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多语言接触下的文化认同以加拿大温哥华华人语言和文化认同为例看汉语国际传播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语言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多语言接触下的文化认同以加拿大温哥华华人语言和文化认同为例看汉语国际传播

刘 娟,朱耀顺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汉语国际传播是"走出去"的第二语言传播,其主要目的是以语言学习为渠道,传播中国文化,消除国际合作中的意识形态理解障碍,实现合作共赢,但语言传播真的就能带动文化传播吗?流利的汉语真的等同于对汉文化的认可吗?汉语教育达到哪个程度,才能使汉文化的传播成为可能?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以到加拿大温哥华研修为契机,通过对海外华人语言使用和文化认同的一线调查及分析,对目前汉语国际推广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多语言环境;文化认同;汉语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H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136-03

汉语国际教育在新时期的国家软实力提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语言的推广旨在实现文化表达和认可,发挥意识形态对国家之间深度互信,合作共赢的助力作用.语言和文化确实密不可分,但语言传播真的就能带动文化传播吗?流利的汉语真的等同于对汉文化的认可吗?汉语教育达到哪个程度,才能使汉文化的传播成为可能?本文以加拿大温哥华华人语言使用和文化认同为例,尝试为上述问题作出分析.

一、多语言环境与文化认可

世界开放其先导是人的交流,移民的出现带来了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同时催生了社会各领域的合作,这不得不说是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先驱.当移民携带着母语及相应的文化来到一个新国家或地域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语言接触现象.多语言接触是20世纪从社会语言学中独立出来的新学科,其主要指当不同语言的说话者密切的接触时,这种接触会影响至少一种语言,并带来语音、句法、语意等等社会语言学形式的变化.我们知道语言表达会巩固和条例化思维,因此语言和思维两者密不可分.从物理意义上来看不同人种的思维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都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因此,思维具有全人类性.但为什么说不同语言的人在想问题和做事情上却有着很大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方式呢?这是因为语言在表达思维的时候是一个服从于表述需要的主动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思维必定受到语言格式的影响,反之当语言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时,久而久之思维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语言在表达思维时不仅告诉我们说话人想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从表达形式上知道说话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依此,听话人就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并影响表达的继续方向.因此,通常情况下礼貌的表达会收到同样礼貌的回应,强硬的语言会收到强硬的回复,这是因为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刺激听话人的表达选择,从而影响表达结果,结果的好坏又反过来影响人们事后的思考,思考影响思维,思维影响表达方式,在这种相互成全和影响中,语言形式的改变势必引起思维的改变,从而影响文化认可方向的改变[1].

二、多语言环境对华裔移民文化认可的影响

华人移居加拿大的比例非常之大,近16年来稳居加拿大移民来源国前3名(除中国外还有菲律宾和印度),据加拿大最新人口统计,目前加拿大总人口3600万,华人160-170万,占加拿大总人口的5%左右.特别是温哥华地区更是全世界除亚洲外华人比例最高的地区,大约在20%左右.而其中的列治文市华人比例接近50%.可见华人在上述地区已不再是异国的弱势群体,以至于列治文市议员区泽光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区族裔和谐愿景,呼吁华人“换位思考”,让正在逐渐处于少数族裔位置的白人,可以排除恐惧和不安之感的号召.同时有趣的是,在华人有能力选择使用语言的列治文,华人们生活中基本都是使用汉语(普通话和粤语为主),但在工作和学习这两大对城市建设和个人发展有巨大影响的领域,英语还是“让人骄傲的公认的”语言,特别是移民二代和居民二代对英语的推崇更明显.更有趣的现象是,很多移民二代和居民二代由于受到加拿大当地文化的影响,其汉语表达体现出的思维特点也多当地化,形成了说的是汉语、汉字,但语法特点,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却非常本土化的特殊社会语用现象.我们提倡传播汉语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外国人学会了汉语,就会有亲华,友华.但从使用语言到相应的文化认可真能顺其自然的实现吗?上述现象告诉我们,当然不是.哪些工作被忽略了,哪些工作应该调整和完善呢?为解决上述疑惑,笔者在加拿大当地进行了调查访问,收集了一手资料.对在列治文生活的36名华人(包括男性8名,女性28名)的汉语使用情况及中国文化认同进行研究,其中,年龄在10岁以下的4名,均为二代移民;年龄在16-25岁之间的20名,其中10人为二代移民,6人为一代移民,4人为二代居民;年龄30-40岁的6名,均为一代移民;年龄45-60岁的6名,其中45-49岁的3名,50-55岁的2名,59岁的1名.其问卷调查涉及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交流,得出了和上述非常一致的结果:1.年龄在35岁以上(成年后或完成学业后移居国外的华人)的一代移民在使用汉语时,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80%-90%以上保留了中国国内汉语的特点,国外生活的时间越久使用汉语时被异化的现象虽呈递增趋势但这种趋势很慢,移民时年纪越大,受异化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不明显,工作和学习中受影响程度偏大,但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较高,对中国文化的放弃是无意识的,慢慢形成的;2.30岁以下,特别是25岁以下的一代移民由于工作需求,均在国外参与语言学习或专业学习,当其使用中文进行交流时,受影响较明显,如使用的词汇偏简单化,评价人和事时,多直接简单,思维方式本土化明显,接受当地价值观念较主动,甚至自己觉得似乎不对或不容易接受的观念,都会在主观上强制自己接受或在表达中倾向这种价值观念,主观上认为“虽然我自己觉得不太对,但应该这样做”,这个群体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处于逐渐模糊和摇摆的状态,而且这种态度对交流群体的依赖性很大,和华人交流时能轻松愉快的表达自身认可的中国文化,思维或价值观念,和当地加拿大人交流时,急于融入当地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放弃是主动的甚至有强制的因素,但1-2年后由于众多因素,又会回归对中国文化的认可;3..未成年人,二代移民和二代居民仅在家庭中使用汉语交流,10岁以下能听懂中文但只用英语或法语回答,主观上认为他们的语言不是汉语,汉语仅是父辈或祖辈的语言,其对中国文化仅处于认知阶段,谈不上认同,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家庭文化,被动接受,家庭以外几乎完全本土化.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移民带着自身的文化,移居到其他文化领域时,由于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求,自身语言和文化的保留度随着时间呈多角度变化趋势,可概况为:

1.生活半年以内的,中文使用频率大,但受西方文化观影响较大,急于融入当地社会和寻找国外生活的相异点,并努力适应;

2.生活6个月以上-2年,中文使用频率呈逐步减少,英语的介入明显增多,表达上英语增大,甚至影响到了中文表达,中国文化影响反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西方文化,主动亲和中国文化;

3.2年以上-8年,中文表达受英语影响非常明显,嘴上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好,但行为方式多倾向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仅保留在某些人生大事中,如家庭关系,一代移民,二代移民(居民)均表现明显;

4.10年以上,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和语言环境,仅生活中高频率使用部分中文词汇,而不是句子(部分一代移民,二代移民和居民很少),但价值观93%以上完全是当地化,其中一代移民或居民85%以上,中国文化仅保留在某些人生大事中,如赡养老人,抚养年满18岁孩子,帮助成年孩子结婚等;98%二代移民,中国文化仅保留在某些生活事件中,大部分仅限于从个人利益和家庭关系出发考虑,会自觉维护移民国家的国家利益.

从上述现象,讨论汉语及文化国际传播现存问题的成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1.多语言接触中语言和文化可以完全隔离,文化的认可可以超越国家,超越语言,实现中,国际化语言-英语为人们选择第三种语言进行交流和生活提供了条件,需要和中国交流的人学习汉语不是必须的;

2.中国对于移民语言选择的影响力不够,华人社区和大使馆在当地宣传和影响不够,加速了移民华人放弃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速度;

3.家庭语言教育没有纳入中国考虑,对民间华人的力量重视不够;

4.从语言和思维的相互影响层面看,语言形式的改变导致了文化认可的改变,海外华裔本可以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股力量,但其语言和文化认可的隔离,使这个群体对汉语使用的工具性倾向不断增大,情感动机越来越弱,导致其自身应该有的文化辐射力较弱.

三、多语言环境中实现文化认同的对策及建议

汉语国际传播要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宣传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深化合作实现更大层面和更高层次的共赢[2].但现实情况是,在工具层面使用汉语容易,从意识层面认可相应的中国文化又存在很多困难.由上述可见,说汉语和接受中国文化并非同步,而语言上的延续使用也并不等同于相关文化的延续认同,汉语的国际传播就是通过某些手段使汉语及其对应的文化走出国门并为传播对象所认同,那么这种传播就是一种在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中的影响甚至是与之抗衡的行为.由于工具性汉语的可替代性非常强,所以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效实现从工具性汉语向意识性汉语暨突出汉语的媒介作用转变,旨在调动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学习热情为主,只有当学习者能向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一样思维时,其目的语携带的相应文化也才能实现传播的可能.结合上述研究,笔者对多语言环境中汉语国际传播如何实现中国文化认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教材编写中,偏重中文的表达特点,将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和谐等概念融入日常词汇的讲解中,而不是把中国文化独立出来讲解,使学生认识语言的特定表达蕴含着中国的独特文化,而这些文化是确保汉语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可从语言表达、理解和有效回复上引入和拓展中国文化,既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对话,又传播了中国文化.

三、国家层面的孔子学院(课堂)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和发展阻碍,但从另一方面看,欧美由于自身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中国移民的门坎却相对较低,且鉴于中国移民对目的国经济(特别是劳动力市场)、教育甚至政治的贡献力,华人所使用的语言和价值观念、办事方式(价值观念)都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影响,华人移民是汉语国际传播的有利阵地,当地中国大使馆和华人社区应该通过提供多种帮助,宣传等增强移民华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使其成为汉语国际传播在当地的有力发散地,从民间配合的汉语和文化的国际传播.

四、中国文化的宣传应提高到国家政策层面、国家领导人言行层面等,并努力使中国从国际规则的服从者变成制定者,助力意识层面的传播.

五、上述调查表明,家庭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继承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通过华人社区强化移民的观念,并通过其辐射到家庭,把汉语传播分解到细胞层面,既节约传播成本又突出实效.

六、汉语国际传播在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有更加细化,需要考虑到移民年限、自身需求、情感需求、年龄结构等[3].

总之,汉语国际传播作为一种走出去的语言及文化工作,要考量到对象的社会需求,年龄层次,固有文化影响,改变的可能性以及当地政治等众多因素,即便是纯语言的教学也要把学生的认识从“能交流”提升到“有效交流”,这样才能服务于文化传播-文化认可,消除合作障碍,实现共赢的外交大局[4].

——————————

参考文献:

〔〕杜文倩.论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J].北京:现代教育,2014(7):13-17.

〔2〕逯曼.对语言和文化认同感的认识——从方言和普通话看开来[J].西安:学理论,2012(32):174-175.

〔3〕贺阳.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8(2):223-31.

〔4〕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探讨[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10(3):35-42.(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语言论文范文结:

适合语言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言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论文语言润色

2、语言文学论文

3、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4、语言论文

5、语言教学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