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该文是关于如何看待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李欣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 要:众所周知,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青睐.无为、道法自然、柔弱不争、心若空谷、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清心寡欲、返璞归真,等等一系列的探讨治国、自然、修身和生态等方面的思想,其中“无为”是“道”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对老子“道”的最好阐释.它要求我们做人要坚守自己的本性,做事要遵守一定的规律,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都能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当然,树立一种超然的忘我的境界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老子还认为要想达到“无不为”的境界,我们不能带有个人的偏见去看待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关键词:无为;老子;自然;人生观;生态观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90-02

作者简介:李欣(1991-),女,河南商丘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5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一、引言

《老子》,又称《道德经》,涵盖了中国哲学的各个方面,博大精深,可以说是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充满着人生智慧.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父,其“无为”思想便是教人求得心灵的真善美,以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心态面对身边的事与物.老子“无为”的人生观、自然观、美学观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一阐述.探究一下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会对构建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无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道德经》一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所谓“春秋无义战”,一方面,是指这一时期发生的战争大多不是为了捍卫正义或为了保卫某种政治道德原则,而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另一方面,有些地主在经济上不断壮大,经济地位也不断提高,于是他们就提出与贵族享受同等权力的要求,从而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激烈的争权斗争,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代怎么了?出身史官的老子用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救世方案,构建了他独有的哲学体系.老子的哲学思想就是围绕“道”展开的,而“无为”是“道”的核心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无为”、“无不为”、“为”的含义

单单从语义上来看,“无为”是对“为”的否定,要想理解“无为”的含义,就必须先理解“为”的含义.老子说过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在这里的“为”,不仅指的是自己想做的和可以做的事,还带有“智”的含义在里面,用自己的智慧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老子还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无为”不是教人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一种超然的大智谋,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强调人们的思想、行为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运行方式,就像陈鼓应先生所说的那样,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是我们所反对的.“无不为”是“为”的否定之否定,也就是“有为”的意思.老子认为“道”与“无为”是相辅相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道”就是自然规律、人生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但也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的“道”.下面是一个“石头原理”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

比如:一块石头拦在我们面前,我们就不能轻易地认为他是一块拦路石,我们换一种思维思考,他就自有妙用.

由此可见,我们发现“石头原理”:一块石头的功能是多样的,它并不是一块简单的石头.“无为”当以“格物”为前提,他不急着行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先分清眼前之态.就像刚才所说的,一个人在一块石头面前,如果他配合以上石头的几种功能展开行动,将受石头之道的控制.如果他不走近,那么石头的各项功能都得不到发挥,这就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无为”.

四、老子的自然观、生态观、人生观所蕴含的“无为”思想

1.自然观中蕴含的“无为”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里自然有两个意思,一是具体的大自然,指山河大地,森林河流;二是自然规律.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十六章)所谓“自然”就是不借助任何外力的“自然而然”,事物发展的本来状态,因此称为自然性,这是道的基本存在方式和生存状态.我们要顺应自然而为,常常就能够成功.我觉得老子这句话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成功要靠自然之道;二是自然之道能让我成功,这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三是自然孕育万物,天地间的一切功劳都应归于自然.其中前两层意思较浅,第三层意思是才是重中之重.基督徒一般做事情的时候都说“你的道途义哉,诚哉!”这也符合道家强调的对自然界怀有感恩之心,要遵循自然之道.

2.生态观中蕴含的“无为”思想.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它自己的运行方式,尤其是自然界,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要无辜伤害自然万物,要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应该积极地补偿自然,即顺应自然规律的“无为”,是一种“善为”,要“敬畏生命,慈爱万物”.他要求我们要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爱护自然万物.人是自然界的人,我们要树立生态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这正符合了我们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对我们构建生态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

老子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说明了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自身遵循的道,即客观规律,人们对此不应也不能妄加干预.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而“为”,这样才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生观中蕴含的“无为”思想.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真善美的统一也是中国哲人不懈的追求方向.而《老子》“无为”的人生观谦下不争、谨慎进取、笃静守虚、宽以待人、超脱世俗的良好品质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明确指出了水的三个品性是合于道的:一是柔,以柔克刚;二是处在大家都憎恶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又不争强好胜.这也是《老子》教导我们为人处事要学会以柔克刚,随方就圆而不争名夺利,甘于处在人之所恶的下位,学会忍辱负重,因此是最上等的善,希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做到.老子还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强调人的心境处于一种宁静空灵的状态才是最美的状态.但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心灵难免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得闭塞不安,所以我们必须做到“致虚”、“守静”,才能达到修身、净心的目的.

在《老子》中,这些不仅是要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所应持守的方法论原则,也是人们应对人生问题应当持有的人生态度,以实现“无为”.

五、结语

在中国哲学中,道家老子的“无为”思想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得到体现和见证.读完《老子》后,我们从中获益匪浅,也受到很多启发,进一步加深了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理解.对于我们经过很多努力还不能成功的事情,我们应当学会用“无为”的超然态度、豁达的胸襟去面对挫折,不要仿徨,要学会承认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大多数人的生活只能是平凡平淡的,很少有人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以一颗更加平常的心态面对挫折,遇到困难时一笑而过,重新恢复自然、真诚的本性.

参考文献:

[1]张艳梅.《老子》生态意蕴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谢扬举.老子“自然”概念的实质和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张丽.老子无为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章启群.《老子》“自然”与“无为”义考辨[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张建军.老子自然的内涵研究[D].安徽大学,2010.

[6]余建军.自然:圣人之治的实践原则.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7]苏琰.《老子》无为生态智慧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

[8]孙彦伟.老子“自然无为”的精神实质[J].语文学刊,2009,(1).

[9]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刘笑敢.老子古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如何看待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如何看待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如何看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