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诞生于混沌之中吗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宇宙诞生于混沌之中吗?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宇宙诞生于混沌之中吗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宇宙诞生于混沌之中吗?

宇宙学中有一个长久以来萦绕在研究人员心头的问题,即宇宙是否在所有方向上都大致相同,如今,从大的尺度上看,宇宙似乎在所有方向上都非常相似,各区域的平均性质也相差无几.但或许在很久以前的某段时间里,宇宙的形状可能是纷杂无章的,只是在某种动力学过程的作用下变得平滑均匀,这种动力学过程被称为“混沌宇宙学过程”.这种想法的灵感来自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的多样性,各向同性宇宙是这些解中最简单的情形,但我们的宇宙真的那么简单吗?

在1964 年,贝尔实验室的彭齐亚斯和R . W ? 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他们“倾听”着这来自宇宙起源的残骸蒸发辐射所发出的嘶嘶声,但无论他们的号角式探测天线指向何方,收到的都是同样的辐射谱,他们在惊讶之余确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中是均匀分布的.由于任何形式的辐射在不同波长上的分布取决于它的温度,这就意味着真空中各处的温度大致相等——2.73K(-270.42℃).当然,随着探测手段的发展,借助探测卫星和监测气球,研究者发现这一温度有着0.01% 级别的涨落.

鲍勃·狄克和他在普林斯顿的研究组——成员包括吉姆·皮保斯和戴夫·威尔金森——敏锐地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应温度值的均匀分布,就像是侦探小说中“冒烟的”一样,有力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在早期的大爆炸理论中,比利时宇宙学家勒梅特和弗里德曼等人设想了一个不断扩张和冷却的原始“火球”,这一模型被称为弗里德曼- 勒梅特- 罗伯逊- 沃尔克度规.在大爆炸理论中宇宙历史的“复合时代”,中性原子开始形成,并向真空中释放出大量热光子.狄克计算了光子气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演变,发现大爆炸理论的预测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观测结果在量级上是一样的.当然,伽莫夫后来提醒狄克,阿尔弗和赫尔曼早在1948 年就做出了类似的预测.

1969 年,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查尔斯·米斯纳注意到简单FLRW 宇宙动力学模型中的一个矛盾点,被称为“视界问题”.米斯纳的计算显示,到复合时代期间,也就是光子气体开始冷却形成C M B 的时代,天穹中任意两个角位置相差30 度的点不会有任何因果联系,光信号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相距这么远的两个点之间传递.而如果两点之间缺乏因果联系,那又该如何解释如今微波背景辐射特征温度在天穹所有方向上大致相同呢?这种一致性要么是一个天大的巧合,要么是标准大爆炸理论的一个缺陷.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视界问题:假设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成功探测到大量彼此隔绝的地外文明的电磁讯号,却惊讶地发现他们都在使用诸如苏美鲁语的地球古老语言,因而这些天各一方的文明绝无可能探测到彼此的电磁讯号.那在不能双向通讯,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它们为何会发展出和我们完全相同的语言呢?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在遥远的过去,这些地外文明和我们很可能有着某种未知的联系.比方说,一个兴起于数百万年前的“母文明”派出飞船,在各星系批量播种文明的种子.类似地,遥远星际间这些孤立的点在宇宙形成初期很可能被某种机制联系起来,通过热力学作用来协调彼此的温度.

为解决视界问题,米斯纳提出了“搅拌机”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早期各个相距甚远的区域彼此搅成一团.这一模型基于爱因斯坦场方程中一个各向异性解,对应于意大利数学家路易吉·比安基提出的比安基分类中的I X类空间.米斯纳认为,宇宙早期的空间搅成一团,在不同方向上周而复始地振荡,而非像F L R W各向同性宇宙所描述的那样稳定地扩展.也就是说,宇宙在诞生伊始是各向异性的,在经历了一段“搅拌”时代后趋于平滑,最终变成了各向同性增长的宇宙.

“搅拌机”宇宙模型的疯狂之处在于其飘忽不定的动力学特性却是由确定性方程决定的.宇宙在两个方向上连续不断地振荡,而在第三个方向上稳定地扩张.在经历一定数目的振荡周期后,其中一个振荡方向与扩展方向互换,宇宙向另一个方向扩张.同样的,这次扩张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再次转向第三个方向.如果我们把每次扩张所经历的振荡周期数记录下来,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周期数完全是随机的.

尽管“搅拌机”宇宙模型并不完全解决视界问题,但还是成功地掀起了一阵宇宙混沌动力学研究的浪潮.这里的“混沌”是指,在1975 年由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约克提出的概念:一些系统虽然由确定性方程描述,但是由于其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初始值的任何微小偏差会导致长期行为的巨大差异,使得对系统的长期预测不准确甚至不可能.混沌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天气.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发现,当天气预测程序的输入数据出现哪怕很小的谬误时,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会发生显著地改变.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气温、气压或风速等大气条件的微小变化,也会使天气预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 世纪十年代,一些著名的宇宙学家如约翰·巴罗和詹娜·莱文也投身“搅拌机”宇宙的混沌性质研究中.有趣的是,如果对宇宙模型进行调整,例如增加物质或改变维数,宇宙的混沌特性呈现被抑制的趋势.就这样,宇宙本身也成了这些混沌动力学研究人员的小白鼠,当然未必是我们现处的真实宇宙,而是爱因斯坦场方程中浩渺无边的解对应的假想宇宙.如今,视界问题的主流解决方案是暴涨理论——即宇宙早期短时间内极为快速的扩张.这次迅猛的扩张使得原本相邻的两个点就此天各一方,从而解释了为何它们能彼此影响,最终也就解释了为何宇宙间相隔天涯的两点会有如此接近的CMB 温度.

既然如此, 我们为何还要关注“搅拌机”宇宙和其他各向异性宇宙模型呢?首先是它们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有效解,并揭示了在特定条件下混沌动力学过程是如何出现的;其次是这场关于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是否各向同性的审判尚未落下裁决的法槌,一些研究者认为宇宙在某些方向上可能是各向异性的,因为C M B 的观测图谱可以观察到一些反常的冷斑,更不用说普朗克卫星发现的“邪恶轴心”;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观测宇宙时,我们只能一窥可见宇宙的冰山一角.因此我们还无法否定宇宙是各向异性的可能性,这些不规则的部分很可能被暴涨的空间遗弃在尚未观测到的区域内.

每当夜晚,我们都安心地沐浴在柔和的星光里,赞美着宇宙的规律与瑰丽.但我不禁思考:在这片静谧的星光之海的深处,又会隐藏着怎样的时空湍流呢?

宇宙诞生于混沌之中吗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宇宙诞生于混沌之中吗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宇宙诞生于混沌之中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