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途径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大学生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途径

摘 要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党组织认同与否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多元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归属感,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党组织认同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8)10-101-03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西方各种思潮的渗透影响,有一些大学生党员出现了思想困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怀疑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育并保持大学生对党的高度信心,形成对"人"强烈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完成从优秀分子到光荣的"人"的蜕变,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党的事业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组织认同是认同的一种形式,是研究个体与组织关系的理论,最早出现在1958年March和Simon的组织理论研究框架中,并在上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近年来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开始将其进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党建学者们也不例外,所谓的党组织认同是指,党员个体的心理、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于党组织保持一致,反映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度.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可度不高,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较差.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能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能使大学生党员的行为与党组织行为一致,实现心理和行为的入党,培养大学生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为党组织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当前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现状

1.1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

随着外部世界发生的剧烈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由于大学生思想还不稳定,容易受其影响.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追随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在面对入党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入党动机.有的同学把入党当作人生发展的某种工具,如获得评优评先、保送研究生,或是个人就业的砝码,为了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部分学生对党史了解程度不高,对中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惩贪腐等优良党风和传统知之甚少,很多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奋斗目标、光辉历史缺乏系统全面的认知.知识和了解是判断和见识的根基,如果大学生党员没有系统的党史知识,怎能对中国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心生敬畏,产生热爱之情、心灵共鸣?

1.2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够

党员归属感是员对中国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它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党员的角色意识、党员的隶属心理和党员的组织观念.大学生党员的归属感属于对党组织认同的情感认同部分,它与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部分党员存在着为一己私利而入党,在思想上与党产生了距离感,这将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生疏感和游离感,同时使得大学生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淡化和党员角色意识的弱化.如部分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的活动程度不高,不够积极主动,可能存在完成任务的心态.有些学生党员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不会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汇报,寻求帮助,这些都是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够的表现.

1.3部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

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特别需要榜样的引领作用,但是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党员榜样意识不强,做事情有比较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没有主动充分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缺乏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特别是当自身的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向个人利益靠拢,不顾集体的利益甚至牺牲集体的利益,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党员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对个人以外的事情不够关心,出现"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松懈"的情况.

2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现状原因分析

2.1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网络媒体时代的带来,这些都冲击着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主流文化的认同.有一部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认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失去了它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也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也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于彰显个性的90后、00后的大学生来说,更看重个人的自我价值的观念,部分大学生党员认为"人归根结底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偏颇的价值观和党坚持的价值观立场完全不同,开放的社会环境给予了大学生党员获得价值选择自由的同时,也给党组织本身的价值认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2.2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大学生党员的直接领导者,所营造的组织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大学生党员对这种氛围的感知集中体现在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上、党员间的互动上、基层党组织是否开展了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上,有调查显示,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关怀不够.党组织所给予的关心和关怀是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最重要的情感因素.这种充分的党内关怀能够充分的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大学生党员的利益诉求.对大学生党员来说,唯有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关心,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才会对党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影响大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组织生活作为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重要纽带,过于程序化、走过场的组织生活,对新时代的大学生缺乏吸引力,这样的组织生活不符合大学生党员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预期,缺乏青年人应该有的潮气蓬勃和创新活力,也使得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角色认同度低.

2.3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不合理之处,造成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知识缺乏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从党员的发展程序、党员的评价标准到党员的监督、入党之后的后期教育等环节的培养长效机制不完善.如党员发展程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吸收高校大学生党员过程中程序执行不够严格.如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好入党介绍人的作用,入党介绍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第一责任人,理应及时向入党积极分子阐述党的政治理论知识,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的动态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入党介绍人的功能完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培养监督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入党介绍人的作用,其次,对入党培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都是抓出勤率,对培训质量的评定方法相对单一.如很多学校只要在党校培训考试合格之后就能成为预备党员,评价方式的单一,也是造成培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第三,大学生党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从推优、培养、考察、考核到教育管理等的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扬,要认真听取其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但受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监督机制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高校比较重视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入党后的持续教育.继续教育出现的某种断层,也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思想上出现松懈,政治上的觉悟没有持续提升.

3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组织认同的途径

3.1严把"进口",端正党员角色认知

高校要建立健全党员发展机制,要高度认识到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在培养过程中,对于中国人的角色认知,对于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会随着外部环境、个人自身发展因素、生活事件因等不断变化.对党的认知一旦发生偏差,就会随之在情感层面上弱化对党组织的认同,进而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如某大学的研究生党员在网上发布辱华的言论,被开除学籍的事件,在高校里造成了恶劣影响.为了预防这样的认知偏差,高校党组织应该在发展党员的全过程建立审核机制.在发展前要全方位的审核学生的入党动机,将入党动机不纯、对党员身份认识有偏差的大学生排除在组织之外.第二,加强对学生入党材料的整理和规范,对学生入党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建立多个维度的考核指标体系,涵盖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综合能力等,并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制度规范组织发展各个流程,宁缺毋滥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3.2理论教育全程化,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认同

个人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认同党组织的理论,才能形成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高校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前、发展中和发展后都不能松懈对其进行理论教育、价值观熏陶.如发展前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史、党情及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在对党的认知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对党的价值取向的认可;发展中,注重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解读的教育,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其将党组织价值进行内化;发展后注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党员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大学生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帮助大学生党员养成良好的组织观念和党性原则,培养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

3.3强化实践学习,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培训,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各种党员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要利用好入党宣誓教育,认真筹划入党宣誓教育,让每一个预备党员都能铭记终身,神圣的宣誓仪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预备党员高度的自豪感、光荣感和使命感.其次,善用大学生党员所处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处于入党积极分子时期和预备期,各方面积极性最高,党组织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进行高密度的教育活动.如带领预备党员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基地、祭扫烈士陵园等与党的历史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经常性的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既坚定了认知认同,又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党组织还可以督促、鼓励大学生创造性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活动,定期下社区为居民服务,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巩固、内化、强化对党和党员的身份认知,进一步持续地产生对党和党员身份的亲近感、依赖感和归属感.

青年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代代党员思想和行为的纯洁性,永葆党和国家的青春和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蒋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段媛媛.社会认同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3):26-30.

[3]王相忍.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组织认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王珩.高校学生党员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太原大学学报,2005(02):39-41.

[5]粟道平,普映,王建红,陈果.对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1):37-38.

大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大学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