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文关于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摘 要: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四川是农业大省、教育大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加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四川教育的均衡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以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宏观政策、中观制度和现实基础三个大的方面探讨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应对整体推进师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宏观政策;中观制度;现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30-0023-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为更好地落实教师道德规范,2013 年《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又提出,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教育部门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中小学教师的师德”问题被突出强调和重视,足见这一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教育是根本、是基石.而基础教育又是国民教育的本中之本,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四川是农业大省、教育大省,同时又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虽然这些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但由于这些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硬件较差,布点多而散,规模效益较差,教师学科分布不均,加之,西部农村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等原因,导致教育相对落后.为推动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笔者将从宏观政策、中观制度和现实基础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加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问题.

一、完善宏观政策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并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加强四川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需要全省乃至全国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加快四川经济发展,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是四川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该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状况是推动四川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关系到四川民族地区千百万农村学龄儿童前途命运的大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其中最低等级就是生存的需要.仓禀实而知礼节.人只有在衣食住行这样的生存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教育”等活动.因为人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民众的生活消费不断攀升.而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偏远、落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严重限制了该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存,这种残酷的现实根本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于四川政府和教育部门来说,应着力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切实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真正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

该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呢?一是确保财政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当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财政工资是由县一级财政划拨,根本上改变了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但是,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由于缺少工业、企业和特色农业的支撑,即使是县一级财政也比较吃紧,难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能够及时发放.既如此,是否可以考虑由省甚至财政直接.二是保证教师每年的一次性奖励能够落实到位.《教师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于是有了一次性奖励工资.但在财政吃紧的农村地区,这一法规却很难执行到位.像2018 年5月和7 月安徽六安、淮北两地教师采取极端的方式向政府讨要一次性奖励事件,原因就在此.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四川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执行《教师法》的规定,保证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一次性奖励发放到位.三是实行财政倾斜.对于有财政能力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性补贴;而财政能力较弱的地方,上级政府要承担起责任,给予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发放特别津补贴,以使教师工资收入和当地同级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人相比,有明显增加.

其次,稳定政策导向,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政治待遇.党政部门一直强调,要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当深入思考这个口号的深层背景时,不禁让人心酸,那就是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思想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近年来,社会上各种辱师事件层出不穷,学生殴打老师,甚至家长在完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对教师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由此足见教师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地位.因此,扭转这种不正常的局面, 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成了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就四川来说,提高本省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正面教师典型,深入挖掘这些典型带来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全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社会环境,通过“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大力宣传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光荣,呼吁社会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使教师真正感受到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二是切实改善工作环境,让广大教师真实地感受到获得感和安全感.今天,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着不少无编制的民师.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仅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而且没有安全感.因此,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改革教师的编制问题,把他们变成体制中人,既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又提升其社会地位.三是多方面吸纳教师全面参与党政活动,提高其政治地位.教师队伍一般能自觉地关心党政大事,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较高,党政部门要时刻关注、关心他们的成长,及时把民族地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农村中小学教师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并在相应的人代会和政协委员中,专门为这些教师设置一定的人员比例,以增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提升其社会政治地位.

再次,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高要求和高评价并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辛勤培育花朵的“园丁”等.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 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和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人,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这样崇高的评价必然要求教师要能始终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担负起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职业理想指的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程度的向往和追求.那些愿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教师,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其有明确而坚定的职业理想.个人理想坚定与否,取决于社会大环境.可见,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对教师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一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是否科学,能否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直接影响到教师们的精神气质,也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若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不免会出现职业认同危机,师德修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师头脑便是首要的任务.二是进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告诫老师要自觉学习、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自己的教育权责,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三是进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宣传教育.要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大事,容不得出现方向性的问题.用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教师坚定职业理想,珍惜教育岗位,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二、健全中观制度

良好的党政方针政策只是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关键的政策落地生根还需要学校密切配合、贯彻落实.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作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程度的一种实践活动.科学有效的评价系统能极大地挖掘教师的职业潜力,促进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化,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相反,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标准,则只能事与愿违,无法激励教师.因此,学校要着手制定科学可靠的师德评价体系和切实可行的评价措施.一是制定科学规范的师德考核制度.学校要指定专门人员在广纳教师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拟定书面的考核体系,在全校范围公开,让所有教师知晓,以实现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真实.这是实现师德考核的前提和基础.二是选择切实可行的师德考核方法.恰当、科学、切实可行的师德考核方法是关键.中小学存在一个普遍的怪象,一切问题都要围绕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展开,学生成绩好、升学率高,一俊遮百丑,教师优秀,学生优秀.相反,则落后.在这样的考核指挥棒下,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建议采取网络评价、现场评价、重点事件评价和突出问题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而避免当面不好评背后乱评的缺点.三是完善师德激励机制.众所周知,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等联系起来,对那些师德师风优良、业绩突出的教师甚至可以破格晋升职称或行政倾斜,以充分体现师德的重要地位,并激励教师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四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学校要面向社会和全体师生公开校长信箱、电话、投诉邮箱或网站,以建立一种全方位、网络化、立体式的监督方式,构建社会、家长、学生和同行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共同监督与舆论制约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其次,学校领导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思想认识要与时俱进.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校领导作为管理者,要本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思想,认识到师德制度再好,也是静止的事物,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四川民族地区加强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必须要抓好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自身的师德建设.一是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层要做好表率、示范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别人做到的,作为领导者就要先做到并且做好,这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为中小学的领导者也是教育者,并且他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即有教师也有学生.领导者要想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好教师,自己要始终敢于并善于接受再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理论,探索科学、恰当的教育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既为教师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为教育教师、解决师德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可能性.二是领导层要发自内心地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在农村中小学的领导层内,仍然存在不少官本位思想.这部分领导者认为教师是自己的下属,既然要管理,就要“管住”“压好”“卡紧”,决不能出现其他的意外.显然,这种管理方式缺乏人本思想,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挖掘和迸发,结果可能会导致教师暮气沉沉、口服心不服、工作效率低,也违背了师德建立之初的本意.反过来,领导者要想管理好教师,发挥师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就应该要真诚地关注教师,尊重其人格,兼容其个性,悦纳其差异,爱惜其成果,保护其隐私.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调动职业动力、深挖职业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再次,强化法治思想,贯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理念.师德建设仅仅依靠道德本身是不够的,需要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密切结合,让二者共同推进师德建设更进一步向前发展.一是加大力度对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法治教育和法治培训,提升其依法执教能力.师德是对教师在道德领域较高层次的要求.正因为要求高,所以现实中有部分教师很难达到,进而出现了一系列如我们在网络或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羞辱学生、限制学生自由、甚至性侵学生等,这些行为不仅是违背道德底线的行为,更是违法行为.因此,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法治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让他们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禁止做,如果做了禁止做的事情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以逐步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落实依法执教理念.二要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思想.随着法治思想的普及和深入人心,依法治校的提出和贯彻落实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民众的法治观念比较淡薄,管理方式和治理理念较多的忽视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现出来的大多是人治思想.这种背景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者在对学校进行管理时,很容易沿用传统的人治方式和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忽视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这当然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步伐,管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加大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者及教师的法治教育、落实依法治校思想是时代和社会趋势发展的必然.

三、夯实现实基础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师德建设的充分条件,过硬的教师个人素质则是师德建设的必要条件.教师是教职工的主体,他们最多的时间就是与学生接触,其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因此,加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根本的还是要想办法把教师素质提升上去.

首先,要高度重视各级各类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淘汰、更新速度极快,教师仅仅依靠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所学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工作.因此,接受教育不只是学生的专利,即使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也应该要把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工作确定下来.一是加强继续教育的源头,严把岗前培训关.对于当前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来说,由于就业方式多样,不少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通过选拔考试进入到教育者的行列,再加上待遇偏低、高校扩招等原因,使得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都不尽如人意.因此,严把教师的入口关、强化岗前培训、进行上岗资格认证考试等,是推动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如果说选拔考试仍然只是考查理论知识的话,那么岗前培训和上岗资格认证考试则是运用理论走上讲台实践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要接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师德师风等方面基本的、系统的培训和运用.这个培训和运用知识的环节是培训对象和考试对象走上三尺讲台成为教师的一个极其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对他们完成向教师角色的转换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二是加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水平.与城镇教师相比,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整体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教师要真正理解、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提供保障.同时,学校要从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或教学技能大赛,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常规化、规范化的学习与培训.师德建设的目的是要让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并始终贯穿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必然要求师德建设工作必须要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到常规化.另外,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提升师德修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和讨论等形式加强师德宣传与学习;抓好本校或其他学校职业道德典型事迹的巡讲与宣传;利用教师节,开展师德榜样表彰会;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教育等.

其次,强调知行统一,提高道德修养.师德建设贵在持之以恒、不间断地把师德理论融入到身边的点滴小事中,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随时随地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一要加强自省自律,发扬奉献精神.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决定了师德建设既要有他律,更要有自省自律.师德修养只有被教师内化于心,才能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外化于行.要求学生做到,首先自己做到,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尊重和强烈的心理共鸣.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变教学方法.当前,随着和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以前教育教学中那种教师为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利用高科技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相结合,果断摒弃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把“要我学”改成“我要学”,以充分体现教育特色和师德风范.三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人和谐相处.一名教师的师德如何,从他与学生、同事及领导的交往中也可以做出判断.这必然要求,教师在处理学生事务时务必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要加强中小学教师与同事、领导及其他人员和谐相处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和较高的人格魅力、道德素养站立在师生面前,感染学生、影响同事和领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再次,强化自身内涵,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教师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整个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极高.所以,对于四川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一要端正职业态度,增强职业自豪感.在师德建设中,教师的职业态度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师德的高低.而现实中,由于四川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相对较低、民众对他们的不公正评价等因素,让不少教师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自己的教师身份.其实大可不必,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相反,要别人认可自己、接受自己,首先自己得挺起胸、抬起头,扎实工作,以一种职业自豪感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社会,用自己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为自己加油助威.试想,天底下还有哪种职业能比培养未来人才更重要?二要加强自我控制,克服无尽的物质,养成健康的心理.时下,社会民众浮躁、物欲横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容易受其影响.既然已经扮演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角色,选择了教育这一职业,就应该逐步养成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和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辩证地看待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超然于工作中的不顺心、生活上的不公正,力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目的.三要加强自我学习,具备渊博的学识.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再加上今天知识更新极快、科技飞速发展,农村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构建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拥有完备的知识储备.这必然要求教师在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了解学生心理,掌握教育规律,再结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敬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川民族地区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发展该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强该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精诚团结、戮力合作来实现.

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小学教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中小学管理杂志

2、教师论文网

3、教师杂志

4、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5、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6、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