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庠生平及藏书小考论文怎么写 和吴庠生平与藏书小考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吴庠生平及藏书小考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吴庠生平与藏书小考

张丽娴颜庆余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吴庠(1878~1961),近现代诗人、词人、藏书家.藏书近万,富于古籍书画的收藏,精研版本目录之学,工诗词,词学方面尤有造诣.有《寒竽阁集》《遗山乐府编年小笺》,又有诗文词散见各报刊.吴庠喜藏书,善校书,藏前人校抄本极多.吴氏旧藏囊括古籍和书画,主要来源于自购和抄录,不乏善本、稀本、名家递藏本,大部分的藏书都会加以眉批校释.晚年岁贫,生活困顿,一部分藏书被出售或易米.解放后,剩余的各种藏书先后让归公家.

[关键词]吴庠生平藏书

[分类号]G255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曾记自己与一位友人论学最契,并赞其博学多通,勤于校勘,颇费心力,跋语详善可陈,手校之群籍,皆雅洁可传[1].此人乃吴眉孙,眉孙喜藏书,善校书,藏书之外,诗词具佳.沈瘦东评其诗“如空谷佳人,天寒倚竹”[2],其词以“清雄”之词风在光宣词坛点将台上占得“地速星中箭虎”一席[3].正如陈左高所称赞的,乃翩翩文采者也.“所作诗札,谈吐接物,无不典雅,堪称文采蕴藉.”[4]吴眉孙即吴庠,其人其文如此,其生平却只见零星记载,藏书情况和校勘题跋更未见钩稽.笔者搜罗辑录文献,兹仅就识力所得略加梳理,得吴庠生平、著述之大略,述其藏书之行事与概况,连缀成文,求教方家.

1 吴庠之生平

吴庠,名清庠,字眉孙,号静安、寒竽、竽公、竽叟、画研翁、双红豆斋主,室名寒竽室,人称双红豆斋主,镇江丹徒人.生于清光绪四年戊寅十二月二十八日(1878年1月27日),清末优贡[5].少读诗书,后攻读新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前上海南洋公学.诗文与丁传靖、叶玉森齐名,人称“铁瓮三子”(亦称“丹徒三子”“京口三子”).当时文坛耆宿名流如缪荃孙、朱祖谋、张骞等都深为嘉许.师事瞿止庵,曾参加南社、群雅社、午社、冶春雅集、丽则吟社.南社中尚有蔡芝眉,亦工诗词,称为“社中二眉”.吴庠还与南社中的镇江人叶玉森、赵光荣等人发起成立海门吟社,编发了6集反映地方风土人情的诗文,颇有影响,这些诗文后收编在《海门吟社初编》中.据传今镇江图书馆还收藏着一些吴庠当年的手稿.

民国四年(1915)在北京交通银行任职,一度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士诒的秘书,社会活动较为活跃.此间致力于搜罗张勋复辟洪宪帝制全部文献,视为他日编民国史的重要资料[6].十七年(1928)随交行迁至上海.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随交行迁至香港避难.二十八年(1939)二月奉老朋友、老同乡、交通银行总经理唐寿民之命回上海修行史,但行史未见修成.据郑逸梅《艺林散叶》,吴庠修史的材料在战乱中已丢失.后,总行迁重庆,点招前往,以年老多病未入川,遂于民国二十九年退老.1953年应上海市市长陈毅聘请,入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晚年蛰居沪西张家花园(威海路590弄61支弄4号),和冒鹤亭时相唱酬.1961年12月7日病故,终年84岁.

吴庠的著述大多未见刊刻,唯60岁以后所作词,曾有一油印本流传于世,题名《寒竽阁集》.此外有《遗山乐府编年小笺》1982年于香港出版;《吴母郭太孺人讣窆》1册,铅印本,国家图书馆有藏;编集《庚寅消寒会集》1册,并撰《潘履武先生家传》,皆藏于上海图书馆;又有与陈左高合辑的《古代名人日记选》,此集未刊行,无传本.此外郑逸梅《艺林散叶》第336条记云“吴眉孙手写《绿幺韵语》一书,陈汝衡珍藏之.”[7]然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8],郑说疑伪.

吴庠文采蕴藉,治学一生,除创作外,仍致力于藏书、校书.平日与诸多书贾、学者、藏书家往来,互通有无.与吴庠交流较为密切者有陈运彰、何震彝、秦更年、王欣夫等,他们或互通典藏以校勘抄录,或就金石书画题跋鉴赏.择秦更年为例,略述其交往.秦更年曾多次利用吴庠之藏书校书,吴庠藏书中也有秦更年持赠之书.如《书画题跋记》一则跋云“惟首尾经蠹食损,略有缺字,因从吾友吴眉孙借本补完”[9].

他们也曾共同校勘、刊印《婴闇题跋》,油印成册以传世[10].

2 吴庠之藏书及特点

吴庠喜藏书,善校书,藏前人校抄本极多,其藏书数量达万卷之多[11],颇多佳椠,大部分的藏书都会加以眉批校释,一笔不苟,即寻常简札,也是憶绝端正.然其藏书陆续星散,又未有藏书目传世,致使后人于其藏书莫得其详.今仅据目力所及,做一管窥.

2.1 藏书情况

2.1.1 藏书概况

吴庠藏书虽已流散各处,但仍可从其手跋、钤印及文献记载中找到其曾藏吴氏之印证.其藏书钤印之已见,有:“双红豆斋抄本”“润州吴庠眉孙藏书”“吴眉孙”“眉孙初稿”“寒竽阁”等字样.吴氏旧藏兼有古籍和书画,颇多佳椠,不乏善本、稀本以及名家手批、递藏本.善本如《中州全石考八卷》,清黄叔璥撰,清乾隆六年刻本,吴庠藏并校,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12]《遗山乐府三卷》,元元好问撰,高丽旧刊本,吴庠手书题记,现藏台湾国家图书馆[13].稀本如《小苏潭词》五卷,谢椒石著,清道光间刻本,卷首吴眉孙作题记,此本极为少见[14].《晴江阁集三十卷》,清何洯撰,为康熙十七年刻本,吴庠藏并跋,传本极少,现藏上海图书馆[15].其中亦有不少刊本出于著名藏家和学者之手,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校勘价值.如《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唐李白撰,明正德庚辰(十五年,1520)安正书堂刊本,宋杨齐贤注,元萧士贇补注,王苍虬手书题记,吴庠手书题记,现藏台湾国家图书馆[16].《管子二十四卷》三册,明万历壬午吴郡赵用贤刊,吴庠临并藏,后流入来青阁书坊,终被王欣夫所得[17].刊本、刻本之外,诸多稿本、影印本及抄本也值得重视.如《姬侍类偶二卷补遗一卷》,宋周守忠辑,清抄本,吴庠校并跋,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8]《桐月楼诗稿三卷畸人诗草三卷》三册,清甘煦撰,为手稿本,清梅曾亮题签,吴庠、管同等跋,现藏于上海图书馆[19].另存疑一则:上海图书馆馆藏之咸丰五年(1855)华亭张家鼒鉏月山房校刊本有可能出自吴庠之手[20].

除了收藏古籍,吴庠兼收书画,并题诗作跋.如冼玉清《旧京春》,有吴庠题词.吴庠外,还有众多名家、文人填词作跋,使其成为冼玉清画作中最具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鸿篇巨制.吴庠题识曰:“己卯中秋前一日,润洲吴庠”.[21]再如《临江戏鱼堂帖》,此系瓜皮拓旧本,存八卷.虽托名宋拓,但刊刻质量上乘,纸墨均佳.亦《淳化阁帖》最善本谱系中十分珍贵的一支.此本历经明清以来著名藏家解缙、詹景凤、钱福、倪元镇、王鉴等人患藏,流传有绪,是《临江戏鱼堂帖》旧拓本中难得一见之精品.现不知归处[22].

2.1.2 藏书来源

吴庠藏书过万,主要得之于他本人多方搜求和抄录.今据钤印题识可知,其藏书主要来源有二:

①自购之书.吴庠嗜书如命,除却书贾上门兜售、友朋酬赠,亦四处收罗,即使高价购买也是十分愿意.购置书籍时,若遇善本,如获至宝,喜不自胜.然心仪已久之书,若无缘购得,则心有郁结,念念不忘.如黄裳《来燕榭读书记》曾记:“润州吴庠眉孙,颇有藏书.其人尝客湘中,买旧本不少,久居沪上.十五年前曾得其手批莫氏书目,时所藏尚谨守未去.后乃于肆中得正德翻宋本《黄御史集》,甚得意.又数年,身故,书籍扫数为古书店载去,无缘得见,只得此畸零小册,以为纪念耳.”[23]足见其嗜书之性.

②抄录之书.古代印刷技术尚不发达,书籍流传难广,藏书家喜以抄书以丰富自身的藏书,吴庠亦承此法,赖抄录以富其藏.概其原因,有以下3种:一是遇书而无力购买者,抄录以藏.二是为加强对珍本善本的保护,抄录以备用.三是由他处得自家未藏之书而不可得时.如1942年1月吴眉孙曾向王欣夫借秦监辑版鉴汗筠斋本照录,并点校收藏[24].

2.1.3 散佚情况

自古以来,藏书多聚而后散,吴庠藏书亦复如是.天灾人祸,避无可避.抗日战争期间,吴庠随着交通银行展转多地,藏书当是失散了不少.1939年吴庠返沪修史未见成,而家口众多,沦陷区米珠薪桂,生活日拙[25],家计所迫,不得不靠卖藏书支撑家用,或以藏书易米以度日[26].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曾记:“所藏以八千金尽售与书贾,世多惜之.”[27]

另《掌眼》:“琉璃厂180号,来熏阁,店主陈杭……后又收得上海吴眉孙家藏书数十箱.”[28]可知吴氏藏书已逐渐星散,流于书坊、厂肆.若想考其去处,自是不可能了.解放后,吴氏剩余之藏书先后让归公家,中有姚姬传手批的《归震川集》,郑大鹤手批的《集》,樊云门手批《疆村词》《花月痕说部》,及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等.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上海博古斋拍卖公司、上海工美拍卖有限公司等拍卖公司时有吴氏旧藏出现,表明应是有不少吴氏藏书散落民间.现今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台湾国立图书馆可以看到吴庠旧藏.

2.2 藏书题跋辑录

藏书家多喜为藏书点校题跋,并加以考据,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得藏书具有版本学和藏书史的双重价值.吴庠酷爱读书,每读一书,每抄一书,常手自校点序跋题有眉批,深谙目录、校勘之学,注重版本考据之功,爱谈黄、顾诸家师承源流,娓娓不倦.

经吴庠题跋的藏书为数不少,内容丰富,或记藏书之来源,或辨版本之优劣,或记流传之内容,或评价内容,或记考订之情况.这些题跋是藏书之价值的重要部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兹录如下,以飨读者:

①《郑志三卷一册》,后知不足斋重刻秦鑑汗筠斋刻本,跋:

乙亥三月,初四日清明节临校讫.吴庠记

乙亥春,静盦四弟借得吴免牀临校本,用朱笔临校一过.丙子秋又借得段茂堂校本,用绿笔移写其校语.吴校用内聚珍本,与此本行欵不同,兼有异文,因并校以存.段校用武虚谷本,与此本大同,故从略.吴校本阙《临难》之第四节,段校本内有丁小雅校语,举及此条,亟补录于后.甚矣书本贵多见也.两校本皆名贤手笔,可割让而索值颇昂,力不能购.吴本闻归陈澄中,段本不知为何人所得矣.辛巳正月廿五日重阅记.眉孙.[29]

案:《郑志》今存三卷,出自旧人采辑,《四库全书》著录.并有聚珍版印行.清光绪十年,鲍廷爵后知不足斋重刻嘉定秦鑑汗筠斋刻本,说是重刻,其实只是用秦刻原版重印.有吴县王欣夫临本,余姚卢文弨、海宁吴骞、归安丁杰、海宁陈鳣、金壇段玉裁、丹徒吴庠校本.此本为吴免牀手校本,并录卢抱经校.卢本据曲阜孔幼髯广林本、惠定宇栋本、山西本校聚珍本;段本用武虚谷本校,亦有丁小雅与,与吴本所载尽不同.吴庠先后借得吴本、卢本参校,详跋语.[30]②《管子二十四卷》三册,陈硕甫校明赵用贤刻本,跋:陈硕甫以宋蔡潜道本校明赵用贤刻本,后归戴子高.同治丁卯春,莫郘亭从子高借读时,命长公子伯鬯过校一本.民国乙亥秋九,余从郘亭长孙经农借读,案头适有赵本,以朱笔移校一过,并影写杨忱序、张嵲跋及硕甫校记三通,重装记.眉孙.[31]

案:《管子》传世有蔡潜道墨宝堂与浙刻两宋本,两者皆在南宋处,但非出一源.浙本今有覆刻本及影印本,多见.蔡本流入日本,所传为各家手抄本.王欣夫曾经眼陆欶先、顾千里、陈硕甫诸家校本.此本《管子二十四卷》三册,为陈硕甫以宋蔡潜道本校明赵用贤刻本,后归戴子高.同治丁卯春,莫郘亭从子高处借得,命长公子伯鬯过校.民国乙亥秋九,吴庠从郘亭长孙经农处借读,并以汪季青旧藏之赵本校对,重临,详跋语.吴庠临校本后流入来青阁书坊,后为王欣夫所得.

③《晴江阁集三十卷》,清何洯撰,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跋:

吾乡何雍南先生《晴江阁集三十卷》,传本极罕.前年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散出,集部内有此一种,为同乡柳翼谋以重值购之去.去年宁波书贾林集为送旧书来,云有清初刻本书十余种,已售归中国书店.属略举其名,知有此集,急往追询,以银叁拾元购得.卷端有“得一居珍藏印”,知是甬东叶元阶之书,元阶字水心,号仲兰,蕉谿县学诸生,家富藏书,工诗,有《赤堇山人诗集》.眉孙.[32]

案:《晴江阁集》三十卷,清徐干学《传是楼书目》曾著录,三十卷,四册.有何焕勋抄本藏于柳翼谋绍宗楼,吴庠此本当为是,传本及罕,《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30册收,现藏上海图书馆.《晴江阁集》保存了一些历史文献未载史事.如郑成功攻打镇江失败后,有83家被清廷杀害,地方文献对此都不敢记载,幸赖何洯写的《晴江阁集》保存了一点资料.④《遗山乐府三卷三册》,元好问撰,高丽旧刊本,跋:《遗山乐府》,弘治五年高丽本最晚出,亦最佳,以长篇词题,后来五卷本率多不载,不独溢出词二十余阕也.伯宛吴氏曩从藏园傅氏借得.疆邨朱氏初校刻之,据俗本改字.伯宛极不谓然.涉园陶氏再影刻之,虽存真面,讹谬颇多.今年春,赵君斐云由旧京南来,云别见一高丽本,用介老友徐君森玉托斐云转借以来.三卷同,阕数次序亦同,所微异者,弘治本半叶十行行十七字,此则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刀刻浑厚,颇胜弘治本.后跋月城李氏所谓旧本者即此刻.取涉园本细校数过,凡讹夺处皆可校正,良足快心.所尤可珍贵者,弘治本中卷原阙第二十二叶,朱氏校刻时不知据何本补入.二三异文,姑置勿论.惟《虞美人》(桐阴别院宜清昼)一阕,其词题仅存“题苏小小图”五字,而此本则为“祕书监观美人图,戏书所见,苏小髻后插金凤钗,凤啣萱艹一枝”,凡二十五字.非此,则词尾“倒插一枝萱艹凤钗头”,将不知所谓矣.下卷尾叶残缺其半,有无后跋,不可得知.细玩卷端遗山引言之刀法,与遗山乐府目录六字独占二行之款式,将此刻尚在元大德间.不知森玉以为何如.校毕坿记数言,□惜伯宛、疆村、涉围诸老皆不及见之也.辛巳四月吴庠眉孙.[33]案:《遗山乐府》为元好问词集,主要有三大独立流传的系统:五卷本、三卷本、和凌云翰编选本.三卷收词较五卷少.三卷本一直以印本的形式在域外流传,因此文字上的讹误脱漏较少,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版本,此本直到清末才传回中国.此本现藏台北图书馆,收藏钤印有“枕山/书房”朱文长方印、“枕山/生”朱文方印吴庠由板式推测其为元大德间刻本.三卷本系统,另有明弘治五年高丽旧刊本,卷末有李宗准弘治五年跋;民国间朱孝臧《彊村从书本》;民国二十二年《武进陶氏涉园宋金元明本词》本[34].

另有《书邵次公重刊阳泉山庄本<遗山乐府>跋后》《旧抄鲍渌饮校本〈遗山乐府〉跋》《丁卯集跋》均见已出版之《遗山乐府小笺》,此不缀录.

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第八十四条记吴庠:“蓄姬方朔飢欲死,卖赋相如孰与钱?校抄辛苦成底事,换得袁氏头八千.吴眉生(庠),丹徒人.喜收书,善校书,藏前人校抄本极多.遇人极谦恭正直.顾境遇艰窘.所藏以八千金尽售与书贾,世多惜之.”[35]举凡藏书家都视藏书为珍宝,且希望子孙能继之.然而藏不数代,代不数人,是古代藏书的普遍现象,吴庠之藏书亦未能幸免.吴庠身后,其子不谙藏书之道,其藏书零星散失.子树文在《遗山乐府编年小笺》卷尾的《代后记》中写到:“先父去世后,儿孙备不懂旧学,加之天灾人祸,卖余藏书及日记、手稿散失殆尽.近年来整理书箧,搜得零星字迹变条及诗词手稿本,归为一箧,不及整理亦无力整理,愧甚.”是天灾,亦是人祸,不甚唏嘘.

参考文献:

[1]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癸卯稿卷一,2002:774.记:“吾友丹徒吴君眉孙先后借得,并临于此本上,详跋语.而移缀钞补,并校聚珍本与此本之异,颇费心力.非仅作钞胥而已.……眉孙名庠.博学多通.手校群籍,皆雅洁可传.与余论学最契,一九四二年一月向借照录.闻其身后遗稿零落,无人收拾,是可悯也.”

[2] 郑逸梅.艺林散叶[M].北京:中华书局,1982:79.云“沈瘦东对与数十年来诗人之评品,谓……眉孙如空谷佳人,天寒倚竹.”

[3] 钱仲联.光宣词坛点将录[M].载于《词学》[J].第3辑:237、238“.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胜、吴庠”.

[4] 陈左高.文苑人物丛谈[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116.

[5] 叶玉森小传[M].见《续丹徒县志》[M].卷十四记:“1909年己酉科,吴清庠录为“优贡”,当年江苏共取15名,丹徒一县有4名,此外还有叶玉森.”

[6] 吴树文.代后记[M],遗山乐府编年小笺[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2:144.

[7] 郑逸梅.艺林散叶[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2:24.

[8] 胡文楷,张宏生等增订《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24-825.案:据《历代妇女著作考》《绿幺韵语》为吴妓秀卿、爱卿所作,收于《碧桐花馆吟稿》,吴庠当是作为一位藏书家有此藏本,并于前题词.

[9] 陈灨一.青鹤[J].青鹤杂志社出版,1932(4):103.[10] 惠青楼,施微,江晓敏.南开大学图书馆藏书中的秦氏题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2):132.

[11] 钱仲联.清诗纪事[M].20光宣朝卷:14295-14298.

[12]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史部,20光宣朝卷:15024.

[13] 台湾图书馆编.国立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M].新北:台湾国立图书馆初版,1982.

[14]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编.清代诗文集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291条.

[15]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471-12472.

[16] 见于典藏台湾数据库.

[17]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同上,甲辰稿卷三,页1277.案:据钤印知“摛藻堂”、季振宜曾藏.

[1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子部,同上,页9478.

[19] 王志庚,顾烨青主编.上海市立图书馆馆刊[M]].载于《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M].第二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47.

[20] 颜庆余.元好问词集的版本问题[J].书目季刊,2008(4).

[21] 朱万章.冼玉清画学著述及画艺考论[J].载于《岭南近代画史丛稿》[M](上篇).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32.

[22] 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拍品,2011年6月29日.案:宋元祐七年(1092)长沙人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10卷为本,除去淳化年月和卷尾篆题,再在后部增加释文,摹刻在临江戏鱼堂壁上,称为“临江戏鱼堂帖”也称为“临江帖”、“清江帖”、“戏鱼堂帖”.

[23] 黄裳著.来燕榭读书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80.

[24]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M].同上,癸卯稿卷一:774.

[25] 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160.记有:“吴眉孙、高吹万诸老,生计皆甚窘……眉老苦于老夫少妻,生产不停.吹老赁居一小楼,老夫妇愁眉相对.”

[26]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M].同上,页1276“. 眉孙……晚岁贫病,藏书多以易米.余得此于来青阁书坊,披卷如与故人晤对也.”

[27] 王謇著,李希泌点校.续补藏书纪事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47.

[28] 司岐编《. 掌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第二章.案:此条记载,只此一处可见,也许作者别有所据.

[29]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M].同上,辛壬稿卷三:744-745.

[30] 王欣夫.蛾術轩篋存善本书录[M].同上,癸卯稿卷一:773-774.

[31] 王欣夫.蛾術轩篋存善本书录[M].同上,甲辰稿卷三:1277.

[32] 清何洯.晴江阁集三十卷.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卷首吴庠跋,上海图书馆藏,线善82124552.

[33] 台湾图书馆编.国立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M].(一)著录,同上.有吴庠手书题记,跋后钤“眉孙”印.[34] 颜庆余.元好问词集的版本问题[M].载于《书目季刊》.第四十一卷(第四期),中华民国九十七年(2008年)3月16日.

[35] 王謇著,李希泌点校.续补藏书纪事诗[M].同上.张丽娴女,1991年生,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颜庆余男,1980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诗学、古典文献学.

(收稿日期:2015-11-04;责编:徐向东.)

吴庠生平及藏书小考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吴庠生平及藏书小考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吴庠生平及藏书小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