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意外课堂的生成类论文范文检索

关于免费课堂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课堂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意外课堂的生成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是预设的、可把控的,尽管也会有教学“意外”的发生,但只是预设与生成之间交互作用擦出的一点火花.但如果改变常态的教学环境,变换教学对象,改变教学内容,那么课堂教学就成了有趣的“冒险”,意外丛生.可恰恰是这些“意外”,触动了教学者和教学对象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了教者的思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生成的诸多特点,帮助教者更好地打造属于自己的智性课堂.

一、由头:问题思考的触发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安排的活动在一所初中进行,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参加同课异构的是不同学段的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代表,我被安排与一位初中教师同台竞艺,执教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初三)学生.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教材分析,知晓所教篇目的相关信息.《曹刿论战》位于九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学会读书”专题“知人论世读经典”.所谓“知人论世读经典”就是要从课本注释、相关文献中获得写作背景方面的信息,走近作者,走近作品塑造的人物,进而走进经典世界.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学生如何读书,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

二是细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基本情况.文章篇幅不长,一共只有232个字,内容是齐鲁长勺之战的始末,详写战前和战后的分析,略写战争过程.文章选自《左传》,秉承了《左传》的简练生动,善于通过对话描写和细节刻画来突出人物性格.文本的重点是写人,即通过简洁的叙事刻画曹刿的形象,从而反映作者的战争观念.

三是分析学情,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这节课面向的是初三学生,不同于我常教的高中生,他们的文言基础一般,需要更多文言知识的推介.课前,利用预习时间,先发放了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设置了基础知识题和课前思考题,意在帮助他们初步认识文本.

做好这些准备后,我对课堂教学也就有了初步设想.基于《曹刿论战》课文的特点和教材所处单元的基本要求,我准备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问题的解答与合作探究,带领学生把握人物形象,了解艺术特色.教学方法上侧重以文带言,重视“文”的一面,也不忽略“言”的重点.此外,文言文学习需要因声求气,要重视学生的读,多种形式的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教学的难点在于文与言之间度的把握,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言”的基础上分析“文”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教学案和课件.自认为在教学预设的环节上,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未料到这恰恰就是问题产生的开始.

二、突发:课堂上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冲突

教学正式开始之后,根据设想的教学流程,我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从课堂导入的环节开始,我就发觉预设的教学过程发生了不小的偏转.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采用了常规的旧课复习导入的形式.在九年级上册里有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心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春秋时期对战争胜负关键的经典论述,对《曹刿论战》一文的理解也有辅助作用.我带领学生们进行旧课回忆,但学生表示对此篇课文内容不熟悉,因为不需背诵,所以记不得其中的主要观点.课堂自此就出现了种种突发状况,不少预设内容难以推进,预设和生成之间出现了较明显的冲突.

冲突一:学生对基础文言知识掌握的情况较差,难以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在对课前预习进行检查的环节,发现很多学生的学案上错误较多,而且比较集中,主要都是对基本实词和句式缺乏了解,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时,因不会翻译浅近文言句子,难以组织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完整清晰的观点,因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不够准确深入.

冲突二:学生对次要人物的关注兴趣超过了主要人物.本文的中心人物是曹刿,他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有责任感、深谋远虑的普通士人.课文正是通过他的言行,表达对战争的理解和认识的.学生在对曹刿形象解读的过程中,却对鲁庄公形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他为什么对曹刿有问必答,为什么带曹刿上战场,为什么采纳曹刿的意见等问题有所生发,并且质疑曹刿的观点“肉食者鄙”.

冲突三:学生对叙事的技巧缺乏积累.在回答“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曹刿”的问题时,学生大多无所适从,难以运用语文术语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他们对细节描写、对比这样的基本手法,对详略得当这样的结构技巧缺乏清晰的认识.只能用写得逼真、写得好等宽泛语言来表述.

冲突四:学生对战争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个性化倾向.这个问题源自课堂最后一个引申环节,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把“民心所向”这个观念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建立起较为理性的战争观,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下的社会实际.但学生在反馈时出现了不同声音:有同学认为,获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将士的素质;有同学甚至认为,战争的取胜关键在于谋士的阴谋诡计.

这些冲突的产生,打断了课堂教学预设的节奏,也打乱了我教学的思路与安排.但我并未采取生硬扭转的方式,将课堂直接带回预设的轨道,相反,恰恰是这些冲突的产生,让这节课发生了改变.

三、生成:因势利导的课堂调整

当课堂偏离预设时,最要紧的不是把它扳回预定的轨道,而是找到新的着力点,因势利导,调整课堂使之进入合理的轨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习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1]

既然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那就不妨放慢节奏、降低要求、减缓坡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也能得到自信.针对冲突一,我临时设计了基础知识巩固的环节,把学生错误较多的内容进行集体讲评,并引导他们结合课文进行段落翻译,既落实了重点文言知识的讲解,又引导学生形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整体思路,达成课文内容梳理和重难点突破的目标.教学难点中“文”与“言”度的问题,就有了新的调整.而学生在熟悉文言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的理解.

既然学生对鲁庄公的形象感兴趣,那就不妨从兴趣点出发,进行思考延伸,迂回到教学的重点.鲁庄公的形象有其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君主大多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称霸的雄心壮志.他们对人才的态度,正是这个背景下的缩影.而且通过鲁庄公形象的分析,也能突出曹刿的形象,利用以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乡人和曹刿的对比,不难推论出曹刿关心国家命运、有责任感、深谋远虑的形象特点.因而鲁庄公形象的分析有自身的作用和意义.

既然学生尚未掌握那些艺术技巧的术语,那就不妨搁置这些概念,放弃那些一时难以讲明的知识,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用自己语言进行表达的基础上,学习急需的“理论知识”.对比和细节描写,学生都学过,但他们很少用来分析文言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他们改换思路,把文言文与现代文进行合理对接,减少他们心理上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也为文言文学习提供了新的方法.

既然学生对战争有自己的见解,那就不妨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注意思维的严密和评价的客观,这也能从很大程度上摈弃偏执或哗众取宠式的课堂随意性.“冲突四”中,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他们有文本依据,也凝结了自己的思考.只是他们容易断章取义,或者过度引申.此时稍加引导,会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如利用权谋和诡诈取得胜利的战争,其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就是认为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性和方式都与儒家的仁义观不符,因而否定那些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这也有助于学生建立理性、正义的战争观,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四、反思:“意外”课堂的生成思考

应该说,这节跨学段教学的《曹刿论战》其实并不出彩,但正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这些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让这节课有了意义.毕竟,课堂中的“意外”总会发生,关键就在于如何智慧地处理,让课堂的生成更加顺畅有效.

首先,“意外”课堂的生成,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思想上明确“以生为本”“生本相生”“师生相长”的观念.在某种意义上,教学的对象决定了教学的方式.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差异性,让我的课堂出现了预设之外的种种“意外”,而这些意外能否解决取决于能否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差异问题.教育是等待的艺术,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相信他们能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这是应有的课堂教学态度.此外,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思维的拓展,也应是课堂教学的理想与追求,唯有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彰显学科的智慧,打造属于师和生共有的智慧课堂.

其次,“意外”课堂的生成,需要有精心备课的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够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2]课堂容量的限制,需要教师具备挑选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前提,就是充分备课,充分占有文本的相关信息,以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也能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而围绕教学对象进行的备课尤为重要,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特点乃至情绪倾向都是课堂生成的关注点.在不同学段学生身上呈现出的强烈对比,更提醒教者要走近甚至走进学生,充分了解学情,才能让教学真正有效并受到学生欢迎.

再次,“意外”课堂的生成,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教学目标合理转化的准备.“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3]智慧的教师大多有灵机一动的课堂生成,但这些生成不是灵光乍现,而是在充足准备下的因势利导.他们不害怕教学中的“意外”,反而把“意外”演绎成精彩.当然,这种合理转化并非不重视甚至抛弃预设,而是有目的地引领学生间接达成预设的目标,不生硬,不焦虑.这样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往往是自由和真实的,教师和学生不必为听课者表演,他们在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达成了提升智慧的目标.

“意外”课堂的生成,需要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用以指导之后的教学实践.成功的课堂不是一次成型的课堂,更不是有模板样式的课堂.它是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摸索和调适.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被搁置、被重复.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乃至定时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形成较为科学的教学理念,并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注释:

[1][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二版,第64条建议,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3]同上书,第100条建议,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课堂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课堂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高效课堂论文

2、父母课堂杂志

3、课堂内外杂志社

4、新课堂杂志

5、课堂内外杂志

6、父母课堂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