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报道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移动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以新华社现场云直播为例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关于免费新闻报道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新闻报道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移动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以新华社现场云直播为例

1 我国移动直播平台发展历程和现状

移动直播目前尚未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其主要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伴随着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个人用户或机构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内容制作和实时传输.在我国直播最早的是电视和广播的直播,2013 年国内逐步出现YY 直播、斗鱼TV 等游戏直播PC 端平台,2015 年直播形式从游戏直播扩展到秀场直播、生活直播等.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4G 网络的普及,移动视频直播行业规模出现爆发式的增长,网络直播从最初的PC 端迁至移动端,直播类型包含秀场类,游戏类,泛娱乐类和垂直行业类等.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 年的95.1%提升至97.5% ;网络娱乐应用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年增长率最高,达到22.6%,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53.1%,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51.9%.

2 移动直播助力媒体转型

1)移动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媒体融合是近几年以及未来媒体发展中的重要方向,而在媒体融合中,对新的传播技术的运用则尤为关键.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络高度普及,UGC 内容生产模式逐渐发展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即单向性的传——受模式和单一的图文内容越来越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受众对短视频内容的青睐一方面使媒体不得不将移动直播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以求得更多关注,另一方面利用移动直播也使媒体在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工作时效得到极大提高.视频直播为媒体提供新的传播载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样态.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下,媒体生产内容形态变为以文图与视频结合的全新样貌,为融媒体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和实现条件.

2)新华社现场云平台.新华社“现场云”平台是面向全国媒体推出的一个现场新闻直播服务平台,通过入驻现场云平台,全国媒体即可在“现场云”系统上向全国观众直播新闻.利用“现场云”系统记者可以直接通过一部手机实现新闻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后方编辑也可对素材进行实时的编辑和播发.当前乘着移动直播的浪潮加快融合发展是全国各大媒体的共识,然而并不是所有媒体都有资本搭建自有的直播平台.新华社“现场云”通过统一解决入驻单位的服务器、带宽等系列基础网络资源,使用户实现零成本运营.借用已有的发展成熟的技术平台,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其他新闻媒体更是可以利用新华社的权威性这一平台优势和可观的受众基础扩大自身内容传播的影响力.2017 年四川茂县叠溪镇新茂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四川日报新媒体客户端——“川报观察”利用新华社现场云平台进行直播,通过图文和视频形式对抢险救灾情况进行报道.在事故发生的两天内直播浏览量达到了120 万+,其无疑是媒体借助现场云进行移动直播的一个成功报道例证.

新华社除了向各媒体开放直播平台服务外,自身也在其新闻客户端上设置特定直播栏目向受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现场直播报道.新华社客户端首页醒目的现场栏目整合所有的直播报道节目,使受众能快速进入直播界面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其直播分为多媒体直播即文字、图片、视频结合样态的直播和纯视频直播.直播主题不仅包含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事件报道、重要会议报道、体育赛事报道,更有关注民生和我国自然风光、文化民俗和科技类的探寻报道.直播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公共性.用户可以对直播进行预约,在线观看和回顾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3 移动直播与新闻报道的融合价值

1)增强报道时效性.传统的电视直播受到设备、技术、人力物力、复杂的审核流程等诸多限制,使直播本应具有的即时性大打折扣.移动直播在内容生产上操作简单,设备便携性强,流程精简.记者只需要一部手机便能在新闻现场采集素材并同步回传,编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素材进行编辑和播发.借助移动直播技术,使记者可以轻装上阵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立刻展开内容制作,极大地提高了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利用手机进行视频直播在技术操作上也更加简单,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和发布为新闻提供更多的素材,实现UGC(用户生产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双结合,增强报道时效性和有效性.在对灾难性和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时,利用直播提高时效性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对2017 年8 月8 日发生的四川九寨沟地震的新闻报道中,许多媒体利用自身直播平台或第三方直播平台对当时灾区的救援情况进行了第一时间的直播报道,为受众带来灾区最新的情况和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

2)增强报道现场感和真实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受众打开直播界面,跟随记者的镜头,看到记者在现场所见所闻,移动直播报道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新闻现场的实况.而通常直播由于对视频几乎没有后期的加工和处理,虽然看似画面不够精美,但也正是这种缺憾使画面感觉更真实,更符合人们在普通生活中所具有的视角和观看实际体验.2018年1 月新华社记者在客户端发出了题为《坐上慢火车 带你去看大凉山女孩的求学路》的直播,通过简短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以及短视频对凉山的慢火车以及乘坐慢火车的凉山女孩的求学故事进行了报道.通过对慢火车行进情况,慢火车沿途风光和火车内人们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进行全方位直接的呈现,使受众能零距离的感受慢火车的“慢”和当地学生求学的艰辛.

3)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早已打破传统的单一传受关系,如今受众已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受众更加渴望发表自身观点和展示自我.在观看直播中,受众除了单纯的观看,还可以对内容进行点赞、评论、分享、发弹幕.受众间不仅可以互相交流,受众还可以直接与新闻内容生产者进行交流.这一系列互动性行为可以很好地提高受众对内容的参与度和趣味性,提高受众观看的积极性.2018 年平昌冬奥会,新华社客户端在其“现场”栏目发布直播《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揭秘“北京八分钟”》《约大牌| 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短道速滑队》《带你去平昌冬奥会逛吃逛吃》等多场直播,相较于传统电视单一的赛事直播,这些直播极大地丰富了报道的题材和范围.受众线上看赛事,聊赛事,为相关内容点赞,实现沉浸式的体验.

4 新闻移动直播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直播画面质量受4G 信号影响较大,而我国还有很多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山区未实现4G信号覆盖,故直播的选题和地点必将受到此条件的限制.

其次,直播的互动性可能会影响受众对报道核心内容的吸收.受众在互动过程中可能会过多地专注于互动体验而忽略或误读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受众由于可以较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进行受众间的交流,故也加大了媒体舆论引导的难度.

最后,新闻移动直播对直播记者有更高的素质要求.相较于电视直播,移动直播受到的管控更小,但这样就需要记者对内容有更强的把控能力.由于直播的即时性和不确定性,直播记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媒体需要成立专门的直播团队,并对团队实现扁平化的管理,实现高效工作机制和反应.

虽然当前新闻报道的移动直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为我国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未来新技术的完善和丰富,直播报道还将为受众带来更加精彩的体验.新形势下媒体应该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强内容建设,找准自身定位,形成自身特色.

新闻报道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新闻报道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新闻杂志

2、新闻战线杂志

3、新闻导刊

4、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5、新闻投稿网站

6、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