作为儿童学习的核心.

报告2:

学前教育质量与儿童发展相关性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其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可能启示

玛格丽特.R.伯奇纳尔(美国知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专家)

学前教育是否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不同时代,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也会有所不同.伯奇纳尔教授回顾了美国50 年来学前教育质量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历程,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伯奇纳尔首先回顾了美国1960 年到2000 年三个阶段的早期教育研究.随后,她又介绍了2000~2015 年间美国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估研究项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来自美国以及智利的一些大型实证研究发现,学前教育质量对儿童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似乎存在着门槛效应,也就是说,只有达到门槛值以上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与儿童发展结果之间存在积极的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处境不利儿童尤其重要.

同时,伯奇纳尔指出,在中国,浙江师范大学李克建等研究者的一项全国性大型实证研究也发现,幼儿园教育质量对农村儿童的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同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对于农村儿童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补偿作用.

接下来,伯奇纳尔分享了美国早期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趋势,这对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制定与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比如,高质量学前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和儿童频繁、温暖、回应式的互动,以及频繁的拓展性谈话.有证据表明,活动情境的设置或分组方式对儿童发展也有明显的不同影响.

同时,全日制、班级规模小(如低于20 人)、教师受教育水平高(如具有学士学位)等是否是影响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最后,伯奇纳尔结合中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在政策上,中国政府应逐渐努力“从扩大入园机会转向提升质量”,要更加关注低质量的学前教育,优先确保农村儿童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其次,在教育实践上,在班级和教育活动的组织中,要适当减少集体活动时间,增加幼儿自主的区域活动时间和小组化的教学活动时间,以提升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伯奇纳尔教授的研究和建议为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和实践变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报告3: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问题思考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爱华教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十多年来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历程.第一阶段,她由教师的职业倦怠想到教师的专业自觉性.她认为,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教师由于专业上的力不从心,导致工作上的被动和无奈,因而产生职业倦怠.她把行进在改革道路上不同心态的两类教师隐喻为“观光者”和“流浪者”.“观光者”是改革的先锋,是少数,他们不断探索,为改革摇旗呐喊.“流浪者”则是改革中的随波逐流者,是多数,他们不断被要求去做,却因不知为什么要做而迷茫、倦怠.华爱华认为这是缺乏专业自主权的结果.但是她同时又发现,专业自主权是以一定的专业能力为前提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因专业能力而形成的专业自信,是不敢追求专业自主权的,只能依赖并复制别人的东西.因此,她认为应加强职后培训和园本教研,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但多年的职后培训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于是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思考,即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与教师的实际水平之间的落差想到了职前培养的问题.她意识到,这种落差其实就是传统的师范教育与当代课程改革理念之间的落差,教师还没有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例如,教师缺乏以儿童经验为基础来整合课程的能力,导致只能从预设目标出发为整合而整合,不能基于儿童经验进行随机整合;教师对游戏在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的价值缺乏认识,导致“重课轻游戏”的“小学化”倾向;教师缺乏解读儿童行为与发展关系的能力,导致目标导向的结果评价和无意义的观察记录,等等.但是,经历了多年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后,她发现培养出来的新教师却仍然被现实中传统的惰性牵拉着,起不到对现实的引领作用,教师凌驾于孩子之上的保教行为还是很普遍.因此,第三阶段的思考正是源于不断的虐童现象,实践中为什么频频出现与孩子过不去的情况呢?于是,她想到了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究竟什么是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什么能力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 她从“安吉游戏”中得到了启示.她认为,理解儿童是核心的专业素养.安吉教师走出了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路径:放手、观察、分析、回应分步递进,安吉教师的转变,证明这条路径是有效的.自主游戏不仅改变了师幼关系,也改变了家园关系,形成了很好的社区生态.而安吉的教师们也在理解儿童中转变了教育观.

华爱华总结说:观念的转变非理论说教所能实现,儿童观的转变源于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儿童,教学观的转变源于发现儿童学习的能动性,课程观的转变源于发现无所不在的学习资源,职业幸福感源于对工作意义的体验.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性,理解儿童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我们要让教师由被动到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改革,让教师去发现工作的意义,体现和体验职业幸福感.

报告4: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与思考

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它不仅是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管理理念和思路的直接反映.而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刘占兰研究员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视角.

刘占兰首先回顾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所做的三个研究项目,分别是1985~1990 年开展的“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调查研究”、1991~1995 年开展的“六省市幼教机构评价研究”、2006~2010 年开展的“十一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研究”.借助这些历史性的重要研究,刘占兰向大家介绍了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生态学视角的具体理论框架、具体评价指标及评价工具等.

然后,刘占兰针对“谁是学前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谁是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的主体”等问题,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探讨.紧接着,她谈到了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成本与质量关系、增值性评价取向、儿童发展评价必要性的几点思考.她说,幼儿园不是越豪华就意味着质量越高,要特别注重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开展基于观察的儿童发展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促进每个儿童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结果性指标.她还强调,评价要注意从“验收问责”向“辅助改进”转型.

最后,刘占兰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学前教育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之中,共同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而努力.

报告5:

反贫困与农村学龄前儿童发展的教育干预

侯莉敏(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要保障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能忽视教育均衡.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关注贫困地区的儿童,而且对贫困地区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是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学前教育社会功能的显著体现.消除贫困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和目标,而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侯莉敏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投入到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干预的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思考.

究竟如何干预?侯莉敏通过前期参与中非合作项目中的一些经验分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儿童发展是受多种因素长期复杂影响的结果,不能独立地看待和夸大单一干预措施的作用,不能仅就儿童本身来看儿童发展.她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模型中得到启发.她认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所接触到的风险因素和受到的保护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包括个体因素、生活事件、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学校因素.她指出,儿童生活在多层级、多系统的生态中,对儿童的干预要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通过系统构建儿童生活的环境促进其抗逆力的发展.而安全互信是家庭、社区、幼儿园、儿童良好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可以通过游戏等途径建立安全互信,在此基础上逐渐弱化儿童的风险因子,放大儿童的保护因子,促进其平衡.

在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替代性情感的问题上,侯利敏提出,通过亲子游戏来建立稳定的情感连接以及回应型照顾关系.她还指出,其他类型的游戏,如扮演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以及阅读活动的展开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侯莉敏呼吁,政府应担负起较大的责任,城市发达地区在帮扶农村地区的时候不要给贫困地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贴标签,且要慎用“认知能力迟缓”“认知能力缺陷”等词,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对他们进行保护.

报告6:

让课程更贴近儿童的心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幼儿园课程

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虞永平教授认为,关注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四十年改革历程是必要的,这既是我们逢十年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通过回顾和总结梳理出课程的本质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虞永平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不断接近儿童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历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探索发现的历程.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四十年幼儿园课程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恢复期):改革与稳定.当时,改革开放的重点是恢复常规,在1979 年发布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中,已经提出“要防止和克服婴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要善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观点.

第二个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两个法规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它是目前为止我国法规中修改次数最多的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里面提到很多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儿童观、课程观上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就是真的让课程变成了活动,让儿童成为学习主体.如果这些观点不能在实践中生根开花,那么儿童的全面发展就很难实现.回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回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最基本的精神上来.此外,《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也强调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提出对幼儿园教育要保教并重,要为中小学做准备,不能搬用中小学的教学方法.

第三个阶段(自2010 年以来的课程发展):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观念转变成为关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并且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谈到课程改革的现实努力时,虞永平认为,政府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保障者,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幼儿园教师.他以江苏省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例,指出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问题的根本是要遵循规律,而学前教育最核心的规律是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学前教育规律的源头.并且,变革要从理解儿童开始,因为课程的核心目的是儿童的发展,大量的培训应放在观察儿童、理解儿童上,而观察儿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单用眼睛是没有办法真正观察儿童的,更需要、敏感和智慧.

报告7:

儿童的视角与幼儿园教育工作

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如今,“儿童视角”已成为热词,不仅仅是在学前教育中,它还被多领域广泛使用,如文学、建筑、社会学等领域.然而,人们对儿童视角的理解往往是宽泛的、模糊的、个人性的.

鄢超云教授的报告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儿童视角.

鄢超云认为,儿童视角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成人的“儿童视角”,在儿童的角度、极力理解儿童;一种是儿童自己的视角,是儿童自己的体验、感受.在从成人的视角向儿童的视角转变的过程中,成人会站在儿童的角度,会“代表”儿童.既然是代表,就有人代表得好,有人代表得并不太好.比如,虚构的儿童视角,装饰的儿童视角,宽泛的儿童视角,过时的儿童视角,这些都是在“假装儿童”.鄢超云提醒大家,不要简单嘲笑“假装儿童”现象,这至少也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不能在这个阶段停滞太久.那么,如何让成人的儿童视角更接近于儿童自己的视角呢?有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是什么样的呢?鄢超云提出了几点看法:

第一,要尊重儿童的视角,创造儿童友好社会.尊重儿童,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一个尊重儿童、对儿童友好的社会,有利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要极力理解儿童的视角.

鄢超云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皮亚杰临床法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方法,教师可邀请儿童完成某一任务,任务完成之后让儿童回忆、展示、表演刚才都做了些什么,在这种方法中,完成任务之后的访谈和对话会比完成任务本身更有意义.对于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说,我们要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与儿童对话、访谈儿童,最常见的途径就是开展教研活动,大家一起来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视角.

第三,要发展儿童的视角.应创造机会让儿童表达、表现,接纳、采纳儿童的视角,努力让“倾听儿童”成为自己的工作职责,支持儿童的表达,在做决定的过程中重视儿童的观点,让儿童与成人共同决策.

最后,鄢超云通过案例引发大家讨论——怎么利用儿童视角来提升幼儿园的质量.他从办园理念、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家长工作、质量评价等角度,探讨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应如何基于儿童自己的视角.比如,在办园理念、特色上应看见儿童,因为“越儿童,越有特色”;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应有儿童,需要有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视角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很炫、很酷的东西;有儿童视角的教育活动,是能够让儿童成为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的,是能够帮助儿童琢磨出自己的好主意的;在家长工作和质量评价上,也都要运用儿童视角.

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教育改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教育改革方面论文范文。

1、教育改革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