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与其应用分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汽车车身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与其应用分析

王飞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8

摘 要: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对社会经济建设也有着强有力的推进作用.而在汽车生产期间,涂装作为其核心环节,不仅是保证汽车车身美观度的前提,更是获取市场地位的关键.对此,本文通过对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的思考,探讨其实践应用,意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实践应用

涂装是指将涂料涂抹在已处理物质上,再经干燥成膜处理的工艺.随着汽车用途的广泛化、其活动范围也会随之增加,运动环境的恶劣,使其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有效的汽车涂装技术,能够在预防其表面锈蚀的同时,起到屏蔽作用.

1 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新材料

1.1 新技术

3C1B技术:作为传统工艺的简化技术,借助对不必要工序的摒弃,使其能够在减少有机化合物排放量的同时,预防涂装成本的消耗.

B1:B2技术:是对3C1B技术的尝试改造,即通过对各项工序的简化集成,辅之涂喷漆工艺、烘干工艺的使用,使其能够在高温烘干状态下,便于涂层颜色的把控.而在第二道涂喷漆操作中,B1层的使用可直接取缔涂层功能,再融合色漆底层功能,将B2层作为色漆涂层,以此在减少喷涂流程次数的基础上,节约成本,预防污染.

双底涂技术:将中涂湿碰湿、电泳底漆技术予以整合,以此展现电泳漆耐候性的优势.该种技术的使用,不仅可简化底漆打磨、电泳烘干等流程,还可在增强涂层附着力及外观效果的同时,使其耐腐蚀性、抗划伤性、抗石击性导致预期状态.

敷膜技术:依据内模工艺、夹物模压等工艺而预制的新兴工艺,在有效的加热处理条件下,能够增强面漆性能、外观性,以便能够和传统烘烤喷涂工艺效果相贴近.

1.2 新材料

中途涂料:作为汽车涂装的核心环节,不仅要对中涂予以全新认知,还应对中途涂料加以保护,使其能够在增强自身紫外线抵抗能力的同时,对电泳漆层予以保护.伴随科技书水平的逐步完善与创新,中途涂料也在呈现固定化转变,即中涂底漆、中涂漆电泳的出现,为汽车涂装工艺的发展带来良好前景.

面漆涂料: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汽车面漆涂料,不仅可实现自身挥发性的推陈出新,还可在冲击传统有机溶剂涂料的基础上,使其呈现粉末涂料、水性涂料和高固体涂料的发展趋势.即水性涂料是将水作为载体,通过对传统涂料易燃易爆、易挥发性的摒弃,减少其对机体健康的威胁,如芳香族化合物;高固体涂料则是借助对传统成膜材料的改造,使其能够在降低自身分子黏度、质量的基础上,增强自身溶解性,以便能够将固体分达至60%及其以上.

2 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的实践应用

2.1 前处理工艺

针对汽车车身涂装工作而言,涂装前往往借助低温、低锌三元磷化处理技术的使用,使其能够在凸显自身少渣化和快速化、长效化与无烙钝化优势的同时,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但是,该类工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磷化处理过程中,处理液内存在少量有害物质,如F、Mn、Ni等;资源使用率相对较低,即近1/2的药剂均转变为磷化沉渣,而在磷化处理期间需要对其沉渣予以及时清除,否则将会对电泳涂膜、磷化膜质量造成威胁.

除此之外,前处理工艺还可对节水问题加以注意,即常规情况下,前处理工艺需水量相对较大,约占总数的90%以上,且在逆工序补水、预清洗及再生循环利用技术欠缺的情况下,造成水源成倍浪费,甚至还存在水洗不彻底的现象.由于其作为汽车车身涂装耗水量、废水量相对较大的阶段,可借助相关膜技术的创新优化,达到预期效果.例如:膜分离技术的使用,可在回收脱脂液的同时,对废水与清洗水予以再生处理,以便可切实电泳闭路清洗的目的 [1] .

2.2 二次电泳工艺

对于二次电泳工艺而言,其是借助两种电泳材料的混合使用,使其能够在取缔中涂材料的基础上,保证涂装整体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种技术的选择,呈现合格率高、利用率高的特点,且在投资成本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减少VOC排放、中涂漆渣、维修次数.同时,利用对电泳工艺参数、电泳漆配方的控制,可在保证耐紫外线电泳漆防腐蚀性、耐石击性的同时,将其和“电泳+中涂”呈现相通体系,以便更好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成本的目的.例如:Dura-Prime电泳漆,已在日本五十铃公司中得以在线实验,国内也已做好全面推行的准备 [2] .

2.3 中涂面喷涂工艺

以电泳涂层为基准,借助“湿碰湿”工艺,切实金属色漆、喷涂中涂与罩光清漆效果的一次性烘干工艺,即为3C1B工艺,如马自达涂装线.和传统汽车车身涂装技术对比,该项工艺是在去除烘干工序的同时,简化打磨、擦净与烘干等程序,以此能够在节约涂装投资成本、占地面积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减少相关能源的损耗.同时,在3C1B工艺中,还通过对高韧性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的使用,以便在科学调节树脂结构、溶剂等固化速率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湿碰湿涂装性能、触变性及黏度.而该项工艺的发展,还涉及高固体分中涂、色漆、清漆等内容,呈现涂装效率高、混溶性低、VOC排放低的特点 [3] .

2.4 涂膜固化

汽车车身在涂装结束时,可通过固化处理的方式,将其达到预期效果.即固化流程为:自然干燥、低温烘干(<100℃,常见热塑性汽车涂料)、中温烘干(100-120℃,常见热固性汽车涂料,膜厚<250mm,且干燥时间>24h)、高温烘干(>120℃,常见热固性合成树脂系汽车涂料).发达国家中,对于汽车底盘零件的涂装,往往使用粉末喷涂、磷化、阴极电泳等工艺,再借助装配作业的方式,对其施以有效的面漆固化处理,以便能够增强自身的抗腐蚀性;车架等零件处,由于含有诸多铸件、热轧板,可使用喷砂处理、喷丸处理等方式 [4] .

3 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随着信息化汽车车身涂装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在科学设计涂装作业流程的同时,增强涂装效果,以此更好满足数字化汽车涂装、加工的需求.例如:CAX系统、ERP系统和PDM系统、MPII系统的使用,是以产品数字化仿真为导向,加快资金流动和涂装加工,以便更好切实汽车涂装技术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

智能化:汽车机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其涂装技术也在呈现飞速革新,而智能化系统在汽车车身涂装技术中的使用,不仅可杜绝涂装环节各类问题的出现,还可借助和计算机技术、模糊控制技术间的融合,呈现较强的适应性和友好性,以此实现汽车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绿色化:以音声识别系统为基准,将汽车绿化设计和网络技术相融合,以便在增强汽车驾驶性能和技术的同时,满足“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标.这不仅是“无人驾驶”作业模式的实现,更是提升新能源利用率、优化智能技术与发动机的关键.

4 结语

综上所述,若要做好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的革新,则可在充分掌握汽车涂装现状的同时,对传统涂装技术加以融合,使其能够在融合节约环保理念的同时,逐步切实涂装技术改进、完善的意义.该目标的落实,不仅是对传统涂装技术的简化功能、环保功能的体现,更是为汽车涂装技术领域的发展带来良好前景,以便更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汽车车身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汽车车身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汽车车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

2、汽车驾驶技师论文

3、汽车技师论文

4、汽车史论文

5、汽车维修技术论文

6、汽车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