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滨水景观毕业论文范文 跟海丝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应用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滨水景观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海丝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摘 要] 历史上的人类聚居点多位于靠近水域的区域,这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水是重要的生存资源.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滨水景观是城市构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城市水体见证了一个城市的荣辱兴衰,历史文化在水域中沉淀.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华人民集体智慧的展现,在福建省泉州市这个起点城市展露得愈发完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大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就海丝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滨水景观;民族文化;泉州市

[中图分类号] TU98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7-69-3

1 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

1.1 古代城市滨水景观变迁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夏商周时期的城市不能称之为城市,也没有景观的概念,当时的景观称之为园、囿、苑等,将一块自然的山林用跑马圈地的方式圈起来,里面有自然的植物风貌与野生动物,因为古代人民对自然有天然的崇拜之感,所以将其作为贵族狩猎和举行重大活动的祭祀场所.此时人们对水的认识还是比较原始的,水可以解渴,住的地方不能没有水源,所以生活靠近水.但是,水又具有一定危险性,如会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人们对水也有一定的敬畏之情.

到了秦汉唐宋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城市演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城邦的概念,一座城市中有水是很正常的,但是形式往往不尽相同,如引水作为护城河.顾名思义,护城河就是保护城池不被侵犯的防御性设施,将周边河流的水引到城池下,形成一道人工屏障.东汉有曹丕拒东吴的坚壁清野,也有关羽的水淹七军,都是著名的历史典籍,可见水作为军事用途也是水的存在形式之一.再有就是依江而建的城市,如历史上有名的南昌、武汉、长沙等地,都是依长江或者长江支流而兴起的城市,水带来了贸易,古代的出行成本是非常高的,那么水运就是最理想的选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对长江的形容,可见水体在城市中还可以作为重要的运输手段,如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另外,水在古代风水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代表着一种龙气,理想的水体应该是流动的、聚集的且清澈自然的,门前有水是多数人理想生活环境的愿望.很多地方原本没有水,为了调节风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挖掘一片水,可见古代人们对风水学说中水的追求成了一种执念.

1.2 近代城市滨水景观功能演变

明清近现代时期的城市水体的功能逐渐多样化,有承载城市贸易运输的运河,有成为旅游胜地供人游乐的风景湖,有代表城市形象扮演生活角色的滨水生活区,如长江流域的城市无不是依托长江的发达航运发展起来的,依次有攀枝花、宜宾、重庆、涪陵、宜昌、岳阳、武汉、南京和上海等,其支流所到的区域更是数不胜数.还有黄河流域,与长江一样,共称为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再有就是旅游业得到了发展,水域景观是天然的生态载体,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没有水,任何景观都缺乏生气.著名的以水为景的景点有杭州西湖、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青海湖和太湖等.此外,城市水体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如周庄、乌镇、镇江等,人们的生活依托于水[1].

1.3 当前与今后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

城市水体形成的滨水景观在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在不断演变,但是其重要性一直是不言而喻的,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当前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更趋于景观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合理利用滨水景观是未来的探讨方向.其中,如何将文化性融入其中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应当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打造方式,从文化上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从而为滨水景观的营造提供众多的可能性.

2 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意义

2.1 历史的见证者

一栋建筑、一个园子、一片森林、一座山丘都是可能会消失的,但是水体却很少会消失,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江河湖海见证了无数变迁,唯有水体自己岿然不动,屹立在那里.一座城市里的水体就是一个见证者,默默观望着无数人的到来和离去.打造一条有文化性的水域,为城市滨水景观赋予承上启下的历史厚重感,将城市的故事书写到水域景观中,给后代一个交代,用古代的眼光讲现代的故事[2].

2.2 城市的名片

一个城市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湖、河、人工渠.一些城市水体的名气大于城市,一想到他就会联想到这个城市的记忆,如青海湖.又如西湖,自从许仙在这里遇到了白素贞,其名气就一发不可收拾,杭州人都对西湖偏爱有加,可以说是西湖成就了杭州市,也可以说是杭州市合理利用了西湖文化.再有一部分是城市历史厚重感,地域文化特色赋予了水体特殊的含义,让其成为城市名片,如浏阳河,提及浏阳河,脑海中便会回荡起那曲“弯过了九道湾……”,但是没有人会说浏阳河能代表长沙市,作为长沙市的文化名片之一,浏阳河有其历史地位,但是却是依托惟楚有才的湘楚文化才得以出名.在这一点上,岳阳市没有很好地利用汨罗江和屈原的故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片水域养一方人,滨水景观接近于无,更别提文化了,人们都是避之而无不及.这方面后来居上做得比较好的有漓江,对漓江的保护是近些年桂林市尝到的最大的甜头,每年开展的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漓江的保护筹措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如此形成良性循环,造福的是一方百姓[3].

2.3 城市改造的脉络和支撑

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布局,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中心区域是心脏,最为繁忙,24 h灯火通明,四周区域是四肢,虽然没有那么繁忙,但时时刻刻承载着城市的生存需要,周边的工业、农业等就像人的手脚,必须不断地工作来满足身体的需要.那么水体河流是血液,水体流到哪里,城市发展到哪里,有水的地方自然有生命.沙漠人迹罕至,滨海城市最为发达,这是有一定的历史规律的.我国的几大经济区如长江经济区、珠江经济区都是以水域划分的[4].

2.4 文化内涵的作用

要了解文化赋予了一件东西什么作用,大家应首先了解文化的作用,文化即价值,一件瓷器不值钱,当其变成文物的时候就值钱了.一张白纸不值钱,当其成为一本书的时候就值钱了.一栋建筑不值钱,当赋予其历史文化的厚重感的时候就成了保护单位,可见文化或者历史文化的价值.那么,大家赋予一条河流一片水域文化,其就有了价值,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就是如此

3 泉州市城市滨水景观如何体现海丝文化

3.1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带来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大量的研究人员和学者进入相关领域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整合、品牌打造与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上.公元10~14 世纪是我国海洋经济繁荣的时期,当时的宋元与100 多个国家有海洋商贸往来,被马可波罗誉为海上的丝绸之路,为我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贸易往来,改变了世界对我国的看法,输出了优秀文化,将我国的茶叶、丝绸、陶瓷文化输送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以福建省泉州市为窗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市成了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多元文化展示中心[5].

3.2 如何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现在泉州城市滨水景观中

泉州市借助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优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驱,重塑“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利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在打造整体城市景观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滨水景观,结合海丝文化中的海洋船舶文化,出口特产商品的文化,如茶叶、雕刻、陶瓷、丝绸等,还有丝绸之路的曲折、感人故事、发展历史、民间传说以及外来贸易国家的特点.将这些文化符号化体现在城市滨水景观的景观要素当中,可以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也可以是自然与人为相结合[6].

采用对比和统一的手法,对滨水景观的总叙事方式进行把控,既重视功能性,又体现趣味性.

4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4.1 因地制宜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属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泉州市城市文化特征“因势利导,因高就低建园”“高放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7]的方式,来合理开发滨水景观,顺应泉州市水系的自然机理,将设计融入自然,创造出天人合一、具有地域特征的滨水景观.

4.2 历史遗迹保护与合理开发结合原则

泉州市是历史文化古城、发达的东方第一港,几百年的沉淀为泉州市留下了许多历史痕迹,特别是海丝文化遗迹.因此,应当基于历史文化,把历史遗迹分为历史人文景观、历史人物故事传说、滨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在进行滨水景观的打造时,既做到保护又做到创新,并运用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场地文脉法等理念,创造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韵律的滨水景观.

4.3 本土化原则

本土化原则是景观设计的常用指导原则之一,要求设计中尊重历史文化背景,合理开发利用本土植物、本土景观材料,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地形等,并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以达到延续本土文化的目的.只有保留了本土文化中的差异,才能打造出独特的滨水城市景观,避免千篇一律.

滨水景观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滨水景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滨水景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景观设计论文

2、工业水处理期刊

3、水处理技术期刊

4、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5、景观生态学论文

6、关于水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