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和鲍德里亚的拟像世界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文关于世界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鲍德里亚的拟像世界

孙明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014;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100000)

摘 要: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法国著名的社会思想家、哲学家,他在《拟像与仿真》著作中重点阐释了被符号、代码、影像所主宰的当代社会中对原有的客观真实的消解,而创造的超真实世界.在这样一个物质形态消失的新的社会中,现实和虚假、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已经消失,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现实社会被拟像化,从而取代了现实的基础,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宰力量.拟像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艺术世界里.我们已经毫无知觉地从现代步入到后现代社会或者说是拟像社会.

关键词:鲍德里亚;拟像世界;《拟像与仿真》

电影《帝国》中孟菲斯带着尼奥参观芝加哥废墟时说:“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这是真的,不是地图”.这句著名台词出自法国社会思想家、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拟像与仿真》(Simulacres and Simulation)著作中第一章第二段的内容:“Itis the real, and not the map, whose vestiges persist hereand there in the deserts that are no longer those of theEmpire, but ours. The desert of the real itself.”1《帝国》的导演安迪?沃卓斯基和拉娜?沃卓斯基是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的忠诚追随者与崇拜者,他们把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运用贯穿到电影《帝国》中,把原本深奥的理论用最轻松、最大众的艺术方式传递给观众,并给予现实人以警世恒言.

鲍德里亚被称为西方后现代理论的“ 军师” 级的代表性人物,更有学者认为他是后现代理论的教父.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一般被认为是一场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并于七、八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以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为宗旨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西方世界在二战结束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战后学者对新时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及社会影响的关注、研究与反思,鲍德里亚就是其中一员.人类社会正逐渐演变为科技控制的时代,我们正在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然而,在享受科技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人类也深深陷入到科技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由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符号、影像、代码正在消蚀现实和虚假、真实和想象的界限.鲍德里亚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形态消失的新的社会,科学技术、媒体等掌握着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已经不可逆转的从现代步入到后现代社会或者说是拟像社会.

拟像,一般被认为是指在后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脑技术、集成电路、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来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3鲍德里亚在《拟像与仿真》著作的开篇便引用了由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讲述的一则寓言故事,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即拟像的真实性.故事里讲到有一个帝国的绘图员绘制了一副可以完全覆盖国土的地图.地图本是国土的一个抽象符号和摹本,它并不是现实本身.但是当地图与国土等量大小,完全覆盖,而且已达到与国土相同的无与伦比的精细与精确程度.这时的地图已不是国土的抽象符号和摹本,而是国土的等价物与“拟像”.“国土”指涉的是真实世界,地图则指涉拟像世界.鲍德里亚认为,这则寓言很好地解释了他的“拟像与仿真”理论,阐释了拟像与真实的关系.鲍德里亚将拟像分为三个阶段,即“拟像三序列”(The Three Orders of Simulacra),一是模仿(counterfeit),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主导模式,侧重于对自然与客观现实世界即原物的反映、模仿与再现,它可以理解为是亚里士多德的“模拟说”理念的延续与体现;二是生产(production),这是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制作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时代的主导模式,不再有一个原物作为模拟的对象,主要受价值和市场规律的支配;三是仿真(simulation)是指被符号、代码所主宰的当代社会的主导模式,侧重于符号化的存在对原有的客观真实的消解,而创造的超真实世界.这也是鲍德里亚重点关注与研究的阶段.

鲍德里亚认为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 内爆”(implosion)4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者实体,而是用模型生成一种没有本源或现实的真实,这种真实被鲍德里亚称为“超真实”(hyperreality).5虚拟与真实之间的诸多界限与规则崩溃瓦解,界限模糊不清,用虚构的或模仿的事物代替真实,将电子或数字化的影像、符号替代真实世界中的客体,拟像成为真实世界的替代,甚至比真实更加真实.

电影《帝国》中,当尼奥知道虚拟世界的真相,问孟菲斯“什么是真实”时,孟菲斯回复到:“真实?什么是真实?如果真实指的是听、嗅、触觉等等此类感觉的话,那么,如果可以获得同样这些感觉,是不是就可以代表真实呢?”这让笔者想到了柏拉图对艺术本质进行的哲学探讨,他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而艺术世界就更不真实了,它只是“摹本的摹本”.在柏拉图那里鲜明的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在鲍德里亚那里拟像世界才是真实的.感官接触的世界只是幻影,无永恒性且不真实.

当下,我们拥有的高端科学技术手段,可将地图和模型制作得和现实一样的真实.如网络游戏的玩家就生活在鲍德里亚的图景中,生活在既虚幻又真实的时空,甚至他们无法意识到生存的“非真实”性,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被消蚀了.而且与鲜艳刺激、光怪陆离的网络游戏描绘的世界相比,现实生活反而变成了荒漠.迪斯尼乐园也是人为创造的拟像世界,人们从一地鸡毛的现实世界逃避到这个梦幻的想象世界,放纵自己去幻想真正的童心,回归与退化到童真时代.《帝国》中的尼奥在网络化的虚拟现实与真实存在之间来回穿梭,“你有过这种感觉没有,就是你吃不准自己是醒着还是在做梦.”电影中尼奥的这种感受可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特定的时间与环境中也会有所体会,这种真实与虚拟难以辨别的现状就是鲍德里亚认为的拟像世界.

拟像之所以具有如此魔力能够取代现实的地位,原因就在于拟像的逼真性,它超越真实,比真实更加真实,比真实更加完美.它能够创造出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但又极度真实与完美的虚拟现实世界.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鲍德里亚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让这一切成为可能.计算机、网络、电影、摄影等电子技术使人们有条件精确地再现客观现实本身,以极度真实的视、听、触觉感受置换现实事物.而且还能突破我们对客观世界及世间事物的认知水平,通过自由想象等方式创造与表现出我们以前无法看到和感知的景象和场面.不论是哪一种,拟像世界的逼真性都让我们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假.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120帧的高科技手段带给人一种沉浸其中的真实感,战争仿真场面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力与感官的切身体验,让我们感觉这就是真实,但它并不是现实本身,而只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从本质上讲是建立在一种虚构基础上的真实,是一种根植于现实生活却被审美化、艺术化处理的假定的真实.艺术形象也绝非是对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本质进行不同程度的再加工、改造与变形,它不能完整地再现现实,但却可以超越现实,这便是艺术的拟像化.艺术世界中那些美轮美奂的画面、新鲜刺激的生活体验,成为民众拥有的梦想权力,仿佛是可以触手可及的生活真实,但它并不是真实本身.

《红楼梦》中说“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电视直播中的战争场面,鲍德里亚也认为那不是真实的.他认为,大众媒体已经掌握了我们的生活,模糊了我们对于真实与非真实的认识,更断言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仿真社会,例如电视直播中的伊拉克战争的交火画面,民众看到的已经不是真实的战争场景,而是由持某一政治倾向的摄影师有选择性地捕捉、剪接和变形,被媒体“虚拟化”的纪实叙事作品.所以,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与影响下,拟像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艺术世界里.拟像取代了真实,取代了现实社会,成为我们新的社会生活,拟像彻底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真实观念,使我们把虚拟当成了真实或者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真实已然离我们远去.

对于鲍德里亚的这种观点,笔者认为他只是将社会的一些局部特征与现象进行放大,然后武断的预言未来的走向,然而这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面貌及发展走势,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当代社会对拟像的高度依赖,使我们日益失去同现实世界的关联而步入后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日益依赖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和传媒所创造的“拟像”去感知现实,我们生活在现实的某种“审美”幻觉之中,现实、影像与虚拟体验交错呈现,信息越来越多,但意义越来越少,这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精神生态的平衡发展并无益处.这也是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在目前受到重视的原因.所以,对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的解读,不仅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可以也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与反思人类社会的急速发展所带来的后果.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是否真能出现鲍德里亚所设想得那样的社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起码给现代人敲响了警钟.

世界论文范文结:

适合世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世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科幻世界杂志在线看

2、海洋世界杂志

3、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4、体育世界期刊

5、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6、世界哲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